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作文指導

這是一種傳統的命題方式。前些年曾有人說命題作文出現了危機,但從近幾年中、高考情況來看,命題作文又顯露了生機。特別是中考,命題作文是比較常見的。這是因為與給材料、自擬題目相比,它可以考查學生審題和選材的能力,這是它突出的優點。在想像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其考查功能也不遜於給材料、自擬題目。它唯一的缺點是容易被人猜中。命題人既想用命題的形式又要儘量不被人猜中,就要在一些題目上有所變化。如寫慣了《我的班集體》或《我愛班集體》,就變化為《我和我的班集體》;寫慣了《課間》,來一篇《課後》;寫慣了《挫折》《失敗》之類的題目,換一個《我經歷的一次小波折》,可能就不那么順手了。

特別要注意:全命題的特點在於一個“全”字。以《我經歷的一次小波折》這個題目為例,中心語是“波折”,前面加了三個定語: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經歷”的而不是別人經歷的,也不是“我聽說”的。用層層限制增加審題的難度,也可以和某些類似的題目區別開來。

也有一種命題作文不僅是全命題,而且帶提示,目的是啟迪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選材,如‘94武漢題《生活給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題《掌聲》都有這樣的提示,它們在選材上為考生劃定了範圍,有的還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全命題作文的一種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試難度,代表了全命題作文的一種新趨勢。

b.半命題。

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號部分和橫線上讓考生自己填上恰當的詞語;還有一種半命題提供備選詞語,如,94年貴陽題《記一堂___的課》,備選詞語有“生動、難忘、印象深刻、喜歡、有趣、有教育意義”等。這兩種方式實際都是幫助考生確立中心和選材,自由度較大,範圍較廣,使考生能夠隨心所欲地抒寫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選取的,寫起來不容易“離題”。

c.給材料。

一種是給材料寫議論文;一種是給材料寫記敘文——有的是續寫,有的是改寫,有的既不是續寫,也不是改寫,而是讓考生根據材料發揮想像,寫一篇記敘文;還有一種是給材料寫說明文。給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於全命題或半命題作文的“提示”,提示僅是一種啟發,並不提供故事情節或某些具體情況,記敘或議論都只能以它為引子而不能以它為依據;給材料則不同,或給出故事情節,或給出具體情況(事實、數字、言論等),它不是記敘或議論的引子,而是記敘或議論的依據——依據它,或展開想像與拓寬意境而記敘,或縱橫發揮與聯繫實際而議論。

d.給材料+命題+提示。

如‘94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就是這樣的:先給了一個關於美國科學家在太空中發射“太陽帆”,使黑夜變為白晝以及本世紀末太空中將出現50面“太陽帆”的材料,要求根據材料進行構想,假如本世紀末你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太陽帆”,你和周圍的人將如何度過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題目是《神奇的夜晚》。還“提示”道:可以寫傳統節日的夜晚,可以寫周末的夜晚,可以寫寧靜山村的夜晚……你也許在天文台上,在實驗室里,在大學校園裡,在商貿大廈里,在鄉村小道上……這樣將材料、命題和提示結合起來,考生髮揮想像時既有材料做依據,又有“提示”做引子,還有題目作為記敘的範圍。如能充分注意這幾點,作起文來就不容易離譜。它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命題作文與給材料作文相結合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