關於奮鬥的高中作文

我第一次認識到“看電視”也可以是一種積極健康的休閒方式,是來自於我無意中聽到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師在和她的辦公室同事討論《新上海灘》,我只記得她當時笑盈盈地說:“老版的《上海灘》好看,新版的《上海灘》也好看。”  

我那個時候正對“熱愛生活”這個詞產生模糊感覺。當時《奮鬥》正熱播,陸濤他們離校時對老師說的那段話對我產生極大的吸引。  

不過我當時著實沒看出什麼名堂來。因為我當時對“謀生”“走出校門”“踏入社會”等這類辭彙沒有什麼敏感的感受,至少沒有現在這么強烈的感受。也許正是因為“奮鬥”兩字撞上了我成長的萌芽期,所以才產生了微妙的火花。  

恰好和姑姑交流,她居然也愛看《奮鬥》,於是我們倆一拍即合。我當時的看法是:《奮鬥》很貼近現實,有意義,可以給觀眾朋友帶來某些實際的影響,而不像現在充斥著電視行業的許多電視連續劇,僅供娛樂。姑姑卻幫我補充了幾點:  

一是這群演員都很青春,二則她提到了“心碎烏托邦”後來,我知道了,“烏托邦“則是”空想社會主義”意思。《奮鬥》里的那個“烏托邦”也確實有這么點味兒,確實挺符合現在年輕一代的那種“蓬勃張揚”、無法無天”、渴望“自由自在”的特性。如果允許,我都想住進這么一房子。  

後來看了影評,我算了解《奮鬥》是怎么一回事:描述現代青年人的生活。所以說貼近生活,有現實意義。因《奮鬥》,引起我對其姊妹篇《我的青春誰做主》的關注,一聽這名就很好。《我的青春誰做主》確實帶給我更多感悟。  

關於奮鬥 :(此奮鬥非彼《奮鬥》)  

奮鬥是《我的青春誰做主》的一大主題。  

處在高中時期的我對這個詞開始有了越來越強烈的感受。  

小樣的奮鬥,青楚的奮鬥。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比較喜歡青楚的,甚至把它定位成我未來要成為的理想形象。我喜歡她的自信與個性,喜歡她的聰明睿智,喜歡她“如果第一家沒聘上,就去第二家、第三家,直到被聘上為止。” 喜歡她面試時機智地表現:  

邢律師(主考官):“我這兒碩士、博士多得是,像你們這種應屆的愣頭青,我可不想給你們交學費。”  

青楚:“我一直拿獎學金,學費都是我自己出的。”  

我也喜歡她對工作的認真較真。喜歡她的生活態度:不想過早的成為房奴。也理解她作為一位正常女性對愛情的期盼,以及她正確的感情觀:如姥姥所說:“不要給年輕人的感情塗上功利的色彩。” 如小樣所說,要換她姐的感情一片純潔的天空。  

作為高中生的我,現在好好努力,為未來的奮鬥打下好的基礎 就有機會做到像青楚一樣,有一個好的起點。我覺得對認識到“奮鬥”這兩個字的我們、所有人而言,奮鬥就在當下。小樣的奮鬥很值得我們參考。  

不提及小樣以前的所有浮躁、張揚、不成熟的“奮鬥”行為,我想說小樣在成長之後,在意識到“責任”之後的那段。小樣練“速寫”,她說以後她還會擁有越來越多一項一項的技能。我在想,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多彩。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立足點,只要我們能意識到“奮鬥”,“目光千里之外,兩手在胸前,而不是屁股後邊”,就立足當下,熱愛的英語的,潛心學英語,堅持到底,直到你擁有一口流利的“english ”;熱愛電腦的一心鑽研電腦,不擁有這手技能絕不放手;熱愛什麼學什麼,只要不放棄,堅持到底,就會擁有像小樣所說的,一項一項的技能。不在乎文憑,在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