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班級小結

2、 拋出兩難的故事素材,促進幼兒辯論。

兩難的故事,現在真的不好找,但是如果這樣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的生成還真的五花八門。例如,故事《小猴賣水果》,故事敘述了一隻小猴開了水果店,顧客來買都要問“這個甜不甜呢?”小猴為了給顧客一個滿意的答案,就把客人要買的水果都咬一口嘗,結果客人都生氣的走了,孩子們開始都說:“小猴不好,氣跑了顧客”,可是後來我問:“小猴是為自己去嘗那些水果的么?”孩子們說不是,“怎樣才能知道這水果好吃不好吃呢?”孩子們開始為難了“水果外面好看,不知道裡面好吃不好吃,怎么辦呢?”“如果不知道好吃與否,就賣給客人不就欺騙顧客了么?”“如果好蘋果和壞蘋果不小心混在一起,那不就分不清了么?”帶著這樣的疑問,孩子們想著解決的方法,有的說:做個甜味測試的機器,有的說看蘋果的顏色,聞蘋果的味道,有的說蘋果用價錢區分開來,好的用貴的價格,壞的用便宜的價格……

這些問題,讓我也很吃驚,想不到孩子的思維這么多面,正是這樣的文學作品賦予了孩子想像的空間。

3、 提供一物多用的玩具和場所,提供生成的空間。

一物多用,讓孩子在操作中生成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玩中學”為提升幼兒的思維水平提供了“實習場”。

在我們走廊上,即有地板上的迷宮《逃家小兔》,又有牆面上的迷宮圖,兩中迷宮不同的玩法,一種是走,一種是走外加測量,兩種途徑供幼兒選擇,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生成了自己的玩法。他們為了測量迷宮的長短,把橡皮泥作為固定的點,把橡皮泥按照迷宮的路徑一個個擺下來,然後再用麻繩固定在橡皮泥上,等全部都固定好了,他們把麻繩剪斷,然後依著放在直尺上測量並進行記錄。孩子生成的新辦法,被帶到了數活動中,他們用同樣的方法測量了迷宮書上的路徑,真是為測量活動提供了良好經驗來源。

三、活用觀察記錄,及時對實踐內容進行反思。

觀察記錄的方式,我們從原來的混談到現在抓住視點,抓住關鍵談,讓觀察記錄活了起來。自從參與了“探究性整合活動課程”導學班後,我先後以系列的方式記錄了孩子從遊戲到教學等多方面的觀察,《跨欄高手》、《一個區角的成長故事》、《轉陀螺》、《自製棋譜》等記錄,通過背景介紹、重點提示、現場記錄、分析反思這幾方面,讓自己一目了然,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四、協調運用家長資源,做到支持適宜有利有度。

對於大班的家長,我們以往總是形容“摔破罐子”,尤其是最後一個學期,家長帶著要離開了,“無所謂”的態度來面對教師布置的班級任務。可是,在我們班,家長的支持可以說是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有利有度”體現在了協調上。

有利——

例如針對大班家長關心的入學問題,我們班級不僅通過講座、家長會形式向家長提供孩子入學前需要準備的信息,更通過書面通知、簡訊、電話及時通知家長,不讓家長錯失孩子入學的機會。家長對我們的工作十分的肯定。

有度——

家長對我們的支持都十分認可,但我們心裡很清楚,我們的任何舉動都該有度,對每個孩子做到公平。到了大班下學期,孩子因為面臨離園,心情都很浮躁,但是日常工作的質量一點都不能降低,所以,我們都一視同仁,對每個孩子都給予適當關注,畢業前夕,我們收到了孩子們家長送來的感謝信和錦旗,這和我們學校的團體氛圍密不可分。

綜觀今年的2個學期,我們順利把孩子送出了幼稚園,送走了一批,我們又將迎來新的一批,我們還是會踏踏實實幹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