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國中教研室工作計畫

2011年國中教學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山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規範(試行)》的要求,圍繞一個中心: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突出兩個強化:強化規範意識,強化質量意識。落實三個重點:提高教師素質,提升課程實施水平,構建高效課堂。實現四個提高:建立科學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實現管理效度的提高;深化課程改革,實現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注重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教乾教師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改進教研方式,實現教研效益的提高。

一、完善科學的管理運行機制,提高教學管理效度。

1、樹立科學的育人觀,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認真落實全省素質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的育人觀,遵循育人規律,從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重點關注學生良好道德行為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抓實知識的積累和儲備,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有目的、有計畫、有重點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抓實常規過程管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牢固樹立結果源於過程,細節決定成敗的質量意識,向過程要質量,從細節抓落實。積極落實省教育廳《關於加強師德規範教學行為》的檔案精神,完善教學常規,建立教學常規督查制度,加強對教學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教師日常教學活動的實效,確保規範辦學與教育教學高質量和諧並進。要重視對學生的過程管理,建立好學生成長檔案,及時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

3、建立質量監控機制,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立教之本,

要積極創設濃厚的質量氛圍,強化措施,加大力度,使之常抓不懈。學校要建立教學質量獎懲制度,進一步加強日常教學過程質量的管理,充分發揮單元檢測的診斷性功能,組織好期中、期末考試。教研室堅持過程隨機視導抽測制度,抽測範圍涵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素養、體育素養、信息技術、大語文讀書能力等,加大抽測成績在教學評估中的比重。堅持學生學業考試評價制度,堅持教學質量過程監測認定製度。積極探索考試評價方式的改革,日常測試實行無分數評價,階段考試實行等級加評語的方式,及時反饋教與學的信息。

4、完善視導評估機制,提高辦學水平。根據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教研室修訂《2011—2011學年度國中教學工作評估方案》,修訂《國中教學質量監測評估方案》,突出對課程實施水平、教學質量、辦學特色、高效課堂、教師教學水平、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評價,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校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加強教學過程性隨機視導,加大隨機視導成績在評估中的分值,集中視導每學期進行一次,做到過程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促進學校均衡發展,辦出特色。

二、深化課程改革,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5、落實全面的課程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嚴格執行國家課程

方案,確保開全課程,開足課時。要切實解決地方課程開設低效,校本課程開設薄弱的現象,重視加強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實踐類課程的開設。規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規範學生作業設定。堅持規範辦學不動搖,進一步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素質教育課程觀。認真落實課程方案,抓實音樂、美術、體育課程的開設。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做到既能與學科聯繫,又能適當拓展,從各個方面開發學生的潛能。大力拓展校內外課程資源開發的渠道,開放學校現有資源,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6、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構建高效課堂是目前提高課程實施水平,深化素質教育的關鍵。教研室作為主導課題,做到面上跟進,點上突破,形成適合不同層次師生需求的教學模式。深入研究我市國中優質課堂“三五x”教學策略,努力促成全縣教師課堂教學觀的重大轉變。切實做到接受學習與自主、合作、探究等自主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引導教師精心研究學生個性特點和不同的發展需求,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個性化的學習。要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要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的品質。教師要關注課堂評價的運用與效果,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和諧發展的場所,成為預設與生成交融的生態課堂。

7、創新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要重新定位考試評價的功能,日常教學過程中的考試、評價,目的是診斷、檢測,以便於對教學過程進行及時矯正或補救。要大膽嘗試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的改革,從單純的書面測試轉變為綜合運用多種考試形式,做到口試、筆試與以問帶試、以查帶試相結合。要增加實驗操作、口頭表達、聽力、閱讀、會話等方面的考查內容,加強與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的聯繫,重視考查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考試過程作為學生學習的過程、體驗的過程、檢查自己學習效果的過程和診斷教師教學狀況的過程,完善多元化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做到關注學業成績與關注多方面發展潛能相結合,做到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做到關注學生成長與關注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