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動作描寫“動”起來

作家萊辛說:“主要的東西是讓人行動起來,通過動作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俄國著名作家阿•托爾斯泰也說:“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因為)全部生活都是運動的”,“必須首先找到能說明物體準確動作的準確動詞。”可見,動作描寫是展現人物的身份、情感及內心世界,揭示人物思想品質的重要手段,而且,寫記敘性的文章很少不通過描寫人物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那么,如何才能寫好人物動作呢?

一、巧作人物動作描寫的“輔助線”。這裡說的作“輔助線”是指在進行人物動作描寫時,以人物語言、心理、神態等描寫及各種修辭手法來配合人物的動作描寫,使筆下的人物更有立體感。

1、用語言、神態和心理等描寫來輔助動作描寫。描寫人物動作時可用表情神態及語言心理等描寫來修飾輔助配合,即把人物行動時的語言、神情、心理等描繪出來。如,“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作者把“看”“念”“拍”“笑”“跌倒”“咬”“爬”“跑”“踹”“掙”等動作與語言描寫、神態描寫融合著寫,把范進中舉後的神魂顛倒、亦痴亦狂的腐儒形象描畫出來了,活靈活現,入情入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來輔助動作描寫,既可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又能使人物形象逼真鮮活、立體可感。如,“黃岡,赤壁,長江。清風,明月,蘇軾。他佇立江邊,心中沉浸著如此的哀思漫想:那‘烏台詩案’的苦楚,那皇帝謫貶的詔令,那洛陽親友的牽掛,於是他吟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千古名句。他還想起了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往事是如此讓他感慨。然而,蘇軾畢竟是蘇軾,這位豪放的大詞人決不會被磨難壓垮,你聽,獵獵秋風中一首歌在傳唱,‘大江東去浪淘盡……’”

這段動作描寫輔之以精彩紛呈的引用,意味雋永的排比,凸顯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寬廣博大的胸襟,高潔傲岸的情操,辭工句麗,意蘊豐滿,讀來如行雲流水,佳句迭出。

二、練好人物動作描寫的“硬功”。即借鑑武功中的練功之法,來領悟人物動作描寫的一些方法技巧。

1、“一指禪”法。一指禪是少林秘傳功法,用此功法時,需將全身的精氣神力聚於一點,然後通過一指發出,攻擊對手。此功看似簡練,卻讓對手難以抵擋。借鑑一指禪法描寫人物動作,就得抓住人物最準確的動作特徵,用少量的文字,簡潔傳神地對人物進行描寫。這樣的描寫方法,看似簡筆勾畫,實則可以讓人物栩栩如生。例如著名吝嗇鬼葛朗台在臨死之際,看到“神父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時,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魯迅筆下長媽媽“切切察察”時,“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晃”,都可謂是動作描寫“一指禪”法的精確妙用。

2、“八卦連環掌”法。八卦連環掌,是一種以掌法為主的拳術。行此功法時,只見人掌縱橫交錯,上下翻飛,讓人眼花繚亂。這是一種複雜優美,攻防兼有的高超功夫。在借鑑“八卦連環掌”法描寫人物動作時,就是要不惜筆墨描寫出人物的“連續性動作”,把人物的“活動情形”一口氣地展現給讀者,給人留下“嘆為觀止”的印象。例如《范進中舉》中“屠戶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裡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裡揣……”的“攥”“舒”“縮”“揣”等幾個連續動作。朱自清《背影》中父親去月台買橘子時的“蹣跚”“探”“攀”“縮”等一連串動作,都是動作描寫“八卦連環掌”法的具體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