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村居》譯文及創作背景

《村居》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因春天來臨而喜悅,所見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學後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高鼎《村居》譯文及創作背景,歡迎閱讀。

高鼎《村居》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②。

兒童散學歸來早③,忙趁東風放紙鳶④。

注釋:

①村居:在鄉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②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③散學:放學。

④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譯文: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裡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高鼎《村居》創作背景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有感於春天來臨的喜悅而寫下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