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與自負

自信與自負,只一字之差,卻悖文甚遠。自信者遇事心態平和、大度、從容,待人恭謹、盪坦,對權力不屈膝獻媚,對布衣不盛氣凌人,弛張有度,親蔬得當。而自負者好大喜勁、目空一切、唯我獨尊、唯我獨行,大有天下之事捨我其誰之勢。無論對誰問事,都敢大誇海口,不計後果,不考慮、可能,就好像自己幾事都是行家能手,看自己長處用高數倍放大鏡,瞧別人短處也照此辦理,縣善於用自己之長比別人之短,從來不用自己之處短比別人之長,自我感覺永遠永好,剛愎自用,長盛不衰。

一代傳人毛澤東說過:人貴有自知知明。自信是在自知基礎之一,而且是正確的,清楚的自知,同時,自信又應當有適當的範圍區域,居於一定的時空環境,鄧亞萍在桌球桌上頑強拼搏,左右開攻,其自信心極強,但若讓其與黃志紅去比試擲鉛球,恐怕她自信會茫然無存。世上沒有萬事皆能的全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就在於此。此時此地此事可以自信,即使是偶有自信之事,也是日積月累積澱實力。

自信來自勤奮,來自刻苦,來自付出,沒有懸樑刺股的孜孜苦讀,不會有金榜提名的新科狀元;沒有處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血汗付出,不會有亞運、奧運金牌熠熠生輝。有了耕耘的過程,才有收穫的結果。自信寶貴崇高,卻來之不易。有了自信當珍重,萬萬不可放縱,稍有懈怠,自信便會像脫韁的野馬向自負奔去,自信成人成事,自負毀人,誤事。古往今來多少才子各人因飲自釀自負的苦酒,憒憾終生。

人要自信百倍,但萬萬不可自負半點。這點雖是明理顯義,可還有人視自負為自信,本無自信實力,但行自負動作,結果貽笑大方,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對自己的估價,過高地給自己打分。本是及格,偏充優秀,這種人的表現欲極強、搶鏡頭、爭座次、要名聲、揚臉面,煞費苦心、樂此不疲。

自信是成功之前提,自負為失敗之序幕。自信,日積月累成人之大業;自負,一潰千里毀人之終生。自謙、自悟、自強、自立才能自信。先有自謙的慮心求救,滴水穿石的苦心鑽研,才能泰然自若的真正自信。所以自住既不是虛無飄渺,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樓閣,也不是唾手可得,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信手拈來的囊中之物,任何幻想假設、異想天開就想達到自信的理想境界是不現實的。

自負之人,有些是自覺的,有些是不自覺的,要承擔自負之名,誰人也不會毛遂自薦,而往往有些人還會把貨真價實的自負當成自信而洋洋得意。

自信是難寫的一部書,自負是好演的一齣戲。書也好,戲也罷,好書吸別人,臭戲煩惱人,願天下都來寫好書,不去演臭戲。不過,這中間也有個過程,它需要努力再努力。得自信時且自信,掂量明白再自信,莫把自負當自信,寧可自謙勿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