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里的好詞好句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朗讀者里的好詞好句,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朗讀者里的好詞好句

《朗讀者》第一期【遇見】

1、只要你是個正直的孩子,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柳傳志父親對柳傳志說的話

2、人生不可測,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董卿

3、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董卿

4、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如果沒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張梓琳朗讀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

5、生命哪,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回憶。——許淵沖

《朗讀者》第二期【陪伴】

1、“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楊乃斌朗讀冰心的散文《不為什麼》

2、這個世界上絕了哪種生命形式都會導致地球毀滅。獅子和螞蟻一樣偉大,小草和人類一樣重要。——鄭淵潔

3、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林清玄《百合花開》

4、要是沒有兔子和鷓鴣,一個田野還成什麼田野呢?他們是最簡單的土生土長的動物。——梭羅《瓦爾登湖》

《朗讀者》第三期【選擇】

1、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不缺機會,所以也勢必會讓每個人面臨很多的選擇,那么,是遵從自己的內心,還是隨波逐流;是直面挑戰,還是落荒而逃;是選擇喧囂一時的功利,還是恆久平靜的善良;無論如何,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出一個在日後回想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董卿

2、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鍊,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懂得祖國之於人的真正含義: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說明我們已經擁抱了一種精神。——秦玥飛等朗讀遲子建的《泥濘》

3、人的一生,總是在尋找一種平衡,忠貞的人,永遠會得到忠貞;勇敢的人,最後也是用勇敢來結束。——麥家

4、我慢慢去想奶奶講的那個神話,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奶奶的星星》

5、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和擁有多大的房子,最重要的是擁有深厚的學識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康震點評《陋室銘》

《朗讀者》第四期【禮物】

1、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開場白

2、她叮囑我:“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倪萍朗讀《姥姥語錄》

3、其實,當一個人真的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是什麼也帶不走的,唯一能帶走的就是心底里存下來的那些記憶。——董卿

4、五大博物館就是:故宮博物院、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冬宮(又名阿爾米塔什博物館)。聯合國有五個常任理事國,正好一個國家一座。所以,我開玩笑說:“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是不能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單霽翔

5、我不相信命運,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畢淑敏《握緊你的右手》

《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

1、有些你認定為能做的東西,要堅持,而堅持下去,我覺得就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王學圻

2、 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一生僅僅有那么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選自《平凡的世界》

3、他們說人生有六個字,前面三個是“不害怕”,後面還有三個,“不後悔”,努力去做吧。——董卿

4、 董卿:“許老師的這人生的第一場屬於您的音樂會,似乎來得晚了一點,到您七十歲那年才……”

許鏡清:“也不晚,我想只要我活著就不晚。”

董卿:“對,只要開始去做了,永遠為時不晚,而且也許在這個時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候。”

5、說著說不著,不在於話語量,而在於最根本的那一句話。臧克家先生寫過,有的人活著,但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在活著。其實書和電影都是為了讓那些應該再活一回的人,重新在書和電影裡,永遠地活下去。——劉震雲

6、我覺得京劇是鄉音,既是故鄉的聲音也是祖國的聲音。——王佩瑜

《朗讀者》第六期【淚水】

1、我花了兩年半時間拍這個電影,不是為了讓人哭的,而是讓人去想的。——陸川朗讀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

2、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我們有的人,也包括我自己,爹娘都走了。所以呢,我希望在座的很多人,如果你們的爹娘還健在的話,從現在做起不晚,好好地愛他們,好好地伺候他們,好好地哄哄他們,別太多的犟嘴,真的,不然的話,後悔都來不及。——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

3、《生如夏花》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度過我們的一生,又應該怎樣面對我們生命終結的那一刻。我想只有非常曠達地,非常自如地來面對,我們自己的人生 、我們自己的內心還有我們走過的路,我們才能深刻地理解泰戈爾的這首《生如夏花》。——康震

4、人的心靈應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斷接納希望、勇氣、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風華長存。我們也從一位科學家的眼淚當中,感受到了一個人願意為了理想奉獻終身、矢志不渝的情懷。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的人,而是願意含著眼淚繼續奔跑的人。——董卿

《朗讀者》第七期【告別】

1、“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海子

2、人這一生早晚會遭遇告別,告別讓我們成長,學會告別讓我們成熟。而無論是主動的選擇,還是被動的面對,告別多少有些傷感,但是告別也蘊藏著希望。每一段告別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別,構成了人間百態。——開場白

3、我從不奢望,活在夢中那么長,從不沉溺在每個綺麗幻想,早已習慣痛苦,不再害怕憂傷,不過是換個衣箱換間房,那又怎么樣。——《Another Suitcase in Another Hall》

4、作為一個作家我知道,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離別。——曹文軒

5、我記得在阿拉曼大英國協士兵墓地當中有這樣一條墓志銘,它說,對於世界,你是一名戰士;但是對於我,你是整個世界。——董卿獻給戰士的母親

《朗讀者》第八期【勇氣】

1、“勇氣是逆境當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的機會”。——茨威格

2、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開場白

3、在生命的意義上,我們都是奇蹟,正如未來不一定比現在更重要,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我愛你,僅此而已——海桑《給我的孩子》

4、有信心就會有勇氣,有夢想就會有衝動。—— 李寧

5、生活就是不停地戰鬥,他的武器是他的知識、信仰和堅強的意志。——巴金《做一個戰士》

6、勇氣是讓你能夠走出家門,也希望你每一次都能夠平安回來。——董卿

7、相戀在未名湖,相守在珞珈山,相守在莫高窟。——樊錦詩

《朗讀者》第九期《家》

1、"不能好好地告別,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啊。那個沒有說出的再見,直到今天仍讓我傷心。"——揚?馬特爾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

2、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買《青年近衛軍》的錢。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就這樣,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梁曉聲《慈母情深》

3、"我愛你,從這裡一直到月亮,再繞回來。"——山姆·麥克布雷妮《我有多愛你》

拓展:《朗讀者》節目評價

《朗讀者》或許是無心之舉,但結果卻相當有意義。你可能無法想像自己的父母會自行上網搜尋《奇葩大會》,並且對其中選手的造型和言語毫無芥蒂。個性張揚的追求對於年輕人們而言是一種宣洩,然而對大多數的父母輩們而言,這其中的價值觀是有衝擊性的。但《朗讀者》不同,它所傳遞的責任感、溫情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價值。因此,你可能會發現父母乃至爺爺奶奶,對這檔節目讚不絕口。

這使人看到文化綜藝節目的新希望。一個節目如果核心浮泛,即使當下再紅火也很快會被厭倦與遺棄。與別的流行綜藝形式不同,文化綜藝節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傳承和改變的希望,也是區分此類節目優劣的重要指標。至少目前看來,《朗讀者》做得還不錯。

《朗讀者》的魅力並不僅在於朗讀本身,每一位嘉賓在朗讀之前分享的個人故事,同樣很精彩,很吸引人。作為著名作家和茅盾文學獎得主,曾經叛逆的麥家,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麥家在《朗讀者》節目中暢談他與兒子之間的矛盾、分歧、隔閡乃至衝突,與觀眾分享他對兒子的教育心得以及與兒子之間的相處之道,令人感慨。濮存昕,在節目中便自曝小時候曾患過小兒麻痹症,被同學起外號叫“濮瘸子”,以及誰也不願意和他在一個組參加體育比賽的往事。

《朗讀者》中嘉賓分享的那些故事,並非簡單的過往經歷,而都有深刻的內涵或動人的情感在裡面。無論是演員徐靜蕾講她奶奶疼她愛她的平凡故事,還是96歲高齡翻譯家許淵沖講他年輕時為了追求女孩,翻譯過才女林徽因的詩《別丟掉》的“獨家趣聞”,還是無國界醫生志願者蔣勵講她在阿富汗槍林彈雨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等等,均以真摯的情感征服了觀眾,也帶給了觀眾無限的思考。

有不少人把《朗讀者》喻為是傳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以此肯定這個節目的創辦意義。而在節目中朗讀嘉賓分享各自的動人故事,帶給觀眾文學、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則讓這股“清流”更加透徹、明亮。正是這一環節的呈現及作用,使得原本能打八十分的《朗讀者》,可以打上九十分,甚至更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