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育科研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理念,突出均衡、質量、和諧的主題,深化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均衡,鞏固研究成果,培育典型經驗,推進學校內涵建設,逐步形成科研優勢,充分發揮教育科研在本縣教育事業發展決策中的參謀作用和深化教育教學、改善教育工作管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的先導作用,促進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在新的起點上邁上新的台階。

二、工作目標和思路

1.明確一個宗旨:提供服務,提升品位,促進教育均衡、和諧發展。

2.堅持兩個立足點:立足課堂,立足師生髮展、學校發展。立足課堂即為研究始於課堂,教育科研作用之一在於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於改變教師職業倦怠和低水平重複,成為推動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助推器。立足師生、學校發展即為研究在於探索、歸納教育教學規律,提煉教師的教學特色和風格,帶動學校整體質量提高,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學校辦學特色提煉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動力。

3.落實三項行動計畫:打造共同體、深化調研、開展“送輔導到學校”活動。促進同類課題研究的深入,求特色彰顯、促內涵提升,形成如“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留守兒童、民工子女教育研究”共同體,以選一個主題、辦一次沙龍的方式,旨在為學校研究建構一種新機制、搭建一個新平台,發揮“孵化器”職能,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利用教研培訓站為單位等途徑開闢論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深化調研,對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及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如“校本教研與師生髮展”等,並重視調查研究後的反饋、指導與行動研究,促進教育和諧發展。深入開展生命教育輔導團“送輔導到學校”活動,以講座、活動課、現場諮詢等形式,送輔導到學校、進課堂,為師生提供輔導與服務,培養健全人格,緩解心理壓力,提升生命質量,促進師生健康發展。

三、重點工作及措施

1.增強自身隊伍素質,提升科研指導能力。堅持科研的服務功能,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為教育實踐服務、為師生髮展服務;提高機構人員的研究能力,開展調查研究,深入、指導課題實施,採用講座式、問診式、咨商式、專題式等多種方式為一線老師提供面對面的指導,使廣大教師成為行動者、研究者,在研究中改善教學行為、提高育人質量,在課題實施中生成智慧、促進專業成長。組織學校教科室主任常規培訓、專題研討,在實踐中提高能力,並帶領到其他省市科研先進的學校參觀學習,在學習中提高科研指導能力。

2.加強實驗基地建設,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召開教科研實驗基地專題會議,按照《湖州市市縣(區)兩級教育科研基地條例》,做好市級教育科研實驗基地的鞏固提高工作。以教研培訓站為載體,組織實驗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研討或經驗交流活動,以城帶鄉、以市教科研實驗基地帶一般學校、以科研骨幹帶普通教師,進一步發揮實驗基地的示範帶頭作用。

3.強化課題過程管理,提高教育研究質量。認真做好省、市、縣規劃課題的申報及立題評審,組織開題、中期論證,加強課題研究的資料積累和檔案管理。努力做好結題工作,確保結題質量;改革鑑定方式,採用部分縣級課題現場結題形式,做好每年一度的教育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的評獎工作,嚴格按照評比標準和程式,堅持科學、公正和公平的原則。努力實現縣級課題抓普及、市級課題出成果、省規劃課題創特色、省重點課題樹品牌。爭取在理論上取得一定突破、在實踐和推廣方面取得較大效益。

4.注重課程建設研究,推進新課程改革進程。深化參與式德育研究,編寫、使用《我說長興》地方德育讀本,讓長興的孩子知長興、愛長興、美長興,推動全縣精神文明建設,提升整體道德水平。加強校本課程建設,合理利用校本資源,提升教師課程開發和執行能力,從課程的執行者成為課程的領導者、開發者。加強學科課程研究,據學生身心特點使課程更具操作性,在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提高問題意識,形成反思能力,改進教學行為。

5.開展調查研究工作,關注師生和諧發展。根據教育科學事業發展新形勢的需要,凸現教科研機構的“參謀”作用,圍繞教育熱點、難點、重點等方面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完成城鎮化過程中進城農民工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專題調查、班主任工作狀況及緩解壓力的研究等,採用量的調查與質的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了解現狀、分析對策、全面指導,使調查研究結果成為行政決策、行動實施的依據,解決現實問題,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

6.發揮《長興教育》陣地作用,搭建長興教育發展的平台。選用獲獎論文、研究報告,推廣優秀成果;錄用教育敘事、教學案例等,記錄成長曆程;繼續留用“人物介紹”彩頁,提供展示平台,發揮名師名校長在全縣的引領、輻射作用;新辟“特色建設”、“學校專遞”(配套的封三“學校之窗”彩頁)欄目,反映學校特色工作、亮點工作和促進學校發展的工作;送《長興教育》進社區,擴大長興教育影響,營造全社會關心教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