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作文技巧指導

中考材料作文技巧

材料作文,是根據所給材料和要求來寫文章的一種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點是要求考生依據材料來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來源,不能脫離材料所揭示的中心來寫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題者已經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給考生了。一般來說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兩部分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記敘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語式材料和圖畫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更有利於考生髮揮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過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解讀,選擇適合自己的文體進行寫作。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寫好材料作文呢?

一、抓關鍵字,仔細分析命題者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

命題者在命制試題時,往往將自己對材料的理解認識、感情傾向融合在材料與提示中,因此,要想準確恰當的審題立意,必須抓住材料中的關鍵字語,仔細分析命題者的意圖。如以下材料:周國平曾經這樣說過:狂妄的人自稱命運的主人,謙卑的人甘做命運的奴隸。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他追逐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膽怯。走運時,他會揶揄自己的好運;倒運時,他又會調侃自己的厄運。他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他只是做命運的朋友罷了。

材料雖然提出了對待命運的三種態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謙卑”兩詞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命題者意在讓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隸”的做法,而贊同“做命運朋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想生髮就會得出以下理解:“做命運的奴隸”,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在失敗、厄運面前一蹶不振,當然為人們所捨棄。而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像司馬遷那樣“腸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畢竟生活得太過沉重。而把命運當作朋友,坦然樂觀的面對命運所給予的一切,往往會生活得既積極又滿足。就像堅定樂觀的霍金,面對不幸命運,帶著感恩的心態坦然地接受一切,積極樂觀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義

當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從材料中尋找一個恰當的角度.提取出一個話題,自擬題目寫作。因此,審題立意成為寫作的首要問題。而材料對主題的確立有著客觀的、不容更移的“制約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視出來的中心.往往脫離材料另起爐灶,造成“離題”。請看下面的作文題:

獨木不成林/只有千樹萬樹緊相依,才有那陣陣松濤/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萬朵壓枝低,才有那滿園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點萬點長聚首。才有那萬頃碧波。//親愛的同學,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

要求:①根據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自擬題目寫作;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字數不少於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則材料往往是多義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題意圖、最能體現材料指向的意義。上例所給材料是一首詩,理解詩的主旨才能確立寫作的主題。這首詩的主旨體現在最後兩句:“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根據材料中的這個關鍵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諧相處才有美好生活”、“團結就是勝利”、“集體就是力量”等寫作話題。

三、比喻、寓言類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過尋找與生活的對應點,深入理解題旨。

寓義性材料的題旨和意圖是隱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層地理解分析它的寓義,才能正確地把握題旨和意圖。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蝟冬眠,天氣寒冷,他們相互之間挨得很緊,結果相互之間刺傷了對方;他們相互之間離得遠了,就感覺不到溫暖。最後他們選擇了一個不遠不近的恰當距離,相互之間既不刺傷對方,又能互相得到溫暖。

這則材料主要意思是刺蝟之間應該保持恰當的距離,但僅僅看到這點還是不夠的,還應該進一步找到所對應的現實生活:父母與子女應該保持恰當的距離,朋友之間也需要保持恰當的距離,個人與金錢、權勢之間也應當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這樣與現實生活一比較、對應,就會發現,兩者之間有許多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作文的依據和基礎。

四.選擇恰當角度

對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會有不同的選擇角度,要選取那些最能表現題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則材料:

猶太人經常鼓勵自己,“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賣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讓它發芽,幾天后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乾脆讓它長大,用來當豆苗賣;而豆苗賣不出去,則可以移植到花盆裡.當做盆景:如果盆景也賣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裡,讓它長大,幾個月後.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

請認真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文體不限,寫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這則材料的意思是:當你遭遇挫折時,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及時調整心態、改變自己,機會遲早會眷顧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並不是“猶太人”。而有些考生則認為這則材料反映的是“猶太人做生意精明”,結果從這個角度人手.作文嚴重脫離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題旨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角度進行寫作,是這類材料作文寫作成功的保證.

五、發散思維打開思路

對“材料”必須先展開“發散思維”,思維打開了,可寫的內容就豐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則材料:

五歲的晶晶在院子裡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兩天后,媽媽發現晶晶的左手舉不起來了,原來女兒的鎖骨受傷。媽媽又急又疼,可晶晶卻有了意外的收穫:“媽媽我現在知道哪邊是左邊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邊!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經歷,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讓你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經歷或見聞?是否獲得某些感悟和認識?請你拿起筆,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五歲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卻從此獲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領。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寬廣空間。考生既可沿著題目中的提示打開思路,選擇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著收穫。立意二:事物總是辯證的,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立意三: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還可依據自己的知識積累與生活經歷等的情況,發揮自身的優勢,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親身體驗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給自己的幫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時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難往往帶來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當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般來說,引用材料有兩種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化用)。根據文體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寫成議論文,開頭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文體也不能完全脫開材料,要在恰當的地方直接和間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則容易造成於材料疏遠的感覺。

七、讀清要求,規範寫作。

讀完材料後,千萬不能忽視的是“寫作要求”。材料敘述後的要求需要細細研讀,這樣才會寫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