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2010年工作總結

XX年,我關在總署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全國海關關長會議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工作,堅持海關工作16字方針,針對省經濟發展實際,突出“服務經濟、促進發展”重點,紮實推進各項業務改革,狠抓準軍事化紀律部隊建設,全關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一、深化改革,海關職能作用切實發揮

(一)稅收實現歷史性突破。全年稅收入庫14.6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22.51%,超額完成了全年12.2億元的稅收計畫,再創歷史新高。年內,我關不斷完善綜合治稅大格局,充分利用關稅分析監控系統、執法評估系統、同名商品歸類差異分析系統和風險管理平台,加強歸類、審價工作,不斷降低同名商品不同歸類差異率,探索建立了鈦材等加工貿易邊角料內銷審價長效機制,強化了加工貿易內銷料件補稅工作,全年補徵稅款2847.6萬元,增長1.07倍;積極鞏固稅基、拓展稅源,建立了關區稅收前10位企業檔案,定期聯繫走訪,全面了解稅源動向,解決企業通關問題,保證了稅收的持續、穩步增長;加大了“網上支付”的推廣力度,已與7家銀行、71家進出口企業簽訂了“網上支付”協定,全年實現網上付稅2.70億元,增長1.5倍,占我關實徵稅款的18.5%。

(二)監管貨運量成倍增長。我關將通關監管工作的重點放在解決通關瓶頸、提高通關效率方面,相繼與天津、青島、南京、烏魯木齊、上海、北京等海關簽訂了區域通關協定,與我關區主要轉關口岸海關實現了“屬地報關、口岸驗放”的通關模式,關區內已有32家企業享受到區域通關便利,通關效率明顯提高,以天津口岸為例,企業貨物平均通關時間從5—9天縮短至1天,平均每個貨櫃可為企業減少物流成本XX元。同時,多方協調,積極拓展轉關運輸業務,對龍門鋼鐵、神華集團、寶雞鋼管等企業大宗貨物轉關實行重點跟蹤服務,促進了監管貨運量的大幅增長,全年監管貨運量122.2萬噸,增長2.86倍,超過“十五”期間5年貨運量總和(93.6萬噸),創歷史新高;報關單量首次突破4萬份,增長10%。

(三)保稅監管能力有效提高。一是對保稅加工企業實施了分層次監管,根據企業手冊數量、進口量、商品及行業特點,將企業分為傳統型、需要提升型和聯網監管型3個類型,分別採取紙質手冊監管、電子賬冊+聯網核查、聯網監管等不同的監管模式;二是通過提前告知企業、加強督促檢查等方式,保證了契約及時核銷結案,核銷及時率達到了100%;三是多次進行了不同類型商品單耗報備與核定業務研討,規範了果汁、電子裝配、機械加工、植物提取等行業商品單耗標準,全年通過核定單耗補稅146.8萬元。全年備案加工貿易契約384份,進口料件金額4.81億美元。

(四)緝私工作實現新突破。針對關區走私案件的特點,我關緊緊圍繞綜合治稅大格局,針對關區特點,在做好刑事、行政案件偵破工作的同時,突出對毒品、文物等非涉稅案件的攻堅。4月28日,我關成功破獲建關以來首起走私販毒案件,搜繳海洛因333克,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均被刑事拘留,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進行了專題報導。大力推動關警深度融合,積極構建聯合緝私大格局,走私違規勢頭得到進一步遏制。全年刑事立案3起,結案2起,撤案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查處行政違規案件36起,罰沒入庫274萬元。

(五)海關統計決策輔助作用有效發揮。針對國際貿易政策變化對外貿的影響,我關積極為地方政府巨觀調控及企業化解風險建言獻策,如針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歐盟rohs環保指令》及《曼谷協定》的實施撰寫分析,提出政府及企業應對的建議,先後得到多位省領導的批示。密切跟蹤地方外貿發展動態,有針對性地分析原因、提出建議,如針對前5個月外貿進出口增速趨緩撰寫的分析,引起了省領導和有關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多次邀請我關參加專題會議研究對策。全年我關共撰寫統計分析文章100篇,增長25%,被省、市領導批示12篇次。

(六)風險管理意識明顯增強。一是加強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相繼制定了《風險信息管理辦法》等7項規章制度,搭建了關區風險管理機制運行框架,對內在風險、監管、關稅、緝私、監審、法制部門間建立了信息交流反饋機制,對外與外匯管理局建立了定期的信息交流機制;二是加強了專項風險分析工作,共撰寫風險分析報告15篇,編髮《風險管理周報》47期,《風險要情》3期,被總署風險管理平台採用信息24條,通過風險分析追補稅款140萬元;三是加強對業務工作的指導,強化風險管理套用,取得良好效果,全年使用風險管理平台4390餘人次,增長97%。

(七)稽查工作思路不斷創新。稽查工作逐漸由側重於查案補稅向規範企業行為轉變。一是積極探索規範企業經營行為的新方式和量化標準,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財務、倉庫、單證的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了企業管理;二是制定了《加工貿易稽查工作指引》、《報關單位管理操作規程》等制度,保證執法的規範和統一,堅持稽查後定期回訪制度,及時了解掌握企業整改情況,切實做到稽查一家、規範一家;三是加大了對進出口“紅名單”企業的推薦力度,年內省首次有3家進出口企業被海關總署評定為“紅名單”企業,使企業享受到更多的通關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