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的憂慮與出路

{開篇語]立意決定文章的品位,立意決定高考的成敗,高考作文,請三思而筆落。

一憂:我的審題能準確不偏嗎?

[出路]整體把握:不為枝葉遮望眼。

[理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材料的意思,只要整體理解才能把握;斷章審思,只會使片面立意甚或誤解材料。

示例1:

20xx年全國卷(乙)作文題:

一、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為一貧困企業捐款300萬,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院經濟困難時,幾個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無一人探望。這件事被媒體披露後,有一名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說:“不要在責怪他們,我已經不再需要治療了。”

二、華南農大學生小李通過賣廢品捐款給一所希望國小,不久他被查出來患白血病,該校師生紛紛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級女孩捐了十元,問到為什麼把自己的壓歲錢都捐出來的時候,這位小女孩說,她說:“只要做到小李姐姐的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是那句話,她說:“要學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要幫助別人。

根據以上材料自命題作文,體裁不限。

有同學這樣寫:

(1)什麼是面子?一種人為了面子,為了自己身上的名牌,為了自己的“氣質”,不顧自己的家境的貧寒,不顧家裡父母的艱辛,甚至不顧家中父母孱弱多病的身軀,向家中索要錢財;一種人為了面子,為了自己的地位的升遷,不顧黨紀國法,不顧社會譴責,大肆行賄索賄,百般巴結。不顧家中的窘境,不顧父親苦笑,自己穿了名牌,就有面子?不顧國法,自己升遷了帶“長”了就有面子?這種喪失良心的面子,當今社會不能要。

(《社會勿須如此面子》)

(2)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雷峰的榜樣,激勵人們就是一株小草也要為大地裝點綠色;叢飛的榜樣,激勵社會湧現出無數“微塵”們的愛心;揚振寧的榜樣,激勵人們在科學的道路上不輟探索。當今社會,我們應樹立榜樣,應以榜樣引領時代的潮流,唱響時代的強音。

(《榜樣,時代的坐標》)

你說這與材料沒關係嗎?有的,但只是片面讀取材料。(1)只抓住“這讓他很沒面子”,大談不要“這樣的面子”;(2)只是抓住“小女孩說法:只要做到小李姐姐的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大講榜樣的力量。

審題是要整體把握,第一段是寫叢飛於人無私的幫助,受助者卻以冷漠待之;第二段,是寫華南農大學生小李幫助社會,引領社會新風。這個材料包含了兩個信息:一是幫助他人的品質,二是如何看待幫助。綜合起來就是都在圍繞“幫助”這個話題,如果文章沒有寫幫助他人的品質或對幫助之風的社會態度,都算是沒有整體把握材料,如此立意的文章,就會偏離材料意義,偏離命題意願。

我們可從受助者角度來寫,我們更應學會感恩,學會回報,或寫期待社會給幫助者以希望以溫暖。也可從施助者角度寫,寫愛心溫暖人間,或寫一個愛心,能引領社會奉獻愛心,或寫一個助人,更期待社會都有助人為樂的熱心腸。

★特別提醒:新材料作文,頗受專家老師青睞,審題應審視材料全文,整體把握;不要抓住材料的片言短語來立意。

二憂:我的思想能新穎脫俗嗎?

[出路]小化思考:半瓣葉上說人情。

[理由]“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只有大題小作,文章思想才見脫俗出新。

示例2:

(甲文)自然有四季,歷史也有四季。我們有盛唐繁華的歷史,這是我們歷史的春天;有明朝冷寂的歷史,這是我們歷史的秋天;有清朝冷酷的歷史,這是我們歷史的冬天;有民國民族抗戰的歷史,這我們歷史的夏天。歷史的四季,我們看到了中國的曲折道路,看到了華夏的崢嶸歲月。

(乙文)30年代,中日兵戎相見,關係進入嚴冬;72年中日建交,打開了堅冰,尤在改革開放後,經濟文化的交流,使兩國關係進入夏季;小泉執政時期,中日關係進入政冷經冷的秋季;現在安倍上台,改變了對慰安婦與靖國神社的態度,尊重了中國與亞洲人民的情感,兩國實現了安倍與溫的互訪,中日關係進入了溫暖的春季。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日本也深受戰爭之害,只有面對歷史,相互尊重,兩國就會走上華繁香溢的春季,讓兩國國人,讓亞洲人民沐浴和煦春風。

(20xx年福建一考生《季節——中日關係的冬夏秋春》)

甲文:以歷史的切口切入,角度太大,也只能淺淺而談,難以新穎與透徹。

乙文:文章審視中日的歷史與現實,提出國家之間和平共處殷殷期待,文章因此彰顯脫俗大氣。

如此角度小巧,立意便見獨特,文章也就厚實而迸發審美張力,予人清新的審美感受。

示例3: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少人只習慣於聽讚美的話,聽到一點批評的聲音就受不了。所以,大國要有大國的氣度,民眾需要跨過“心理脆弱”這道坎。

(20xx年上海一考生《必須跨過這道坎》)

文章從這小的角度來詮釋對命題的思考,文章也就厚實新穎而見力度。

示例4:

我國中藥只占國際市場的2%,而日本占領了80%,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對草藥還堅守在老祖宗傳遞切、曬、泡的製作方法,而日本卻是對大膽對從中國傳遞過來的草藥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加工成膠囊、液汁等中成藥,打入國際市場。看到國際市場上,日本中成藥的氣勢洶湧,我們中藥寒磣落魄,甚至國內還有人呼喊:中藥是偽科學。國人華僑憂慮有加,悲憤有餘。如若不重新審視我們對中藥的傳遞,審視我們對傳統傳遞的態度,不與時俱進,不創新突破,我們的中藥就失去市場與地位,我們固守的傳統也將也失去生命與魅力。

(20xx年廣東一考生《中藥式微之憂慮》)

文章從中藥國際市場的式微落魄說起,表達出對話題“傳遞”的思考:不與時俱進,不創新突破,我們的中藥就式微失位,我們的傳統也將也失去傳遞的生命與魅力。如此小的角度,立意便見獨特,而又彰顯鮮明的現實意義與熾熱的情感特質,予人清新的審美感受。

★特別提醒:小口思考品味與發掘,思想也就深刻而獨到,厚重而不淺,文章也就為疲倦的閱卷老師帶來幾分清爽與振奮。

三憂:我的主題能透亮有力嗎

[出路]聚點“論”“說”:一水獨釣一江秋。

[理由]800字的文章,只有聚集一點“論”“說”,內容才見厚實,“論”“說”才見透亮,才有思想或情感的力度。

示例5:

摔一跤,可讓孩子接受一次歷練,接受一次生活的考驗;拉一把,可讓孩子感受他人的牽掛與期待,感受生活的鼓舞。於是我們應在教育孩子時,該讓孩子摔跤時,就讓他摔跤;該拉孩子一把時,就拉他一把。

(20xx年一考生《摔一跤與拉一把》)

“該讓孩子摔跤時,就讓他摔跤;該拉孩子一把時,就拉他一把”,你看著辦吧。這等於什麼也沒說。如果寫“孩子,你站起來”,或“寫拉他一次又何妨”,文章就有明晰的思想了。

示例6:

(甲文)春,是父親的季節,他在春天播下種子……夏,是我的季節,我面臨高考與人生的選擇……秋,是我母親的季節,我的母親在採摘果實……冬,是我弟爺爺的季節,他在火爐旁沉思……一年四季,豐富著我平凡一家的生活;感受四季,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20xx年福建一考生《《季節》)

(乙文)一年有四季,有春天的溫暖,有夏日的炎熱,有秋天的蕭瑟,有冬日的寒冷。但母親心中沒有季節,沒有四季,有的是永恆的對子女對父親的愛。春日融融,她卻披著厚厚的蓑衣彎著腰脫秧插秧鋤草施肥;夏日炎炎,人們都躲在陰涼一隅搖著蒲扇,她卻頂著烈日在田間收割稻子收割魚草;秋日,天氣涼爽,人們加了外衣,她穿的單衣總是濕透粘身,她總是在山間果園疾走,採摘果子,汗濕衣裳;冬日,她總是穿著厚厚的衣服出門,回來時,總是抱著一捆脫下的衣服。她說:呵呵,做起活來就熱了。可總時常聽到她的咳嗽聲。父親總是罵母親沒一點季節概念。母親看了父親一眼,不吭一聲,又轉身來到廚房。看到她那單薄而瘦弱的身子,看到她那看著我們的微笑的眼神,我知道母親心中模糊了季節,但有的是對兒女對家庭對生活執著而堅定的愛。

(20xx年福建一考生《季節》)

甲文:文章從四個方面談起,寫出了四人各自的季節,如此四點敘說,用力發散,角度過大,就難以集中筆墨論證,也就缺失清晰透亮的思想,缺失思想力度,文章也就淺俗,最多得及格分。

乙文:文章從母親季節的模糊入手而“說”,寫出了母親對兒女對父親清晰而執著的愛。如此構思,角度獨特,聚集一點,文章厚實透亮而迸發出強勁的情感張力。

★特別提醒:張玉庭教授道:“兩點論不如一點論。”800字的文章只有聚焦一點,才見厚實,才見透亮與力度;千萬不可蜻蜓點水,面面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