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存在問題及解決工作計畫

一、班級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問題:

從上學期末測試的情況歸納,班級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學生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程度不夠。

2.對學生幹部的滿意程度不夠。

3.班級學生遵守紀律不夠。

4.一些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方法不夠科學。

(二)原因:

1.學生對集體目標管理的參與度不夠:(1)國小時當過,而今未當主要幹部者有失落感、自卑感;(2)學生參與管理的成功體驗不夠。

2.學生幹部以身作則不夠。

3.自律程度不夠:(1)科任教師紀律要求寬嚴不一致,課堂紀律表現不一;(2)有些學生視學習為"交作業賬",上課時趕做其他作業,自修課又感到無事可做,不認真自修;(3)學有餘力者自修完成作業後不抓緊時間複習、預習,也放鬆紀律;(4)有的學生尊師不夠。

4.學習方法不夠科學,一些學生缺乏追求巧學的思想,預、複習工作較差。

5.一些學生不能刻苦磨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1)學習滿足於完成作業,完成作業後就不認真自修和複習、預習;(2)鍛鍊耐力時怕苦畏難,訓練不夠。

6.科任教師在紀律要求、預習、複習和作業布置等方面協調不夠。

二、班級的主要目標及操作變數

(一)目標:

1.學生為實現目標而經常努力者上升到90%以上。

2.學生對學生幹部全滿意和多數滿意者上升到60%以上。

3.學生反映班級課堂紀律較自覺者上升到50%以上;反映科任教師與班主任上課紀律的差別沒有和很少者上升到40%以上。

4.學習態度優秀和良好者上升到75%以上;學習方法優秀和良好者上升到55%以上。

(二)操作變數

分析班級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原因,可篩選如下主要操作變數:

1.完善組織機構

(1)操作原因:①最佳化內外關係有利於協調教學行為,促使班級學生集體和教師集體逐步形成自動調節機制,具有高度的自我組織性;②設定一系列班級管理的職能機構有利於提高師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並為其個性發展創造條件。

(2)操作要求:①完善學生集體的自我管理機構;a.根據學生要求和班級需要,以和諧結合的原則為每個學生安排適當的班級管理位置;b.完善學生自願參加的多樣化小組並安排時間開展必要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在集體中展示特長的機會;c.試行班幹部輪換制度;②完善班級科任教師集體的協調機構;a.在學校領導和年級組長的支持下,健全科任教師集體組織機構;b.根據教師特長和班級需要,統籌安排科任教師參與班級管理和組織指導學生課外活動的崗位;③完善家長集體參與民主管理機構;a.召開家長大會,建立家長委員會,明確班級共同目標及達標要求;b.依靠家長幫助,優選和組建校外輔導員隊伍,建立校外實踐基地;c.組織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包括推行班級家長日記、組織家長聽課、舉辦家長報告會等。

2.完善教研會制度

(1)操作原因:①科任教師確認班級共同目標,協調教學行為,有利於形成共向合力,提高班級教育、教學和管理效能;②加強教師對於班級教學工作的共同研究,有利於增加彼此協作和交往的機會,增強交往頻率,使交往主導內容積極化,促進教師集體的形成、發展和鞏固;(2)操作要求:①全體科任教師每學期至少在期初和期中開2次教研會。班主任和語文、數學、外語教師2周或每月開1次教研會;②會前各科教師劃分每個學生學科學習的類別並分析原因,尋找每個學生學科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提出最近目標及達標建議;③會上由各科教師匯報交流後制定班級發展水平,認同班級共同目標及達標要求,統籌安排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研究如何打通學科,改革課堂教學以促進集體建設;④會後分頭與學生作溝通並參加學生大會、師生確認共同目標和達標要求,形成對於組織紀律、預習複習、體育鍛鍊及作業要求等方面的共識,並擬定積極有效的導向;⑤加強平時科任教師之間的協調與溝通,分工指導學生實施目標。

3.榜樣示範

(1)操作原因:①與青少年學生好模仿的心理特點相適應;②藉助具體形象說理,說服力強,易於使國中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③體現正面教育為主,有利於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2)操作要求:①精選榜樣,根據班級需要,擬精選組織紀律性強、刻苦學習和鍛鍊、講求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先進典型;②分析榜樣,引導學生理解榜樣形成的原因及其社會意義,幫助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自覺性,防止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的模仿上;③尋找身邊的榜樣,表揚本班在上述方面的先進典型;④組織行動,落實解決上述問題的措施。

4.集體的積極性評價

(1)操作原因:①評價是目標管理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對班集體建設的結果做出鑑定,為評比和表彰先進提供依據,而且通過對集體教育的各個階段和環節的活動質量的分析,明確後繼活動的方向,從而改進工作,促使集體結構及其功能的發展水平的提高;②強調評價的集體性,有利於形成集體的正確輿論,充分發揮集體的教育作用;③強調評價的積極性,有利於體現評價的激勵功能,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