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活西遊

   “我欲成仙,快樂齊天,變幻出神話在風中流傳。天降我在天地之間,總有故事讓後人看!”

    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正在廁所里研究動量守恆和反衝運動,這有利於我在蹲下大便時以防被崩倒。後來這首歌把我的思路拉到一邊去了,以至於一個半小時後我才發現我還蹲在原地。這破電視!放多少遍了。我一邊咕噥一邊正提褲子,傑子在外面叫我去看《西遊後傳》,這樣就忽然提起了我對《西遊記》的一些想法。

    在我的印像中,很多大作家生前都是窮困潦倒的。為了寫書,連自己都難得能餵飽,辛苦大半輩子,寫的書不是沒有人看就是被政府禁止發行。等到出名了,人也死了,於是出版社就大量發行,賺足了錢——反正不用付稿費。還有一些後續者啊,就在他們的作品前後加幾個字變成《新......》啊、《......外傳》啊、《......後傳》啊《......續》啊,也趁機撈幾個稿費。後來有人稱之為食屍族,說這樣就像是吃著前人的屍體在活,不過人家死了也就不在乎了後人是否以他們的屍體為生了。這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某些人的生存問題。吳承恩老同志就是趕上了那個前不挨村後不著店的時代。現在家家戶戶、黃髮垂髫都曉得有個孫悟空,有本《西遊記》,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吳承恩。

    至於真有西遊一事,不好說,其實這些東西本就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說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後來有大量歷史學家進行了許多考證,最終只得出一個結論:小說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好像從側面提示西遊是乎是存在的。不管西遊真的存在,反正它倒是成就了唐僧師徒的光輝形象,有些個追星族乾脆就稱他們為“佛4”,後來有人就借著這個名稱的諧音叫了個什麼“F4”,還為此火了一把。

    說到追星,好像那些個追星族特愛知道那些明星的個人資料,什麼家庭背景啊、私生活啊,反正不少了。不過對於唐僧師徒的背景,這好像還是追星家族的一項空白。因為在西遊記一書中作者似乎並沒有清楚地寫出唐僧師徒的身世和家庭背景,只說唐僧是一個在河裡撿到的孤兒、孫悟空是從石頭裡迸出來的、豬八戒以前為天蓬元帥, 等等。這成了《西遊記》研究者們的一個迷團,我也是其中一個。後來我幾經周折,多方考證,勉強得到一些零散的資料,串起來後倒還能大抵描述西遊以前的事情。這說明我們的歷史學家的結論是有一定道理的。

 

 

    擱下師父唐僧先不忙。先說說我們最關心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這就要提到商周時代了。好像在那個時候人們普遍崇尚修仙煉道,那時仙界人界並沒有被劃上很清的界限,所以凡間經常有神仙飛來飛去,大家看了覺得這很時髦,也就紛紛學習和效仿。修仙煉道蔚然成風,流行一時。不過成仙得道哪有這么容易?真正能修成神仙的極少極少,倒是神仙與凡人的曖昧風流事越來越多,以致凡間出現了許多半仙半人的混血兒,人們就稱他們為“仙人”,後來習慣了,乾脆就不分神仙和仙人了,把這兩個概念統一起來,“神仙”也就一同稱“仙人”了。

    當時天界並沒有條文規定說神仙不能有兒女私情,所以天界一些風流瀟灑的神仙常常是“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風氣搞得越來越壞。玉帝發現這種情況後,就派了一個喚作東華上仙的神仙下凡間調查此事(後來證實這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東華身居要職,長得又英俊瀟灑(特註:未婚)他本著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的宗旨,一下凡就深入民間調查天界人員的外遇情況。

    這本是好事,但卻也因此惹下了天大麻煩,因為他遇上了一位長得傾國傾城、貌無比的凡間女子(至於這個女子姓什名誰實在無從考證。這裡我們又要感嘆了:紅顏禍水啊!),天下之事就是這么捉弄我們,不管是人還是仙。俗話說:食色,性也。再得道的神仙也難逃情網,更不用說還是一個未婚的英俊神仙。

    話也就不用多說,這些事我也說不清楚,反正我只能說蒼天弄人,怎么就讓他們遇上了呢?而根據電影中不變的情節,這樣的兩個人到了一起後總是要發生故事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故事。看,這不是:那個女子竟然也對這個東華一見鍾情。哇靠!這下不得了,了不得了。至於他們是如何開始的這不得而知,反正就曉得後來這一仙一人都像:久旱未曾逢甘雨,乾柴只差無烈火。他們這突如其來的感情如大河決堤如洪水泛濫,結果自不用說,從未想過要談戀愛的東華上仙這下還沒來得及思考就溫柔地陷進去了。(唉,東華完了!)

    他們是如何愛來愛去不必細說。至從有了這一腿之後,東華沒辦法了,本來是調查別人,現在連自己都陷進來。於是只好對玉帝撒謊說神仙搞婚外戀是謠言誤傳,玉帝當時也就信以為真。

    要知道紙終究包不住火。一天,好些個天兵天將突然出現,手持著神兵利器,鋥明瓦亮耀人眼目,來請東華上仙,說是玉帝有要事詔見,要東華即刻回天庭覆命。東華上仙見天兵天將忽然到來,先是一驚,心中當即明白了八、九分,不過他馬上又平靜下來,轉過身對戀人交待說是有急事要離開一段時間,表面裝得輕描淡寫,可是內心卻賽似油烹,東華上仙心中清楚:此一去恐怕再無回頭之日。面對戀人苦苦追問歸期,東華只幽幽地說時間應該不長吧,也許一天、兩天......也許一月、兩月......也許一年、兩年......也許......

    戀人走後一直不見回來,這個女子日日期盼,苦苦等待,可謂度日如年。不久他發現自己腹部日漸隆起,知道有身孕之後,她對愛人愈加思念,每日都到東華山之顛,從日出等到日落,風雨無阻。開始人們經過的時候還指指點點,甚至嘲笑她。時日長了,便心生同情,於是有人去勸,屢勸無效之後,來往者只好望望那個站立的身影搖頭嘆息。再後來有人發現這個女子始終站在同一個地方,而且還一動不動,好奇者跑上去一看:只是一塊石頭直直地立在那裡——那女子已經化作一塊石頭,日日夜夜立在東華之顛,面對著東華上仙離開的方向。

    回過頭再說東華被抓回去後的事。玉帝聽信了東華的慌言之後,開始還沒覺得有什麼,可情況越來越不對,於是親自調查。這樣一來什麼都查出來了,玉帝大怒: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立即派下天兵天將要把東華抓回來治罪。

    被抓回後,東華上仙自知罪深,卻又無法斬斷自己的感情,於是留下一句:得成比目何辭職死,只羨鴛鴦不羨仙,之後便自焚元神而亡。玉帝見東華畏罪自殺,便組建了一個什麼“天庭紀律檢察委員會”,對那些在凡間作風不正的神仙進行查處,一連查辦了幾個之後,發現不好辦了。因為涉案神仙太多,牽連甚廣,實在無從著手,更無法徹底查清所有人員,於是就誅殺了幾個情節嚴重的,算是殺一儆百了事。

    玉帝又頒下律令:天界眾仙不得思凡下界,更不得有兒女私情。違者以天刑處之。歷經此事,一時間天界眾仙安份了許多,大多有作風問題的神仙都慶幸逃過一劫,也就不敢再在外面搞婚外不正當關係了。從此,天界就不準神仙和凡人有感情了。

    這件事發生後,對天人兩界的影響極大。其實東華與那個凡間女子的愛情故事並不能和那些婚外戀相提並論,本來也可算是仙、人兩界的一段愛情佳話,只因處於當時那種社會背景下,這段戀情的性質便發生了變化,成了少數純真愛情的犧牲品。於是在大家心目中就認為:仙與人之間的愛情是不被祝福的。

    這一篇是乎就翻過去了,其實還遠沒有完。雖然那些神仙絕大部分已不敢觸犯天條,心中暗藏的一股衝動,也只能緘口不言,想用沉默來壓抑,但有些事本來就是不好壓抑的。後來,天庭有一名小仙叫做織女,就偷下了人間,與一個放牛娃相好上了,雖然幾經磨難、矢志不渝,但終究被王母用一條銀河分開。本來牛郎與織女的故事並沒有東華那段往事深刻,但大家都壓抑太久,對此事反而大加讚賞,故牛郎織女的故事流傳至今,而沒有人記得東華上仙。

    回頭再說那凡間女子變成石塊的事情。

    由這段愛情的結局同理可得,那塊石頭也沒有成為愛的標誌和見證,反而後來有一個叫孟姜女的效仿此事,站在一塊石頭上苦等夫君,還成就了一塊望夫石(這可能確有其事,估計至少不是作秀)。據說她還哭倒了萬里長城,但此事就無從查證了,有人說中國的萬里長城並不是連在一起的就是因為孟姜女哭出的眼淚成了洪水,衝倒了一部分,也有人說是孟姜女的哭聲太大,頻率又太合適,與長城發生共振,把長城震垮了。眾說紛紜,結果不得而知。

    似乎以上說的這些個故事與我們的主題並無關連,其實馬上就有了,這正如大人物上場前總有很長的鋪墊一樣。前面不是說到那個女子已懷有東華的骨肉嗎?在東華山之顛她卻變成了一塊石頭,那腹中的胎兒呢?

    因為本就具有一半的仙體,所以胎兒並沒有隨母親變成石塊,卻化作了一顆情種,留在了石塊中。可見東華的這段戀情還是純潔和令人震撼的。

    石中的這顆情種,因為恰好是在東華之顛,隨著歲月穿梭,飽吸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居然孕育出了一個靈異的生命。然而有誰能想到:這個生命竟成就了一個讓後人世世崇拜、代代敬仰的大英雄?

    一日,天上忽然發生了多少年不遇的日全食,天地一下變得黑暗無光。

    這時,就在東華之顛,那塊石頭駐立之處,忽然一道金光閃現,隨之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那塊石英頭迸裂開來,騰起一股巨大的青煙,青煙疾速上升,形成一朵巨大的磨菇雲。爆炸的衝擊波震塌了整個東華山,本來東華山是一座很高的山峰,這下立時成了一座平緩的大山。

    爆炸平靜下來後,原來那塊石頭駐立處赫然出現了一個半人半猴的小孩。怎么是半人半猴呢?這裡還有一點原因。原來,東華山中有很多猴子,因為這山上長著許多野生果樹,為它們提供了四季不斷的新鮮果子。這群猴子愛到東華山顛嬉戲,特別愛站到那塊石頭上遠眺,於是把那顆情種的生長也給同化了,長出了一半的猴狀。

   其實這原因也不知是真是假。

    另外,有一種解釋認為是這顆情種在孕育生長時,要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那些猴子天天到那塊石頭上去玩耍,情種就吸收了許多猴氣,因而長成了半人半猴模樣,這種說法尚可接受。另一種說法就較為離譜了,說是情種孕育時能感受外界信息,天天和猴子呆在一起,就逐漸被同化,生長發育受了定向影響,便長成了半猴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致出於此)。後人有傳言還對出現的這種現象作了似乎比較科學的解釋,並且用“胎教”這一專業術語來稱謂它。於是人們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自己希望的類型的人才,就對尚在腹中的胎兒進行不同方向的胎教。比如想讓孩子長大成音樂家,就讓胎兒聽音樂,以培養他們的音樂樂感和天賦。

    到這裡不用多說估計大家也都知道了,這便是日後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後人一直傳說孫悟空是一隻從石頭裡迸出來的石猴,是沒爹沒娘的,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東華的那段往事,因為它沒有流傳下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從此後,人們在描述一件一時難以說清的事時總說:小孩沒娘,說起來話長。還有,當孩子追問自己是怎么來的的時候,大人總回答:你是從石頭裡迸出來的。看來“孫悟空是一天地所生的石猴”這一觀念仍將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

    接著說我們的孫悟空,其實《西遊記》中對後事已有描述,只是有的不大正確的,這裡有些關於孫悟空的成長故事,倒值得一說。

    眾所周知,當時孫悟空從石頭裡迸出來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為了方便描述,我們姑且還是稱之為孫悟空罷。

    孫悟空出世之後就在東華出與猴為伍,也就自認是一隻猴子了。不過這孫悟空天生就有一半的仙體,再加上是吸收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所生,自然就有天生靈力,長得特別快,也極為聰明,這當然不是其他猴子所能比的了。沒過多久,孫悟空已成為這群猴子中名副其實的大王了,每日帶領手下猴子們上山采果、嬉戲。生活得倒很自在。

    由於那次爆炸把山給震塌了,東華山就沒有原來高了,但方園面積擴大了不少。也是由於山體垮塌,壓死了大量果樹,而山中猴子眾多,數目也在日漸增加,山上的果子嚴重不夠吃了。於是孫悟空帶著群猴大量種植果樹。沒有幾年,山上不僅恢復了原有的植被,而且果樹比以前更多,結的果子也比原來更多,更好,不僅解決了食物問題,而且還有大量剩餘(這孫悟空就開始體現出了出色的才能)。東華山四周住著許多人家,人們看到這滿山成熟的鮮果,都來山上採摘,猴子們倒也不怯生。時日長了,這群猴子反而和人們混熟了,相處得像老朋友一樣,特別是這孫悟空,在和人們的相處中竟然學會了說人話。這當然是得力於有人和仙的天資,其實他本就不屬猴類,又非直截從腹中降生,而是在石頭中由天地靈氣、日月精華所孕育。此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有一次,人們上山采果時偶然提起以前的東華山,說以前這東華山是如何高大險峻,如今變得矮了,應改個名字才好。孫悟空腦瓜靈,他看這遍山的果樹,一年四季花果不斷,靈機一動:乾脆就叫花果山吧。

    於是,東華山從此改名喚作花果山。

    世事難料,不想幾年之後,人間出現了萬年不遇的大災難。

    如果要深究這場災難的原因的話,其實還得怪民間一些遊手好閒者。

    據說是民間有些人偶然發現自家的公雞總愛跑到鄰家雞群里,跟人家那些年青漂亮的小母雞玩耍,玩就玩吧,還要趁機吃豆腐,動不動就要強行和人家發生關係。這一來人家的公雞不幹了——肥水豈有流外人田之理?開始還只是咕嚕咕嚕瞪眼,後來實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上武力解決,竟發展到決鬥了,打得不可開交。有些好事者突發奇想,就把各自家中的公雞隔離開來餵養,不讓它們和母雞接觸,又在空曠處用圍欄圈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地方,裡面放一個小籠,籠里關一隻母雞,然後把各自家中的公雞放進圍欄里。這些公雞許久沒有見到過異性,一看到籠中的母雞就激動不已,都想上前玩耍一番,於是就爭執起來,很快就互相打鬥在一塊兒,人們便在圍欄外津津有味地觀看。

    這便是最初的鬥雞,到了後來,人們便開始餵養用來相鬥的公雞,一代一代挑選,逐漸就餵出了專門的鬥雞品種,鬥雞也不用母雞來挑逗和引誘了。

    至從有了先河,人們發覺鬥雞挺有意思,於是大家紛紛效仿,很快,民間又掀起了一陣鬥雞熱潮,比起先前的修仙煉道之風更加轟轟烈烈、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些下界的神仙也對鬥雞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鬥雞自然就傳入了天界。

    由於剛經過整頓作風運動,眾神仙不敢再私下凡間了,就開始精神空虛,感到十分鬱悶,於是便以鬥雞來發泄。那時,在天界隨時可聽到諸如此類的對話:

    “哎,上仙,沒事啊?到我那裡斗兩回會?”

    “好好好,反正今兒鬱悶得緊”

    “就是就是,我也很無聊著哩!——哎,我給您說啊,我那隻雞無霸可利害了,您可要小心點喲!”

    “呵,口氣不小!一會讓我那目中無雞煞煞你的威風。”

    ......

    不知怎的,玉帝竟然也迷上了鬥雞,還經常找手下們鬥鬥,也想趁機緩和一下君臣關係。當頭兒的一支持,萬事皆好辦。玉帝還下令建造了一座雞舍,把所有的天雞集中起來, 母雞專門負責產蛋、 孵小雞,公雞則專門接受訓練和上場打鬥。一時間,鬥雞儼然成了天界一種專門的工作。

    不過這一來很快就發生麻煩了。

    所有的天雞被關進了雞舍,天界那些個昆蟲、飛蛾也就不安分起來。特別是蝗蟲尤為猖狂,很多蝗蟲趁此機會偷偷飛下人間。

   帶著仙氣的蝗蟲在凡間以驚人的速度繁殖,成倍地增加。很快,蝗蟲便成為人間致命的害蟲。這些蝗蟲每到一地都是遮天蔽日,撲天蓋地地席捲而來,使日月無光,振翅之聲響傳幾十里。蝗蟲所過之處,所有綠色的植  被一掃而光,不留分毫。

    這是人間一次大劫。

    後來玉帝得知此事,覺得自己也有失誤,於是派雨神到人間下了好幾場“殺蟲雨”,蝗蟲之災這才得以平息下來。經過這場蝗災,人們學會了玉帝滅蟲的方法,造出了一種容器,裡面裝上殺蟲劑,並把殺蟲劑像雨一樣噴出去,灑在莊稼上以殺死害蟲。這種容器一直流傳下來,就發展成了噴霧器,而用處也就不只是用在殺蟲上了。

    再說花果山。

    那場蝗災並沒有波及花果山,倒是因淋了幾場“殺蟲雨”而出現了問題。那些殺蟲的雨水降在花果山上,不僅殺死了山上的害蟲,連許多 益蟲也殺死了,這還是小事。這種雨水浸入土地後,使土質也發生了變化,使花果山各種果樹生長受到極大影響。再加上花果山上的果樹品種單一,又管理不善,使得偌大一個花果山,雖然果樹遍山,卻再也結不出好果子來。花果山上這群猴子本全仗這些果樹為生,如今遇上此般劫難,很快就餓死了不少猴子,於是生存問題在繼東華山塌後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作為頭兒的孫悟空,豈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手下餓死?

    於是他到處請教,學習果樹的栽培技術。後來聽傳說在山外山,洞外洞裡有一個菩提祖師,善植天下樹,連三界中最嬌貴的菩提樹都能栽活。於是孫悟空決心去找菩提祖師學習種植果樹技術,回來重振花果山。

    說走就走,孫悟空回去簡單交待了一些相關政策,譬如在這困難時期要搞“計畫生育”、不能鋪張浪費,等等。等交待完了,便起身去傳說中的山外山,洞外洞找菩提祖師。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