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匯報範文:回望古巷文化,銘記革命精神

敬愛的黨組織:

武漢,這個充滿革命氣息的城市,其中的名勝古蹟不計其數。而曇華林,這條僅僅數千米的普通古巷,既沒有辛亥革命舊址——紅樓賦於那么濃厚的革命氛圍;也不如黃鶴樓那般風景迷人,引人入勝。但在這裡,50多處百年以上的近代歷史建築匯集於此,中西文化得以充分融合交匯,令人嘆為觀止。

曇華林位於老武昌的東北角,地處城牆內的花園山北麓與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間,隨兩山並行呈東西走向。歷史上的曇華林是指與戈甲營出口相連的以東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當局將戈甲營出口以西的正衛街和游家巷併入統稱為曇華林後,其街名一直沿襲至今。現曇華林街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全長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

也許,你去過喧鬧的上海,看著周圍人的匆匆忙忙,對那裡的現代化、都市化記憶猶新;也許,你到過杭州,在西湖邊靜靜地品嘗著一杯香茗,感受著那裡的煙雨朦朧;也許,你遊歷過北京,行走在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城中,為它恢弘的氣勢深深折服;也許,你去過西藏,呼吸著純淨的空氣,僅僅留下滿心的虔誠……但,你是否來過曇華林?這個普通卻又不普通的一條古巷。可能,它並沒有其他勝地那樣富有魅力,但當你直到沿著石板路走在曇華林的古街上,看著中國傳統式建築、中西合璧的哥德式的建築、時尚的西方建築等等聚集在一起,你仿佛是穿越了千年,重溫了以前的崢嶸歲月;但聽著那居民口中地道的方言、略有點粗俗的武漢話,又使你回到了現實。是的,在這裡,你感受到的是真實、簡單和那一絲不算太沉重的革命氣息。

仁濟醫院、文華書院、聖誕堂、花園山、翁守謙故居、朴園、徐源泉公館……這些百年老建築歷經時間的磨洗仍散發出迷人的光芒。於是,我們順著歷史的足跡,在曇華林老街中默默地走著,雙眼不住地掃過這一座座古蹟,雙手情不自禁地撫上這歷經滄桑的老牆.沒有過多的言語,但內心的感動油然而生,一種敬意始終激盪在我們胸懷。它的一磚一石,勾勒出武漢城市發展的軌跡;它的軼事舊聞,反映了武漢歷史上的風雲變幻;它的別致名居,記錄了武漢多姿多彩的風土民情。

然而,要是僅僅把曇華林作為一個風景區,那可能就誤解了它。從1861年,漢口開埠後,曇華林一帶醫院、學校、公寓、花園、教堂,比鄰而居。文華書院、文華大學、文華圖專(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等的建立,在傳播文化的同時也傳播了革命的火種;武昌早期先進革命團體——日知會的成立也成功喚醒了一大批有志之士。陳獨秀、李大釗於此講學,而董必武、陳潭秋也於此創立了武漢第一個**組織。……半天的遊覽,很快就結束了。在回望歷史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銘記這種革命精神,並將這種精神繼續堅持下去,為實現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而不懈奮鬥!

匯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