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門雖小背景大

我的故里是個稱作山門的小村莊,,它實在太小了,只有不到二百口人,以至於許多計程車司機都不知道山門在哪裡,當他們開著車出了市區,走了不到五分鐘就到了目的地時,常常會驚嘆:“這原來就是小山門?住在這裡的人真是太幸福了”我說:“ 山門雖小,背景可不小,它和一個歷史上的大人物聯繫在一起。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將洛河水成功的引向黃河,我們這一帶就擺脫了十年九旱,三年一淹的災難,洛河像一條舒展的青絲絛緩緩流淌,清澈碧透的河水滋潤著平展展肥美的土地,使這兒成為鍾靈毓秀五穀豐登的富庶繁華之地,人們感念禹王的恩德,在他去世後,就在洛河邊的一個高台上修一座禹王廟,又稱水王廟,有一年洛河漲大水,沖塌了水王廟,只留下一座廟門,人們就將這兒叫“山門”

民間還有一個 神話故事呢。

傳說:上古之時,洛河中住著一位龍王,貪財愛色,每年都要兩岸的百姓在七月初三他生日的這一天,為他塔台唱戲,殺豬宰羊燒香磕頭隆重祭祀,稍有不周,就發水淹沒兩岸莊稼,尤其可氣的是每年的七、八月間,都會有大姑娘在河邊洗衣服時滑入水中淹死,凡人自然不知道原因。

水王知道後,就將此事上告玉皇,玉皇斥責了龍王,並沒有給予處分,而龍王對水王懷恨在心,就發大水淹沒水王的家,水王知道自己惹不起龍王,俗話說:“惹不起,躲得起,”於是水王就搬了家,人們說:“一夜間總好像有聲音,第二天一看,所有家的牛馬都頭冒熱氣,累的趴在地上,而禹王廟裡的水王的塑像也不見了蹤影,水王還託夢給附近的神婆子,神婆子告訴人們:“趕緊上山,要發大水了”許多人都上山了,躲過了那場災難。

七月初三那場大雨下了七天七夜,淹沒了兩岸的好幾個村莊,大水沖塌了水王廟,只剩下一個廟門,人稱“山門”,人們感念水王的恩德,就在邙山嶺的最高處虎頭山上重修了禹王廟,又稱“水王廟”每年七月十五都有很多人到山上燒香,水王廟山高路險,那些走不動的老婆婆們上不去,就仍然在山門前燒香禱告,這個風俗一直沿襲到今天,村里人家有了婚喪嫁娶的事情,還要到村口去燒香祈福。

神靈之事,無所謂有,無所謂無,信神有神在,不信神不怪,中國的神仙也是很寬厚的,可能是我們村的那些老婆婆們太虔誠了吧,水王保佑這個小村莊老小平安,福壽康樂。

洛河邊的人最怕的是漲河,可是山門這個小村莊卻沒有被淹的記錄。

一九八二年黃河和洛河流域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水,連續的暴雨下了大半個月,黃河的水位高於洛河水,洛河水進不到黃河裡倒流回來,淹沒了兩岸的很多村莊,連偃師縣城都進水了,人心惶惶,村子裡家家搬了家,人們都被安置到邙山嶺上,可是那幾個膽子大的神婆婆卻還在村口燒香, 眼看大水漫過大堤浩浩蕩蕩流過來,急的隊長直跺腳,那幾個神婆婆卻說:“不要緊,洛河不淹小山門”奇蹟出現了,大水流到村口退回去了,離我家的百年老屋僅僅兩三米遠。

關於“山門”這個名字,民間還有一個版本,說它應該叫“三門”,據說,上古時代這兒是一座都城,進入王宮有三道門,這兒是第三道門,而且是地勢最高的一道門,因此有人叫它“山門”它像一道屏障擋住了來自西南的洛河水,可是誰也想不到,商王宮卻被從北邙山上衝下來的洪水給吞沒了,只有高台上的第三道門留了下來,這個傳說我覺得更接近原貌,商都城的發現更印證了這一說法,商都城遺址在山門村的東南不到三里,地勢比這兒 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