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創見”素材運用與例文

【試題猜想】

動物園裡來了一位哲學教授,向動物們傳授哲學。哲學教授講了好多空洞的理論,接著說:“任何事物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如任何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有一隻青蛙聽得不耐煩了,就向教授發問:“請問教授,真的所有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瞄了青蛙一眼:“當然!井底之蛙!”青蛙反擊說:“正因為是井底之蛙,我才問你——難道打井也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啞口無言。動物們紛紛說:“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何嘗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脫離材料的含義,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得抄襲。

【名師題解】

這道作文題是一材料作文,立意指向明確,角度寬廣,可引導學生對“理論”“基礎”“權威”“創見”等進行哲思和探討,論述涉及對立統一、相對絕對、特殊與普遍等原理,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現象,認識問題,求廣求深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

從材料不難看出,哲學教授與井底之蛙是對立關係,有著如下一些不同:

首先是所持主張不同。哲學教授認為:任何事物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如任何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這一觀點絕對、片面。而青蛙則認為:並非所有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這一觀點是客觀辯證的。

其次是二人的理論支撐不同。哲學教授講授理論,大都是空洞地講解,即便是他的觀點,看似依據充分有力,但也缺乏自身實踐。而井底之蛙的觀點則得力於它的觀察與生活經驗。可以說,井底之蛙的觀點是對哲學教授觀點的豐富化。

最後是二人為人態度不同。哲學教授高高在上,對青蛙不屑一顧,充滿蔑視,態度傲慢,對青蛙的觀點與反問盲目否決;面對權威,井底之蛙富有勇氣,據理力爭,最終讓哲學教授啞口無言,贏得了動物們的一致認同與讚譽。

總之,材料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傾向是十分鮮明、顯豁的,而材料的核心含義與主旨也通過最後一句動物們的慨嘆語得以揭示,這就是:一個人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理想立意如下:

1、不要盲從權威

2、人要有獨特見解

3、理論源於實踐

4、打破常規,勇敢質疑

5、人不可傲慢,要有平等意識與觀念

【高分素材】

1、尼采哲學的批判性

尼采哲學具有傲視一切,批判一切的氣勢。尼采是極端的反理性主義者,他對任何理性哲學都進行了最徹底的批判。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傳統的基督教道德和現代理性。尼采對現代理性也持批判態度。對他來說,哲學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他創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態迥異的奇特哲學,展示自己的哲學思想。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學,將生命意志置於理性之上的哲學,非理性的哲學。作為對理性提出了挑戰,他提出了強力意志說。尼采還提出他的超人哲學,關於建構理想人生的哲學。

2、中國古代文學的革新與發展

中國古詩有繼承,更有發展。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到的藝術樣式。樂府盡而有唐詩,唐詩漸衰而生宋詞,宋詞式微而元曲出,清之小說又領新的風騷。

3、《紅樓夢》多面觀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由此可見,同一部文學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角度不同,認識有有別。

4、哥白尼不盲從

哥白尼不盲從地心說(認為天圓地方,地球是空間的中心),寫了《試論天體運行的假說》。這位傑出的波蘭天文學家在這本書中大膽地提出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著太陽運轉的理論,即太陽中心說。

5、 波動論與光動論的交戰

科學是有了懷疑才能有進步。如果真理定格在某個時代,那么科學不可能有進步與發展。波動和光動論的爭論,先是波動輪統治了幾百年,後來被光動論取代,又是統治幾百年。現在又是波光雙動論。

6、小澤征爾的自信

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小澤征爾按照評審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音符。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審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審席上的評審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7、古代教育家朱熹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精彩範文】

讓生命擺脫歷史的烙印

尼采放棄了家中女性們的呵護,像一個苦行僧一樣在那個風雨飄搖的世界裡飄泊遊蕩,忍飢挨餓,苦思冥想,盡力掙脫一切思想束縛,不拘泥於黑格爾等人的哲學,他一直在生活這面鏡子裡辨識自己,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見解——尼采哲學。

我喜歡尼采,是因為在他的哲學裡有一種蔑視一切,批判一切,不信服一切金科玉律的精神。正因為如此,後現代主義才把尼采哲學當作一種行動哲學。

蘇東坡、辛棄疾等人不拘泥於婉約的詞風,因而才有了豪放派這一截然不同的風格,才有了“會挽雕弓射滿月,親射虎,看孫郎”的豪邁氣概。

尼采指出“生命在歷史的重壓下患病了”,我們總是或多或少地接受前人的影響,就如同一點一點把自己禁錮在了一個牢籠里,無法讓思想自由馳騁,因而難以形成有創造性的獨特的見解。

古希臘有一句俗語: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生活在別人設定的牢房裡,牢門是開著的,我們卻沒有能夠走出去。

只要是自己的思維結晶,即使是“醜小鴨”,也是自己的“白天鵝”。

有無數的人看到了西班牙的亞歷山大帝的塑像,然而吸有凱撒受到觸動,解除了自己的職務,回到羅馬,奮鬥成了羅馬的統治者。這一切也同樣依賴于思想上獨特的覺悟:為什麼亞歷山大帝在自己的年齡就已經征服世界,而自己仍然無所作為?

扭轉整個人生軌跡的,也許就是思想自由騰飛的那一瞬,掌心的沙漠驀地被綠洲覆蓋。

如果在喧囂里,你難以辨識出自我,不妨到野地里去看牛羊反芻出的偉大思想。梭羅曾說:野地里蘊含著這個世界的救贖。不妨在溪水邊清洗一下自己的思想,把一切塵埃都拂去,從牢房裡走出來,從權威這座五指山下走出來,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見解。

歷史就像數軸,只是沒有刻度,無法衡量距離原點已經走出了多遠,也不知道箭頭所指的方向還距未來有多遠。

讓我們在生命上盡力鏤刻,刻出一張僅屬於自己的精緻繁複的銅板,沒有任何歷史烙印。

點評:這可判為一篇高分作文。習作者將思維觸角伸向歷史與文化,以此表達“讓生命擺脫歷史的烙印”這樣一個主觀點。

文章援引了一般學生很少涉及的哲人素材即尼采的不拘泥傳統,不盲從權威,進而深刻地指出如果盲從,就會“把自己禁錮在了一個牢籠里,無法讓思想自由馳騁,因而難以形成有創造性的獨特的見解”,只有掙脫束縛,在生活這面鏡子裡辨識自己,才能形成了自己獨特見解。尼采的言論與實例能有力證明“讓生命擺脫歷史的烙印”這一觀點。只是需要補充一點,哲學創見並非完全建立在批判一切、否定一切的基礎上,辯證地說,應該是有繼承,同時又有批判。實際上,尼采的哲學就有對叔本華哲學思想的繼承。當然在運用這一素材時,要側重強調人要有創見這一主題。

其中古希臘俗語、梭羅的話以及凱撒事例都較好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點。

文章中還有不少精彩語段,如最後兩段。當然,習作者在用例與用語上,顯得有些強硬、絕對,不夠辯證,這是需要注意的。

發出自己的聲音

有的人“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有的人“識風愁滋味,欲說還休”。滔滔不絕的未必是真知灼見,往往有人緘默許久而一語中的,但過於地深思熟慮以至能言不言就不是好事了。

這雖不是一個滄海橫流的時代,巨變也可稱得上是驚濤駭浪。大海怒嘯之中,若不及時發出你自己的聲音,很有可能轉眼便湮沒無聞。

縱淺陋如青娃,也有自己的一番獨到見解,井底之中悟得打井是不需要從井底做起的,為何不發出你自己的聲音,讓整個時代側耳傾聽?這一次,不在沉默中消亡,舌為安國劍,直斬妖魔,讓你獨立的人格煥發光芒,用你自己的聲音去與所有不公、所有謬誤相搏。

民主的世界自然允許這樣的聲音,百家齊鳴讓文化與文化對戰,催生出更為繁複的招式與更為深邃的內涵。許多聲音的碰撞和疊加,才可讓世界有更和諧的美與秩序,讓人的精神臻於更超然更獨立的境界。

發出你自己的聲音,不同凡響,必有另闢蹊徑的可能。

樂府盡而有唐詩,唐詩漸衰而生宋詞,宋詞式微而元曲出,清之小說又領新的風騷。各自天下各自王,說到底不過是不同時代有不同人的聲音。敢於發出你自己的聲音,才能有機會做那弄潮兒。曹操不似劉備怯懦,敢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爾”,所以他讓天下半入了他曹家囊中。屈原長嘯,“以皓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一投汩羅,而流芳千古。蘇軾遇事,“如蠅在舌,吐之方快”,開以理入詞,用典廣涉之先河,終成一代巨擘。

發出你自己的聲音,獨立的言論表現最真的那個自己。

只有最真的那個自己,最真的那個自己的聲音,才不可複製,不可能被摹仿、被抄襲,不可能與他人雷同,才能走入人世間最深最光輝的殿堂。

如果仰望他人,無非是“欲學聲同意不同”,倒不如做自己,發出自己的聲音,讓連自詡為先哲的人也對你刮目相看。

這個時代充滿不確定性,充滿機遇,這個時代需要聲音。發出你自己的聲音,讓時代為你震驚。

正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你自己的聲音,就是天籟。

點評:本文旗貼鮮明,一開始就通過對比引出觀點。

素材很豐富。文學發展創新史,可以證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主調,這是文學的聲音,是許多有創見的詩人們共同發出的聲音。曹操、屈原、蘇軾三個例子不錯,既寫出了三個著名歷史文化名人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從而或成就事業,或成就品格,或成就文學貢獻。這些素材加之習作者的分析,有力地論證了“發出自己的聲音”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思想的稜鏡

思想的角度,是貫穿時間與空間的永恆主題;思想的高度,是附著在生命維度的底蘊中。思想的角度因人而異,思想的高度也各不相同。由此可見,價值觀念各異,生活閱歷不同,給思想這一抽象的概念鍍成美麗的稜鏡。

偉大思想者們的觀念,往往帶著一種美妙的神秘的感受。莊周老先生垂釣的那份閒適,吟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豁達;李白高唱的“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杜甫嘆出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意氣,歷史巨人的思想是超脫世俗的,他們的思想是自由的綠夢,是閒適的恬淡,給思想的稜鏡勾勒出邊幅。

現當代作家的思想,也是思想稜鏡中的又一部分,它卷在張愛玲筆下的大上海,是堅強的微笑,是風花雪月背後的世故人情;它躺在海子的麥田中,是虔誠的自信,是面朝大海後迎來的春暖花開;它藏在三毛心中的大沙漠,是無悔的嚮往,是漫漫黃沙中永不乾涸的生命綠洲;它從魯迅吶喊噴薄而出的岩漿中飛越、翻騰、升華,濺在中國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喚醒沉睡中的中國民眾。他們的思想,是奮進拼搏的鮮紅,是執著追求的光明,給思想的稜鏡增添鮮艷。

那么作為芸芸眾生的你我呢,也包括材料中所說的井底之蛙,我們的思想也有其獨特之處,我們的思想也有值得認可和讚許的地方。我們雖比不上古代賢士,現當代學者的思想那么深遠廣大,但我們也在思索著,用那種燈更節能?宇宙中真有和我們一樣的外星人在關注著我們嗎?我們不做井底之蛙,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思想的角度,攜手共舞曼妙的桑巴,因其玄妙,仁者惆悵,智者曠達;因其玄妙,自以為倒不如用我心思考,將宇宙之理思想一番。

正如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角度的不同,使思想的稜鏡五光十色。

思想的稜鏡,蘊藏在時間與空間的底蘊中,生命就在連綿廣闊的歷程中有意義地前進著,豐富而不失內涵。

點評:本文從思想史角度來談見解的獨特,由古之先賢,說到今之作家,他們都各有其思想,進而推及自身,也應該積極思考,擁有獨到的思想與見解。魯迅對《紅樓夢》的評述有力論說這樣的觀點,角度不同,思想各異。其實就其世間思想,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亦此亦彼的關係。魯迅對《紅樓夢》的評述,表現了不同的人不同認識角度,藉此例可以表明,哲學教授的觀點是真理,但井底之蛙的見解也是可經檢驗的真理。本文不足的是運用了莊周、李白、杜甫、張愛玲、三毛、海子、魯迅、《紅樓夢》等素材後沒有回扣作文原材料中,分析沒完全到位。

還有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在表述上有重意輕言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