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研究專家談“品味時尚” 泰斗級專家析作文考情

編者按:《品味時尚》,首先要搞清“時尚”究竟是什麼,然後是怎么去“品味”。這個問題有點玄。考生怎樣去把握才能寫出高分作文?昨天,記者約請了權威高考作文命題研究專家辛良教授,請他對今年的江蘇作文題作一深度剖析。他認為,“時尚”的概念相當複雜,甚至有些深奧,因此考生能否對“時尚”內涵的複雜性有所思考,是文章成功的關鍵;而在對“時尚”內涵有了準確理解的基礎上,作文於“品味”之中體現出來的感受力、分析力,特別是價值判斷力的高下,是文章立意高下的關鍵。從這個題目看,容易寫議論文,難於寫記敘文。

泰斗級專家解析作文考情

怎樣“品味時尚”

1、不容易的“評論”

我們可以如此說:“品味時尚”,把“時尚”帶到了考題中,讓正值青春年華的考生獲得了一個鮮活的話題,用“品味”來反觀社會、反省自身、反思文化,平實而有內容,考生容易下筆,能夠有話說,而且可以發揮自己的見解……

然而,這又是一個可作為博士論文來寫作的命題,內涵相當複雜,見仁見智;嚴格地說,它是不宜用於高考的。而且,對於發展相對滯後的貧困地區的考生來說,此題提供的施展空間,有失公平。但是,社會上,教學圈子內,依然會發出上面提到的種種“讚譽”。這些 “評論”,常常是流於表面,跟著感覺走;有“品位”而少思考,有“高度”而無“深度”,有“專家風度”而沒有“專業精神”。所以,高考作文題,人人能夠評論,但惟有考生承受真正“考驗”。各種宏論高議,往往淪為表態與表演,作文之中真正的問題,誰曾認真研究?

作文應當根據文章內容來確定題目,許多世界名著並非以題目驚人。高考,以及作文練習,需要用題目來限制範圍,讓學生“在限制中顯出身手”;也需要在題目之中隱含規則,使學生“在規律中獲得自由”。這樣,才有覆蓋面、區分度,也才有信度和發揮才華的激發度與自由度。

2、很複雜的“時尚”

高考作文試題,不宜採用複雜、艱難的概念,否則,在考試的特殊情境下,很容易影響考生的發揮。特別是,應當注意題目中核心概念的難度,尤其是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本題中“時尚”的概念就至關重要。這是一個頗為複雜的概念,在學術研究中,還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討論這個概念,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學術工作了。所以,這個題目的難度,並非像憑著感覺初看那樣容易。在高考的考場上,更無法構想學生能夠作學術性的定義,但是,與相似概念應當有著基本的辨別。否則,考試對題意的嚴格要求就難以落實了。例如,“時尚”是否等於“時髦”,便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考題的提示語中,對時尚做出了一個比較寬鬆的定義。竊認為,事關作文的核心概念,還是以準確為好。可以用明白、淺近的語言,但是不可模糊。提示語云:時尚表現為語言、服裝、文藝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時期內的模仿與流傳。以列舉法來描述性定義,容易造成概念內涵的不清,並且影響考生對概念外延的認識。以“等”來說“新奇事物”,就把概念的外延擴張到模糊的“無限”了。說“時尚”與“模仿”、“流傳”相關,應當是不錯的。可是,“時尚”的重要特徵又不見了。“一定時期”,“時期”長度應當怎樣?都付諸模糊。這樣,接著的幾句話,就有些缺乏邏輯性。

“時尚”,顧名思義,就是“時”與“尚”的結合。此“時”乃“一時”、“當時”、“時文”之“時”也。所以,“時”意味著變化、短暫,也以時間隱含地表現出空間上的流布。“尚”意為“崇尚”。所以,“時尚”應當是短時間內特定的人群所崇尚的東西。既然是“崇尚”,當然以精神追求、價值觀念為核心,在各種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特定事物得以感性顯現。所以,時尚與時髦的不同,或許,更根本的在於精神性的有無。“時尚”的核心是“創意”,是與眾不同的思想觀念,是由觀念而形成的生活方式。

要之,寫“時尚”,應當注重精神性的核心,才能夠切中題意。

時尚有著前沿性、先鋒性,往往是反對模仿和流傳的事物,以個性、不入時、不趕“時髦”為特徵。正如西美爾所說:“時尚的本質存在於這樣的事實中:時尚總是只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運用,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一旦一種時尚被廣泛地接受,我們就不再把它叫做時尚了;一件起先只是少數人做的事變成大多數人都去做的事,例如某些衣服的式樣或社會行為開始只是少數人的前衛行為但立即為大多數人所跟從,這件事就不再是時尚了。時尚的發展壯大導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為它的發展壯大即它的廣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獨特性。”

你看,時尚的概念蠻複雜,蠻深奧吧!從學術角度看,“時尚”就有著某種自相矛盾的悖謬性質,它自我消解,自我否定,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還抗拒定義。不願與大眾為伍,卻正顯示出對大眾的高度重視;它的創新,卻往往表現為懷舊、復古,所以,不是“新奇”,而是“與眾不同”才是“時尚”的追求;“時尚”的炫耀性常常以“低調的奢華”為目標。如此等等,說明“時尚”有著複雜的內涵。這就是提示語中所說的:創新與模仿永不停歇地互動。這也就是“有的如過眼雲煙,有的能沉澱為經典”的原因所在。

因而,提示語中的複雜信息,需要認真分析、提煉。並且以題目為準,作出自己的判斷。

3、需深思的“品味”

此題與XX年的“懷想天空”構思相似,同為動賓短語結構。作文時,對“品味”的理解也很重要。“品味”是中國文化中的味覺隱喻,表示的是鑑賞、評價、判斷之意。以“品味”搭配“時尚”,可以把“時尚”作為廣義的文化現象來理解,也可以選取某種“時尚”的觀念、精神、生活、事物作文。但是,應當注意,由於“品味”偏於“出乎其外”的鑑賞,所以,其對象主要是已經成為“時尚”的事物。感受、追求、遭遇、沉迷、創造、實踐……這些關係到“過程”的,都只能作為背景略寫,而重心應當落在“品味”上。

所以,此題容易造成立意的平庸化。因為,“品味”的結果是價值判斷,無非是“好與壞”,“雅與俗”,“美與醜”之類的結論。在二元的價值判斷之上,至多加上“辯證”,“既……,又……”,就難以寫出深刻的見解。如果能夠注意不要亟亟於判斷,而是把“入乎其中”的“品味”的過程寫得細緻、深入,則可以使文章言之有物。

在對“時尚”內涵能夠準確理解的基礎上,作文於“品味”之中體現出來的感受力、分析力,特別是價值判斷力的高下,是文章立意高下的關鍵。

由於“品味”主要是一種對於感受的回味和判斷,所以,這個題目,容易寫議論文,難於寫記敘文。動賓結構的命題,如果引入因果關係鏈條,正好可以作為敘事文的情節核心,也正構成了說理文章的內在邏輯。“品味”與“時尚”的搭配,則不容易構成這樣的關係,“品味”的對象是“時尚”,有一種置身事外的客觀和審視,所以,在中國文化中,“品味”主要用作審美判斷。這樣,缺席的“主體”,與“時尚”這個“客體”之間,就缺少因果邏輯的關聯,寫作記敘類文體比較難以措手。

當然,對於能夠“寓論斷於敘事”之中的高手來說,這是一個可以解決的難題。我們要說的是,由於“品味”的明確要求,使寫作優秀記敘文的難度提到了很高。在記敘文中,能否把“品味”融入到關於“時尚”的敘事之中,是文章能否寫好的關鍵,需要高度的才華和智慧,才能夠完成這樣的轉換。好文章都是在向“不可能”的挑戰中完成的。但是,請注意,由於“品味”的限制,容易在寫記敘文的時候也發議論,這樣,就會形成文體的錯雜。這是文章的大忌。

總之,對“時尚”內涵的複雜性有所思考,是文章成功的關鍵;選擇具體的“時尚”事物是否可以準確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選材的“落實”是否具有特別性,對具體“時尚”的內容、形式,對“品味”的“眼光”,“品味”者本身的“品位”,“品味”的方式、方法等,都可以深入思索,寫出“味道”,寫出“品格”,在“品味”對象的同時,也“品味”自己的“品味”……如此等等,就可以開拓心胸,調動情性,發揮才華,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最佳。

高考作文命題研究專家 辛良

今年平庸作文會比去年多

“如果把網路時尚‘品味’出民主意味就能得高分!”“今年會冒些精彩文章,但平庸作文會比去年多!”“今天《揚子晚報》刊登的小學生作文因為有真實感受,所以要比一批高考的考生作文出彩!”“高中生作文按套路瘋狂訓練,大大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昨天下午,江蘇省寫作學會召集全省作文泰斗級專家,召開高考作文題述評和研究座談會,解析09高考作文。專家指出,高中生生活不“時尚”,對生活缺乏思考,導致作文易陷入平庸化。

[考題評價]

《品味時尚》時尚大氣用意深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究竟出得怎么樣?與會專家們態度一致:是個不錯的題目!品味時尚的重點就是要引導學生或者希望考生在寫作方面要感悟人生,要關注社會生活方面,這個就是品味的重點所在。

要求考生寫出“個性”

凌煥新(省寫作學會會長、南師大文學院教授):今年江蘇作文命題我認為限制性和自由性方面結合得比較好,所以還是一個好的題目:具體來說:1、從選拔性來講,好的作文題是看能不能有利於考生寫出個性化的東西。今年的作文題從品味這個角度出發,每個人必須從自己的認識、自己的感悟來寫,所以必須要寫出我的認識,我的感悟,我的品味才行,這就能顯示出它的個性;2、從導向性來講,今年的作文命題第一是關注學生的生活,把學生生活裡面平時的熱點的人和生活作為整個寫作的對象,這樣一來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第二是符合高中學生心理、生理的特點,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這個思維特點我剛才講了用自己的思維品味客觀生活。第三是符合學生學習的程度。3、這個題目要求考生不僅關注社會各種各樣的現象,還要關注怎么樣去探究這些社會現象背後所隱藏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審題“如何品味”是關鍵

孫芳銘(南京第一中學特級教師):題面通俗,但用意深刻,兩個詞搭配起來一看就懂,但實際上我的體會是可能從一個角度來讓學生品品人群追逐的目標,品品社會的變化,對社會的某種潮流作出自己的思考,所以我講它用意比較深刻。它顯示了一個教育大省在作文命題上顯現出來的眼界、胸襟、氣度。然而這種作文上所反映出的眼界、胸襟和氣度,恰好是目前的基礎教育最缺少的;第二個是題意顯赫,蘊含豐富。從《揚子晚報》上看,有一個男生走出考場抱怨說“誰關心時尚呀”,其實我想他不會對時尚麻木不仁的,只是他沒有理解到時尚的含義。“品味”和“時尚”這兩個詞就預示了兩個空間,讓學生去發揮,挖掘題目的韻味。從題目來看品味是關鍵,品味是重心,但前提則是考生對時尚的認識,而對時尚的理解很能看出一個考生的認識水平。

[解析“考情”]談網路想到民主“有勝算”

孫芳銘:比方說報紙上談到網路是時尚,但作為一個考生關注什麼?今年作文這方面肯定非常豐富,有人關心娛樂遊戲,有人關心隱私,當然也有人關心網路上很雷人的文字。先講講網路這個題材。現在誰掌握了網路就掌握了時代,誰同網路不沾邊就不能算是現代文化人了。同一個東西,看法不一樣,善惡美醜很多話可說。這個題目怎么寫不落入平庸,我的看法是網路上的輿論就是一個好東西。現在網路上若干個博文、若干個評論,顯示的是民情、民意、民心,表現的是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侮、民情不可違,反映社會民主趨勢。如果考生能想到這一點,想到了民主,聯繫到民主精神的發揚,那立意就比較深遠,比那些談娛樂、談遊戲、談文字要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吃喝玩樂也是一種時尚,至少在某些人群當中是一種時尚,但是這種時尚折射出一個什麼問題呢?是相當一部分人信念的動搖或者泯滅。我想腐敗問題是人們議論的熱點,考生如果把吃喝玩樂向這個方面延伸思考,文章就會比較有深度。還有時尚是在不斷變化的,從前穿喇叭褲學校里認為是奇裝異服,可中國奇裝異服的老祖宗不就是屈原嗎?屈原年紀老而不衰,到年老還是穿奇裝異服。如果探究這種變化的原因也是比較深刻的。我舉這些例子說明什麼呢?這個題目預留了兩個空間,一個是對時尚的認識,一個是品味,加在一起學生髮揮的空間很大。我估計今年考場上好的作文會有或者說不少,但是平庸之作將會非常非常之多,甚至比去年還多,因為學生不會分析。

“模擬”多了未必就好

王繼志(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出作文題目有四句話12個字,第一是猜不著,第二是抄不上,第三是有話說,第四是有信度,出的題目不要太朦朧,否則越是好的學生越會研究題目有什麼彎彎繞,影響發揮。目前猜不著和抄不上還不能完全避免,但要儘量避免。雖然很多考生都認為自己做過了類似的作文題,甚至沾沾自喜,但是考前沒有一個老師敢說今年就做這個題目,並專門指導“品味時尚”究竟該怎么品,而是一下子出個二三十個題目,在解析時提醒學生“比如品味你們要注意喔”、“時尚要注意喔”,這些題目只是僅僅進入了學生的視野,看過了並沒有特別的幫助,甚至還會干擾考生的發揮,讓學生陷入定向思維。

虛空浮誇的文章騙不了分

喻旭初(金陵中學特級教師):什麼算好文章呢?應該是緊扣題意,內容充實,感情真實,語言流暢,如果說多少體現點心靈的清準,表達的靈動,有創造性,有鮮明個性那就更好了,但現在有創造性和個性的文章太少。有些考生存在矯揉造作、言不由衷、虛空浮誇的毛病,既遠離生活,又遠離真誠,講得不好聽,有些話是用美麗的裝束來騙取人們對它的好感,騙分數。一個網友講得話能發人深省:“中學生作文請多一份真誠,少一點深沉;多一些生活,少幾個典故。這樣哪怕內容膚淺,卻也膚淺的清澈見底。即使文筆稚拙,卻也顯得可愛”。真正的好作文應該是有個性、有思想的文章,那些內容充實,即使語言很樸實的也能打高分。

[作文導向]

沒有生活,訓練不出好文章

平庸的作文不能怪學生平庸

裴顯生(中國寫作協會名譽會長、南大新傳院教授):從這個題目出來以後的反映來看,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今年的平庸作文會很多,我也有這樣的擔心。可我認為這不能怪學生平庸,而是中學教育把學生關在題海里,天天做題目,不去好好讀書,不好好關心社會,社會活動很少,所以這個可能不能怪學生。而學生在題海里走不出來教師也沒有辦法,教師也困在題海里呀,不出那么多題目,最後考壞了教師不打屁股嗎?所以這次題目對於改革中學語文教學能引起我們很多警惕。

學生現在陷入題海中,我有時候講我孫子沒出息,他早晨6:30就集中讀書,到什麼時候結束呢?晚上10:30回家,整天讀書,簡直是書呆子了,而且書還沒讀多少,基本是做題目。我寫過一篇文章是“走出題海,面向生活”,不走出題海,天天從早到晚做題目,孩子將來會怎么樣呀。時尚這個題目怎么寫,校園裡還有時尚呢,只是孩子們有沒有時間去關注,去思考。時尚一詞不同人可以做出不同文章,從人體來說,從頭髮開始,一直到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都可以追求時尚,個人有個人不同看法。剛才講到電腦、網路,以前哪個人手裡拿著手機是時尚了,身上背著一個筆記本電腦那也是時尚了,現在恐怕不算時尚了,每人都有手機,高中生、大學生電腦也多了。現在有很多高中生通過網路收集資料,通過網路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日誌、日記,有自己的著作,那就是個性寫作、自由寫作了。所以同一個東西,看法不一樣,善惡美醜很多話可說。不光是作文題目,必須讓學生走出題海,面向社會,關心社會,有社會責任感,能夠思考社會,能夠有自己的看法,這些方面今年的題目可以起到引領的作用。至於到底影響怎么樣,我是比較傾向於以後越來越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引導學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現代社會有責任感。

不要過於強化寫作技法

孫芳銘:不光是作文題目,必須讓學生走出題海,面向社會,關心社會,有社會責任感,能夠思考社會,能夠有自己的看法,這些方面今年的題目可以起到引領的作用。第一、我們要想辦法在目前困難的條件下給學生創造一點關心社會、了解社會的空間和時間,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越來越沒有作為的話,作文教學就越來越沒有前景了,前景會越來越暗淡;第二、現在高中作文教學技法的訓練太多,有的恐怕還不能算是技法了,應試製定的條條框框讓學生往裡面套,現在規定到什麼程度了,開頭必須這樣寫,結尾必須這樣寫,第二段必須這樣寫。這是高考作文輔導模式。今年的命題為什麼好,學生可以自由表達,也可以有個性的表達,極少數學生會有創意的表達。如果我們現在繼續或強化這種教育上的封閉,中學繼續強化技法,或者繼續設定條條框框,那就跟自由表達、有個性表達、有創意表達整個背道而馳。

老師不能給孩子“上套子”

靳賀良(南京12中特級教師):我認為目前作文教學改革相當滯後,高考指揮棒一搞,老師一個禮拜兩個禮拜都不寫作文,自己寫不了作文,也不會教作文,就只知道教孩子模仿,講套路,這些是非常不好的:第一、務必關注我與自然、我與社會、我與生活;第二、引導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真才實料、發出真情實感;第三,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在作文題教學裡,什麼題都不要押,拿到題目要學會審題,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比如第一梯度的學生能看到哪個層次,第二梯度的學生能看到哪個層次,進入獨立思維的空間,培養社會習慣和社會能力,強化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創新思維的品質;第四、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作文做得是文章,要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我們反覆討論文學教育,實際就是語言素養,首先是寫作功底,書面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首先要打紮實。

很多考生恐怕寫不過小學生

許祖雲(南師附中特級教師):我們一直在提要讓學生關注生活,但實際上學生離社會生活是比較遙遠的,特別是高中生,苦得不得了,在題海裡面轉。現在作文怎么做呀?全是模擬題!孩子做不了了,老師改不動,所以即使美好的作文題目和我們現在不美好的教育反差太大。江蘇很重視高考作文,從60分到70分,全國沒有幾家,上海一家,福建一家,這都是很有前瞻性的。對於我們搞了一輩子語文的人來講,高考作文不就一篇嗎?在《揚子晚報》上看到揚子小記者寫的作文,有一篇小學生的作文也不得了呀,國小六年級的,滿分70分,給了他50分,今年54萬考生中我敢肯定有相當一部分人還不如他。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有一個比較了,讀了6年打50分,說不定再讀6年連50分都拿不到。原因出在什麼上,沒有生活、沒有思考,寫不出真情實感!這恰恰是中學作文教學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