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國中生閱讀情況調查報告分析

,現在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沒有一點活動餘地,課程非但沒減,反而越來越多,這一代學生雖然讀書很苦,但閱讀量

小、知識面窄、選擇能力差。不少學生整日被動地應付學習、應付考試,放棄了課外閱讀。我認為對農村孩子來說有

比城市孩子更多的課外時間,學生願意將時間放在玩電腦看電視上也不願意看書。

二是沒有合適的書籍可看。一是學校、社會沒有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圖書資料。學生除了教材以外學生不知道自己該讀

什麼樣的書,這與缺乏家長和教師的一定指導有關,致使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讀的書。

三是怕影響學習。家長只允許學生閱讀與學習有關的書,如教材輔導讀物等。真正以增強學生的素質或者照顧他們的

興趣為出發點而鼓勵課外閱讀的家長是很少的。

四是沒有讀書興趣。這一點包括教師都沒有給學生做出榜樣,教師中有幾人家中藏有中外名著的。藏了又去讀了多少

?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

五是文學名著閱讀亟需加強引導。《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中生課外閱讀總量達到260萬字以上,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

著。閱讀新大綱規定的10部課外閱讀推薦篇目學生很少讀完,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比例在課外閱讀中很低,這些都應

引起教師、家長的重視,而予以加強引導。

三、幾點建議:

⒈提高學生、家長和教師對課外閱讀的認識。

“取法於課內,利益於課外”。課內是基礎,是先導;課外是課內補充、繼續和發展。課內指導方法,帶動課外;課

外知識的運用和遷移,促進課內的提高。課外閱讀的意義在於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培養和提高學

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高爾基說:“愛書吧,書會給你知識!”讀書可以增加知識,提高修養,陶冶情操,學會處世

,培養良好的心態,形成獨特的風格。就是通過大量閱讀去培養和獲得“語感”,去熟悉和掌握語言規律,增強語文

修養,提高語文能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形象地強調多讀對寫

作的重要作用。我國古代的私塾教學就是讓學生熟讀乃至背誦四書五經,然後才由塾師開講,解惑答疑。課外閱讀不

僅是人在學生時代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人的一生所必需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課內知識永遠無法滿足人們工作

的需要,人們必須從瞬息萬變的信息中去收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識,如果沒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

讀習慣,是無法做到的。另外,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的國中生,除了課本還是課本,視野狹窄,知識貧乏,課餘生活

枯燥,致使身心發展受到影響,加強課外閱讀可克服此弊端。因此,教師和家長不能只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不能僅

用分數來判斷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當前,許多家長禁止學生看與功課無關的書,害怕因此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是非常有害的。學生、家長和教師都應認識到,加強課外閱讀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反而可以激發學生開闊視野,並且還能發展智力,促進各科學習。假如學生一生都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那么他將終身受益。教師和家長應該支持、鼓勵並指導好學生的課外閱讀。

⒉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

學生能否堅持進行課外閱讀並形成閱讀習慣,關鍵在於興趣的培養。我們建議在親職教育中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為孩子提供一定數量的書籍。研究證實,家庭中有相當數量的閱讀書籍與兒童閱讀能力有直接關係。家中閱讀

材料較多是兒童較早獲得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二,家長要以身作則。父母的閱讀行為及態度對孩子有榜樣與

激勵作用。第三,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書籍。家長切忌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允許孩子有自由選擇讀

物的權利。許多家長往往從自己的願望出發,希望孩子能讀那些他們認為有價值並能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書籍,像

名著名篇、優秀作品等等。然而,孩子往往更喜歡那些童話、神話故事、科學幻想、漫畫等比較有趣、神奇的書籍。

所以,家長應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培養其興趣為先導。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加強閱讀動機的培養,提高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如結合語文課堂

教學內容,向學生列舉著名文學家、作家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提高文學素質的事例,介紹一些名著梗概;讓語文學習

成績較好的學生談課外閱讀對他們的語文學習所起的作用。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激發

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開展學生喜歡的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調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