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中考作文複習話題作文構思切入篇

[考場招法]

考場上要想寫好話題作文,首先要選準切入點,即在話題的寬泛範圍內,選擇某一方面、某一點,給自己提供一個充分展示的舞台。如何選準這個切入點呢?

第一招:從自我認識的制高點切入

作文的成功過程,其實是認識自我制高點的占領過程。如果別具慧眼,在話題的範圍之內解剖自己的靈魂,度量自己的行為,你就會有描繪不盡的精彩畫面。比如湖北荊門市XX年中考作文話題是“成長需要壓力””,這個話題下面有許多點:什麼可以構成壓力?有沒有壓力?壓力來自何方?壓力帶來什麼?怎樣對待壓力?從這些點中,我們要深入思考,選擇自我認識的制高點來寫。可以寫壓力來自過重的負擔,也可以寫壓力來自責任感;可以寫壓力的從無到有,也可以寫壓力的從有到無;可以寫壓力來自外界,也可以寫壓力來自自身;可以寫在重壓下喘不過氣來,也可以寫如何變壓力為動力;可以寫要善於自我減壓,也可以寫把壓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這樣;在話題的範圍內就找到了具有個性色彩的落腳點。

第二招:從自我心聲的破譯點切入

中考作文一般都要求“把你的經歷、思考或感悟寫出來”,這樣比較貼近考生的生活,注重考生的感悟和體驗。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尋出一段獨特的經歷,進而寫出自己人生經驗的獨白。比如成都市XX年中考作文話題是“學會理解”,那么選取的材料應該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或者是自己思考過、感悟過的事情。你可以想一想有沒有不理解老師、父母或同學的經歷,別人有沒有誤會你的事情,當時你的心理狀態如何……只要我們開放五官,放飛心靈,張開感覺之網,把從現實生活中積累到的、客觀的、本色的原始材料,融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有獨特的感悟和體驗,這樣就能打動閱卷老師了。

第三招:從入微感覺的調動點切入

抓住對生活的微妙的感覺,運用你的想像力來豐富細節,補充內容。如以“環境”為話題,可以從一棵老樹的成長經歷和它最後的悲慘遭遇來反映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從一隻青蛙歷盡艱辛尋找它的家園,卻都無法實現,來反映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這樣,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動植物自述的形式來敘寫環境,就會使立意更鮮明突出,而且新穎活潑。再如以“愛”為話題,可以通過對生活中點滴小事的敘述來體現愛的真諦。一位學生以“生日的禮物”為內容,講述了家庭貧困時老師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件衣服作為禮物的故事,寫出一份讓人感動的師生情。

第四招:從美妙瞬間的生髮點切入

從生活的原生狀態中尋覓到蘊含其中的深邃哲理,我們就能夠從精彩的生活片段中發掘出人生的真諦。比如杭州市XX年中考作文以“心靈的距離”為話題,如果從“美妙瞬間的生髮”的角度切入,把親人之間親密無間的、心靈的貼近縮短時空距離的、曾激起過心中漣漪的、曾觸動過多情的神經的、曾引發不盡感慨的、生活中原汁原味的生活鏡頭再現出來,就可以寫出精彩的作文。

第五招:從人生感動的動情點切入

中考作文特別注重真情實感的抒發,提倡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只要抓住你的最佳動情點,用心去寫,相信你的真情會打動閱卷老師的。比如XX年四川南充中考作文話題是“戰勝自我”,一位考生飽蘸深情地在文章中寫道,因為她長相醜陋,感到自卑和孤獨,以及她對真情和溫暖的渴望,反映了她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催人淚下,讓人震撼,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效果。

[失誤警示]

警示一:硬套範文,沒有思想

比如XX年泰安市中考的作文話題是“責任”,許多考生把以前寫過的文章或者範文原封不動地套進去,泛泛而談,說的都是廢話、空話和套話,沒有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認識,閱卷老師看到的都是些似曾相識的語句。如果能從自我認識的角度切入,談中學生現在的責任是什麼,構思肯定要好些。

警示二:人云亦云,沒有個性

比如陝西省XX年中考的作文話題是“承諾”,好多考生只會從正面談要信守承諾,談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卻不知道也可以從反面談失信於人的危害,談現在社會上的信用危機。從古代到現今,從國外到國內,都有這方面的事例供我們選用。當然,也可以記敘一個堅守承諾或者違背承諾的故事。

警示三:情感蒼白,缺少真誠

比如浙江省XX年中考作文題是以“樂在其中”為話題,話題中明顯有一個“樂”字,可是有些考生的文章中卻看不到對快樂心理的描寫,只有幾句乾巴巴的抒情,喊口號似的,怎么能打動人呢?

警示四:貪大求全,內容空泛

比如XX年金華中考以“希望”為話題,有的考生貪大求全,寫中華民族的希望,我們人類的希望,選材老套,角度太大,過於空泛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警示五:平鋪直敘,平淡乏味

比如XX年蘭州中考作文以“體驗”為話題,由於話題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就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學生感覺到作文題目很親切,自己有話可說,所以放鬆警惕,覺得文章非常淺顯,容易寫,於是只顧盡情地傾訴,而忽略對作文的構思,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這樣怎能獲得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