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說閱讀指要

微型小說也稱“微觀小說”、“超短篇小說”、“一分鐘小說”、“袖珍小說”。它是隨著時代節奏加快而出現的一種新興小說樣式。美國作家羅伯特•奧弗斯特給它下的定義是:“不超過一千五百字,卻要具備小說的一切要素。”

它篇幅微小,攝取生活的一片斷、一鏡頭、一插曲、一瞬間,反映深刻的思想主題和社會內容。人物鮮明,突出人物形象的一個完整側面,“以一目盡傳精神”。構思巧妙,情節單一,具有內在節奏,提供給讀者聯想的廣闊天地。它以白描為主,語言簡潔、精練。這些特點決定了我們在閱讀時的側重點。

一、認識環境

小說是時間的藝術,也是空間的藝術。所謂空間主要是環境。環境是小說結構的重要元素,它決定著情節的發展,是形成人物性格,驅使其行動的特定場所。在微型小說中,場面以單一為主,場面的自然或社會內容大都簡明扼要,不充分展開。它把生活事件濃縮在時空坐標的某一特定點上,進行點式反映。閱讀鑑賞時,應從點到面,從小處看到大問題。一般說來,環境描寫的作用不外乎是以下幾方面: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某種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如台灣作家陳啟佑的《永遠的蝴蝶》,小說以雨開篇,並以雨貫穿全文,什麼作用?首先,雨是不幸和災難發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淚水和痛苦的象徵;同時,雨還造成了籠罩全文的陰冷氛圍。

二、梳理情節

如果說環境是人物誕生、成長和活動的背景,那么情節則是人物鬥爭和發展的過程。所謂情節,就是小說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微型小說是以某一行為或動作作為情節的主體。雖然,人物動作或行動片斷也是在一個矛盾衝突中表現出來的,也有矛盾的前因後果,但開端、發展到高潮、結局的過程不一定像普通小說那樣完整,也不一定像普通小說那樣情節曲折。如《永遠的蝴蝶》,作品情節很簡單:在一個雨天,“我”的戀人櫻子自願幫“我”到馬路對面去寄信。隨著一陣拔尖的剎車聲,櫻子年輕的生命消逝了。然而就是這么一個簡單至極的故事,卻深深地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在情節之外,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回味的地方。

三、感知形象

說到底,小說是“人的藝術”,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微型小說不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現上通過人物某一動作或行為片斷,“閃現”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緒、思想、意識和人物命運的某一點細微特徵。運用特寫,顯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給讀者留下一個鮮明突出的印象,於細微處見精神。或只寫人物性格的一個小凸面,或只寫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寫人物情緒上的一絲變化,或寫人物思想、意識上的一點升華,或只寫人物命運的一次小小撞擊。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揣摩:①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②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③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④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如《永遠的蝴蝶》,對櫻子的刻畫,只是一句語言描寫,兩次寫到其“穿著白色的風衣,撐著傘”,但櫻子美麗清純的形象讓我們無法忘記。

四、分析主題

或許正是因為篇幅短小,微型小說主題必須十分鮮明,這樣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它寫的是小題材,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卻是生活內容的高度濃縮。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衝突,觸及到生活的本質,迸發出絢麗的思想火花。它常常是以小見大,以微見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現象反映大的或感人的主題。所以閱讀微型小說時,必須分析、概括出作品的主題。具體而言,把握小說主題的方法有: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聯繫作品的典型環境的精當描寫;③有時還須聯繫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家創作的動機。如《永遠的蝴蝶》,寫的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這樣的主題是不老的主題,在作者的筆下,它十分感人。

五、鑑賞技巧

微型小說寫得好,關鍵在於構思的精巧別致。巧妙的構思首先表現在新穎、獨特,有懸念、有起伏,結構精巧,尤其以出人意料的結尾而見長。所以閱讀微型小說時,應該注意鑑賞其表現技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捕捉微型小說的精妙技巧: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倒敘、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先抑後揚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練、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準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如《永遠的蝴蝶》,直到作品的結尾處才告訴讀者信的內容,這個結尾可以說出人意料。為什麼要特意點一筆年輕的櫻子不知道所寄信的內容呢?為什麼不讓櫻子在寄信時知道這個情況呢?這樣構思,無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劇色彩,讓人哀痛欲絕,心不堪受。

總之,閱讀微型小說,抓住其文體特徵,以文體特徵為突破口,是提高閱讀微型小說的有效途徑。

附:台灣作家陳啟佑的微型小說《永遠的蝴蝶》。

永遠的蝴蝶

那時候剛好下著雨,柏油路面濕冷冷的,還閃爍著青、黃、紅顏色的燈火。我們就在騎樓下躲雨,看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我白色風衣的大口袋裡有一封要寄給在南部的母親的信。

櫻子說她可以撐傘過去幫我寄信。我默默點頭,把信交給她。

“誰叫我們只帶來一把小傘哪。”她微笑著說,一面撐起傘,準備過馬路去幫我寄信。從她傘骨滑下來的小雨點濺在我眼鏡玻璃上。

隨著一陣拔尖的剎車聲,櫻子的一生輕輕地飛了起來,緩緩地,飄落在濕冷的街面,好像一隻夜晚的蝴蝶。

雖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過馬路去幫我寄信。這簡單的動作,卻要叫我終身難忘了。我緩緩睜開眼,茫然站在騎樓下,眼裡裹著滾燙的淚水。街上所有的車子都停了下來,人潮湧向馬路中央。沒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這時她只離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遙遠。更大的雨點濺在我的眼鏡上,濺到我的生命里來。

為什麼呢?只帶一把雨傘?

然而我又看到櫻子穿著白色的風衣,撐著傘,靜靜地過馬路了。她是要幫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寫給在南部的母親的信,我茫然站在騎樓下,我又看到永遠的櫻子走到街心。其實雨下得並不大,卻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場雨。而那封信是這樣寫的,年輕的櫻子知不知道呢?

媽:我打算在下個月和櫻子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