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炸元宵”作文600字

新年的陣陣鞭炮聲猶在空中傳響,擁著甜甜香味的元宵節,又翩然到了我的面前。

每每這時,我常常想起奶奶在世時做的油炸元宵。奶奶是南方人,喜歡吃些甜糯的食物,尤其對油炸元宵更為偏愛,她在正月十五的前幾天,挎著竹籃子早早地便到了柳郢農家,去買濕糯米麵。那裡有個小作坊,裡面的青石磨盤,據說,從清朝起就為村里人“效勞”了。負責磨麵的老漢常得意地將浸泡好的糯米填進磨眼裡,加一些水,然後一拍驢子屁股,黑嘴驢就一縱一縱地圍著磨盤轉了起來,“吱扭、吱扭”中,雪白濕乎乎的糯米麵便磨成了。他再將濕面移到墊了細紋白布的米籮里,過濾去多餘的水份。在磨盤不斷轉動中,人們便爭著買濕糯米麵了。

奶奶將濕糯米麵挎回家後,把它捏碎放入一個圓篾扁子裡晾晾水氣,還沒到正月十五,我和弟弟便鬧著讓她快做油炸元宵了。這時,奶奶便將糯米麵舀進一個藍花的瓷面盆里,單手和好面後,卻不急著馬上就包元宵,她說等面“醒”它二十多分鐘再揉揉,這樣包出元宵油炸後才更爽口。

奶奶做油炸元宵,從不將生元宵直接放進油鍋里炸,那樣容易將元宵炸裂流出餡料。她總是先把元宵輕丟進沸水鍋里煮上一會兒,待元宵快漂起時,立刻撈出淋去水份放入冷油鍋里慢慢炸,直到元宵表面變得金黃了,才盛出撒些白糖趁熱吃。

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皎潔的月亮悄悄地鑽出了雲層,也悄悄地將團圓的光輝撒進了人們的心扉。我們一家人吃著奶奶親手做的油炸元宵,她這時笑吟吟地還會對我們說些什麼:“正月十五吃這種油炸元宵,預示著今後的日子幸福圓滿,也預示著一家人的人生,像油炸元宵一樣金黃燦爛、好夢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