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分作文的九大特點(2)

(五)高分作文必定有大氣的立意

高考作文是為國家挑選人才,人才則看重那些能寫出大氣文章的人。梁衡說“夫人心之動,一則因利,二則因情。利之所在,情必所鍾。於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國家民族的大利大情。”梁衡提倡寫大事、大情、大理,寫一點有磅礴正氣、黨心民情、時代鏇律的黃鐘大呂式的文章,反對“換一塊尿布也能寫上三千字”小情小景。我想,梁衡的話也是對高考作文要寫大氣文的一種願望。我們要旨導學生寫大我,寫豪氣,寫真理,不要老是在個人的“小我”裡面轉,老是哭哭啼啼,唉聲嘆氣,只寫瑣細、纏綿和朦朧。

怎樣才能寫出大氣的文章呢?

首先要讀大氣文。“近誅者赤,近墨者黑”,常和大氣文親近,你也能大氣起來,讀司馬遷文,胸常生人間正氣;讀梵谷傳記,會提高人生境界,原來苦難也是財富;讀范仲淹文,憂國憂民在心頭縈繞;讀蘇東坡文,天地沙鷗任逍遙;讀聖經佛書,常有感悟。積澱多了,就能出口成章,一氣呵成。

其次與大師對話。大師已經走了,但他把心留了下來,留在白紙黑字,他要你用心去體會。當人們試圖透過對大師的解讀逼近原始的歷史,更發現歷史已經被他們壟斷。大師是山峰也是鴻溝。當我們站立在國家圖書館望不到首尾的書櫃旁,我們會感到一種閱讀的恐懼,讀書越多,恐懼便越深,因為我們發現所有的思想都被表達過了,所有的情感都被傾訴過了。當文學家面對曹雪芹和托爾斯泰,當哲學家面對莊子和尼采,當經濟學家面對馬克思和薩繆爾森,他們都可能染上一種疑難雜症-一失語,像孔子說的:“予欲無言。”大師的存在足以令後人亂了方寸,就像婆婆怒目之下的小媳婦,不知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所有的新見都不過是未被揭露的重複,所有的正確都不過是未經覺悟的謬誤。我們已經失去了偏執一端向這個世界挑戰的信心和勇氣,我們預先就看到了那種挑戰的徒勞與可笑。”我們實在不能斷定大師的存在是成全了我們還是妨礙了我們。高貴的心靈需要高貴者才能感受。

第三走訪源頭,積澱思想。走遍名山大川,去黃河邊聆聽,到長城上面懷,到大海去呼喊,一有機會就去拜訪名人故跡,這都是寫出大氣文重要條件。

(六)高分作文必定有感恩的心志

“父母在,不遠遊”,說的就是感恩的心志。成就大事業的人都有一顆至剛至柔的感恩心,此心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輝。曾聽說,人是有三千個精子拚命競爭,最後是茉一顆精子勝利了,他和卵子結合,於是天地間就有了你,因此你來到世界上,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另外2999個卻沒有如此幸運,他們儘管努力了,可結果都“胎死腹中”。所以你要感謝父母,感謝師長,感謝一切幫助過你的人,有感恩心的人,會看到自然真理。你在大熱天吃西瓜的時候,你可曾想到要感謝你腳下的土地?當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時,你可曾想到要感謝愛迪生?當你看到讓你激動的文章時,你可想到要感謝那些發時明紙張,寫下文章的人呢?

時時感恩,處處感恩,你就會生出同情心,你的心靈世界會非常充實。因此你寫出的文章,常能打動閱卷者,有時能讓人流下眼淚來。

我看過很多滿分作文,似乎都有這樣一顆心。他們感謝上蒼,感謝老師,感謝一切要感謝的人,有時候想,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來不及了,那就感謝天地吧。

請看一篇滿分文,此文曾讓南京師大高考閱卷組長何永康教授流淚了,其實我看了以後也哭了,這不是纏綿的哭,而是一種大氣的哭。

狀元涼粉(江蘇一考生)(高考評卷得分:60分)

城東石板橋下有一家涼粉店:狀元涼粉店。聽說,店主的兒子五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狀元,狀元涼粉就此得名。城裡人都想討個好彩頭,聽說,那兒的生意很火。

一切只是聽說而已,涼粉對於我這個農村窮學生來講真是一種奢侈品,既吃不飽,又貴。

可今天,我卻坐在狀元涼粉店裡,準備嘗嘗這種“珍饈”;另外……我嘆了口氣:“唉,真倒霉,前天買參考書,貪便宜在街邊小攤上買,黑燈黑火的,找了張20元假鈔給我。”

“小伙子,涼粉來啦,吃吧!”店主將滿滿一大碗涼粉端到我面前。

說真的,這東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還真好吃,真想天天吃個夠。

“上學呢?”店主拿了條板凳坐下來。這時我才抬頭打量了她,四五十歲,皮膚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熱毒疹。

“嗯,高三了!”這時,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張假幣,今天可要將你出手了!

“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點營養,可別虧待自己呀。”店主的話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每次來看我,都會將家裡老母雞生的那幾個蛋塞給我,而我知道,為了本人在城裡上學,家裡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讓這錢留在兜里!”

“當家的,水開了!”店主被夥計喊到一旁打涼粉去了。我出於好奇,跑去看。只見一鍋滾燙的熱水向一個瓷缸里一衝,店主操起一根兩指粗的木棍,插進瓷缸中的透明狀膠體內,使勁攪拌,沸騰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撲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頓時燙得通紅……

我被眼前的場景深深打動了。我想起在農村打鐵的父親,他也在灼熱的環境下辛勞,為我掙來一分一分的學費……

我猶豫了,到底要不要將這20元假鈔用掉,使這位店主蒙受損失?不用吧,自己下半個月的日子可就難過了;用吧,拋給這位與我父母一樣勞苦的店主,讓她的狀元兒子少掉20元生活費,我也於心不忍。

怎么辦?我受著良知和生活壓力的煎熬……

終於,我咬咬牙,掏出身上僅剩的5元真幣,“阿姨,給您錢!”“傻孩子,沒看見牆上貼的‘高三學生免費’的字條嗎?下回再來,我給你炒兩菜。”

回校後,我就把那假幣撕掉。

為了店主的真誠,為了我的父母,為了自己,這次選擇,值!

這是一篇滿分作文,那是當之無愧的,考生的高處在於:

1.心靈選擇的過程描寫,細膩而感人。全文沒出現“心靈選擇”的字樣,卻處處扣住心靈選擇。20元假錢要不要拋出去?看見店主人手臂上那些毒疹,看到與母親一樣辛勞的店主人,怎么辦?“我受著良心和生活壓力的煎熬,最終,良知戰勝了邪念”。這完全吻合高考作文對立意的要求,緊扣心靈,過程細膩。

2.有一顆善悟感恩的心。文如其人,修養自己的心,那才是在作文根本處下功夫。考生的目光是非常敏銳的,他善於帶著心靈的熱力與亮度來撫摸和把握動人心弦的細節的。正因為有一顆善悟的心,一看到店主四五十歲,皮膚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熱毒疹,才會在心裡產生一絲惻隱。看到:“快要高考了,要注意點營養,可不能虧待自己呀”,才會想起自己的母親;看到店主辛苦掙錢的樣子,才會自然想起在農村打鐵的父親……。

3.有“一碗陽春麵”的意境。讀日本粟良平的《一碗陽春麵》,常情不自禁地為主人公掬上一把同情淚,更為店老闆對母子三人的理解和同情並真誠的祝福而感動。此文異曲同工。當我經過激烈的心靈鬥爭,“掏出自己身上的僅剩的五元真幣”付錢時,“傻孩子,沒看見牆上貼著‘高分學生’免費的字條嗎?下回再來,我給你炒兩個菜”老闆娘的一席話,讓整個心靈都在“發熱”,淚都要流出來了!說得多好的話,多好的老百姓啊!誰不為之感動而給你分呢?

所以寫好高考作文,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①美文需要虛構,但要符合生活的真實。這就是要“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可以武斷地說,讀“狀元涼粉”的,沒有一個不為之感動的。但此文又是虛構的,此文的高處就在於讓人讀來很真。

②對身邊的人和事,要用心的眼睛去觀察。用對生活感悟的獨到見解編寫故事,情節的展開就能成為情感、情意,情思的節奏。

③要修養自己的心。

(七)高分作文必定有底蘊的材料

文章靠材料鋪就,你選擇怎樣的材料,就決定了你文章得分的高度。選擇有底蘊的材料作文當是高分作文首選。

怎樣使文章有底蘊呢?

1.要選擇名料,少選“自我”。用名人的故事作材料,文章會厚重起來。如果你選擇司馬遷、屈原、文天祥竺等事跡作作文材料比你選用自己的材料來寫,那一定“底蘊”的多了;你用弘一法師、趙朴初、蘇東坡的材料作文與你選擇你國小時,國中時的“生動”事例來論證觀點,那一定前者有份量的多;如果你選擇梵谷、尼采的材料來闡發,你的文章一定會深刻起來,思想起來。看看下面一段文章,也許你會感很多:

梵谷過著清白無暇的生活,他沒有金錢的刺激;沒有女人的誘惑,沒有鮮花的慰藉。當羅丹命豐腴清麗的模特兒們在畫室翩然起舞時,當莫提格里昂尼面對著嫵媚而慵懶的美女,在畫面上把她們的臉“令人愉快地拉長”時,梵谷在哪裡?他正對著一片平常的農田,一張玻舊的靠椅,一雙踏過人間含辛茹苦的皮鞋,畫這些巴黎的大師們不屑一顧的事物。在他的畫筆下,野地里摘來的向日葵燃燒著一把火,藍色野花臨風搖曳,這哪裡是在依物描像?這是在傾訴愛情,但是他的情人卻在大地的草木盛衰,天穹的日星隱形中。看他畫的所有自畫像,那眼神沒有一幅不咄咄通人,那其中閃現的光芒有堅毅、有不平、有尊嚴,充滿了對人生的批判和對自己命運的抗爭。梵谷在美術史上的出現確實是一個奇蹟。他遠離了傳統審美的藩籬,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絕的構圖,一掃藝術界的平庸淺薄和鄉愿惰性。這種畫風一旦問世,美術史就必須重寫,色彩學甚至美學就必須修正,這正是梵谷撒向人間的一個永恆的謎。

梵谷死了很多年以後,評論家才像天文學家發現新星一樣仰望他、讚嘆他。今天所有豪華壯麗的畫館,都以一展梵谷的傑作為榮。當一幅《沒有鬍鬚的梵谷》最後以七千一百五十萬美金賣出時,舉世震驚.歡聲雷動。而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谷毫不相干。

2.要選擇名言佳句,不要全是“自己”。有些同學寫文章,沒有一句有份量的話,全是自我展示。不是說不能寫自己,因為你畢竟來到世界上為時不長,沒有那么多的生命感悟,動不動就寫上幾十萬字,其實這么多的文字裡面,有多少值得人們記取的呢?我們的老子一生只寫了五千個字的《道德經》,而這五千個字個個如玉,連現在的研究生都在拜讀。所以名言佳句有份量,你在文中恰當的運用,便能讓文章增輝。

請欣賞一段文字:

譚嗣同的方向是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為國為家為真理,死又何妨?天就是方向!

蘇軾的方向在民間。不僅僅是“左牽黃右擎蒼”的少年狂,更是築堤更是抗洪,更是造福幾方的百姓!不在中央又何妨?民間才是蘇軾的方向!

前進談何容易,莫愁前路之人天下有幾?在向著自己的方向努力前進的道路上,哪能沒有山河當道?哪能沒有暴雨狂風?此時,你可曾自問:“我的方向還在嗎?”

李白的方向還在。仁途失意,誰不鬱悶?更何況是傲岸不羈的詩仙?用他的的話“假令風歇時下來”,大鵬豈會一蹶而不振?他的方向還在。為官,造福天下,這是他終身的方向,即使“中天摧兮力不濟”這仍是他的方向。

柳宗元的方向還在,“驚風亂颭芙蓉水,蜜雨斜傾薜荔牆”。被貶,再貶,不得志的文人又何不像柳宗元這般,仕途艱難。但是,他看開了。柳州或是永州或是更蠻更荒的地方又何妨?一樣可以從政為民,一樣可以造福一方,這不就是他的方向嗎?

3.要“多人相聚”,不要一故事到底。800字左右,這是你施展的舞台,要在這上面跳舞,全靠你的本事。要讓裡面多含信息,是以少勝多的妙法。有人不懂此理,一個故事就600個字,因為你字多“濃度低”而失分。如果你能讓有文化的人,有思想的人,有情感的人想聚在一起,那便是你的高明,這樣的文章常能得到讚許。比如如下面的說法,你可試著學學:

魚說:你看不到我在流淚,因為我在水裡。

水說:我能感受到,因為你在我的心。

——題記

在冷漠者的眼中,維納斯是殘疾的;

在痴迷者的眼中,維納斯是美麗的;

在旁觀者的眼中,維納斯既是殘疾的又是美麗的。

那么,你呢?我親愛的朋友!在你的眼中什麼事物最美?

俄國人對我說:“河流和草原最美,他們就是我的夥計。”印度人對我說:“飛鳥和天空最美,他們是我的母親。”日本人卻說:“草葉和冰雪最美,他們是我的戀人。”而中國人說:“‘大漠孤煙、小橋流水、明月清泉、野渡舟橫’最美,它們是我的歸宿。”

不同的情感,擁有不同的認為最美的事物,不同的情感,對生活擁有不同的態度。

叔本華曾說:“生活是一條由熾熱的煤炭所鋪成的環形道路。”因為他的情感中有對生活苦難的深度感知。

張愛玲說:“生活是一件美麗的華袍,裡面爬滿了虱子。”因為她的情感中有對生活本質深刻的剖析。

毛澤東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激昂;蘇東坡卻是“一樽還酹江月”在感嘆;徐志摩則是無奈:“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是在空靈的自慰。

(八)高分作文必定有“合意”的結構

結構便是作文的房子,房子造得如何,首先看結構。結構是否“合意”,結構是否讓人喜,這是得分的亮點,也是最要研究的。

高考高分作文怎樣的結構是好的呢?我意為關鍵是合意。何謂合意呢?合意就是你所建立的文章結構,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情趣,人家看了以後臉上會露出笑意來。這裡的“意”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審美標準。

高分作文的結構往往有這樣的特點:

1.神悟“三”字。“三”是大自然給予人類吉數,作文結構用“三”,便能產生一種完美的審美愉悅。比如高分考生喜用“三”字,有位考生的題目是“菊花飄香的時節”,他是這樣構思的:當清爽的秋風將天空吹向更高遠,當陌生的孩子望斷最後一隻南飛雁,當枝上的綠葉換上橙黃,當一點點微酸已著枝,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時節。

菊之淡

菊之傲

菊之殤

當清脆的打鐵聲從遠方傳來,當遠古的大鵬展翅欲飛,當滔滔的烏江向天咆嘯,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季節。

2.合意地創新。作文的創新主要體現在結構上,但高明的構思創新首先要合意,否則就是沒內容的“噱頭”,而“噱頭”則是高考作文最忌諱的。比如有位同學的滿分作文,他的結構創新非常“合意”,他把感情的認知放在一個網路設計上,並用網路術語構思,具有新意,又為人們所喜歡:

題目:用雙眼看世界

——網路個人主頁設計

相關主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時事挖掘:前不久曾有這樣一起案例,一位音樂教授在一次歌曲大賽中任評審。在初賽中,他給一位選手打了最高分,而在複賽中,卻給了最低分,最終此選手與冠軍頭銜擦肩而過。究其原因,原來這位教授在初賽後發現這名選手是自己“死對頭”(另一位音樂教授)的學生。

相關連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些“情人眼裡出西施,陌路之中成東施”的例子。另外,一些家長對自家小孩同他家小孩雙重對待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還有“靠親戚開後門”,“靠熟人走捷徑”的套路也不是屈指可數的。人與人如此,國家之間也如此。像美國對外就施行雙重標準,對親密的國家與對疏遠、敵對國家採取截然不同的態度。

專家評論:以上所述皆為憑感情親疏來引導個人認知的事例。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單眼看世界”的表現。也就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從自身的角度來認識和解決問題。

人的認識因人而異,客觀上受當時社會條件制約,主觀上與一個人的立場、人生觀、知識水平有著直接的關係。由感情親疏來決定事物的認知其實質也是一種片面的唯心主義,沒有客觀地全面地來認知事物。

所以,只有端正自身的立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全面地認知才能擺脫“感情”的囚籠,實現理性的飛躍,才能真正“用雙眼看世界”。

即時評說:用雙眼看世界不僅是一種科學的認知方法,也是一種正確的處世原則。古有“包青天”剛正不阿一視同仁,今有眾多的醫務人員視人民的利益如自身利益,捨生忘死、夙興夜寐地戰鬥在“抗非”一線。我們偉大的祖國在沉睡後振興,用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外開放,用非歧視原則與各國友好貿易,以無敵國外交享譽世界。

壓軸發表:讓我們用雙眼看世界,衝破“感情”的桎梏,你會發現人生原來可以如此開闊美好,世界原來可以如此精彩美麗。

讓我們用雙眼看世界,打破“感情親疏”的標準線,未來的星光大道,定將暢通無阻。

此文所以得高分在於:

①符合題意的“創新”,取勝。“創新”其實並不能,難就難在“符合題旨”的創新,否則,“文化大革命”不也要大樹特樹了嗎?該考生比較機智,能扣住高考作文題旨創新,用前衛的網頁設計來構思全文,一下子讓閱卷者的眼球“固定”了。

②吻合題意,思想有深度。考生準確把握命題者的思想脈搏,把“情感”和“認知”的關係上升到認識論的高度,辨證地分析問題,使文章更有深度。

3.用詩文做中心句。觀點+例文+分析+結論,也許是人們普遍樂於接受的一種行文方式,如果你把中心句用詩文來表述出來,更能讓人的美的意蘊中接受你的觀點。聰明的考生已經領悟到這一點,有位考生這樣行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人把毫無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風”而發出感慨,恐怕緣於“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對於桃花的認識,也出於愛屋及烏而有所專屬。由此觀之,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類的感情豐富,或憎或愛,或欣喜或悲傷,有絲絲的愉悅,也有淡淡的憂傷。於是,伴隨感情而獲得的認識總會絢麗多彩,但這正是人類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捲簾人與李清照的認識為何懸殊,我想,應該歸結為兩人的經歷、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懸殊,才得以造就偉大的詞人。

人類需要認知,認知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但人類也是感情動物,認知的過程也包含感情的表達。源於人心靈的精神血脈需要充滿感情的認知!

記敘時,有人說:“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於對於事實的描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與寬大的胸懷,這無疑是對事物更深層次的認知。取得這樣的認知,需要感情,閱讀這樣的認知,又何嘗不需要呢?

議論時,認知更加豐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是何等的讚嘆。“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又是何等的冷靜與思辨。而當東坡先生再游於赤壁之時“蓋將自其變者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學的境界。

由此觀之,感情是認知的血脈,使它生機盎然,使它娓娓動聽,而感情也離不開認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認知中表達。

(九)高分作文必定有“行雲”的語言

流水的聲音是生命的樂音,“行雲”的語言是心靈的囈語。站在生命的關口,跳動著生命音符,一般說來,高分作文的語言都有一種生命的律動,都是心底流出的心溪,潺潺、淙淙,給人以靈動,給人以清純。

行雲的語言的特點是什麼呢?

1.簡潔。簡潔是才能的姐妹。只有簡潔才能給人以更多的信息,才能在有限的文字里表達更多想表達的東西。比如用例證法時,你用點例法來表述,就是一種使語言比較簡潔的好方法。有人這樣來論證人生的境界:

孔子說:“仁者愛人。”所以,他的像久久地立了幾千年,在這裡,也在唐人街。

雷鋒說:“我要做一顆螺絲釘。”所以,他勤懇在基層中,奮鬥在生活里,把一個榜樣的名字留在史冊上。

鄧小平說:“在南海邊畫一個圈。”所以,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神州,幸福的陽光灑滿中國人的笑臉。

這裡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包涵了從古到今的內容,例子又很經典。

2.氣勢。有人說讀書能養氣,我說好文章有氣。文以氣為主,“氣”是寫作的根基,作者要寫出好作品,就必須養氣。明初作家宋濂說:“為文必在養氣,氣與天地同,苟能充之,則可配序三靈(“三靈”指天、地、人),管攝萬匯。”又說:“人能養氣則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當與天地之同功也。”(《文原》)這“氣”來自於心中的正氣。要表達這一正氣,就要靠詞語和辭格。恰如其分地運用排比則是種較好的選擇。

等待,是站在太平洋荒涼的孤島上,眺望著海的另一方美麗遼闊的綠色大陸;等待,是前進於寸草不生的荒漠中,渴望著有淙淙流過的甜美泉水;等待,是捂著被荊棘劃破而流血的傷口,在流火的天地中拚命奔跑,抬起頭,能看見空曠而遼闊的天。

這裡用排比把“等待”寫得非常形象。

3.流暢。語言流暢,是根源於審美標準——光滑。流線型,光亮柔和能讓人產生愉悅。語言要從心底里流出,而不能如擠牙膏那樣擠出,擠出的語言就有澀感,一有澀感審美的情趣就減了大半了。有學生對秦王和唐朝的分析,這種理性角度入題的文章,一不小心就容易給人以枯燥,而這位學生的流暢語言卻避免了這個毛病。他這樣說:

秦始皇給了華夏族一片天,於是綿延的長城築起來了,每一磚每一石都是中華的驕傲,只是有了一段“孟姜女哭長城”的淒婉哀歌,所以秦始皇留得“暴君”之名。的確讓我們記住了,但這境界,能有多大?

唐朝繁華,只是有了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所以傳來了“安史之亂”的鼓聲。也許楊玉環的人生境界就此停留在了封閉的圈中。可口中叫囂“紅顏是禍”的人,有何嘗真正看懂了一個王朝的衰落?

當然語言表達的“行雲”要求,不只是指輕盈靈動的,還指那些深刻、凝重、有底蘊的表達。

高分作文有很多值得考生學習借鑑的優點,我只總而括之為九,取“九九歸一”之意,“一”者,道也。得大道者,得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