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總結

(四)數字地名取得新進展

按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統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統,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穩步推進地名數字型檔建設,進一步落實地名資料庫動態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標準地名就即時錄入地名資料庫,不但豐富了資料庫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現象的產生。實現網站信息的及時更新,上半年更新錄入信息500餘條,確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即時性。餘姚市完成“城區電子門牌錄入系統”1000條數據的整理更新。繼**、餘姚、慈谿、奉化、寧海五家地名網站開通後,象山地名網於6月開通試運行,至此,我市6家獨立地名網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發揮了地名宣傳和公共服務的基礎作用。

與此同時,我市不斷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務新載體,進一步增強和完善地名網路服務功能。江東、海曙等地積極發揮社區資源優勢,開展地理信息系統數據調研,著手建立仿真三維地名信息系統觸控螢幕和數字地名軟體。

(五)地名服務形式多樣化

1.積極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證明服務。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工商登記、房產交易等各類經濟活動較頻繁,其中涉及門牌地址變更的為數眾多。為方便企事業單位和民眾辦事,各縣(市)、區積極應對,或通過委託下放地名證明許可權,或實地踏勘現場出具證明,或視窗專人負責等方法提高辦事效率,解決實際困難。據統計,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證明5000餘份。

2.大力做好地名資料的開發與套用。為方便人們出行,便於社會管理,充分發揮地名公共信息基礎性作用,全市積極做好地名資料開發和成果套用。《**市政區圖》和《城區街巷地名圖》編制已完成前期調研並進入審報招標階段。鄞州、北侖、象山出版政區圖、街巷地名圖8800份,鎮海啟動新一輪《地名志》的編纂工作,並已完成初稿的審核。

3.借力借勢,擴大地名宣傳力度。鎮海、慈谿、寧海紛紛抓住文明城市創建和旅遊節有利契機,加大地名宣傳力度,開展地名路牌專項整治,增加公益廣告版面,樹立地名權威性和嚴肅性,充分發揚地名導向和指位作用,服務社會,服務大眾。

三、完善機制,開展平安邊界建設創優活動,確保邊界地區平安和諧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省廳要求,積極開展平安邊界創優工作,制定下發了《關於全面推進平安邊界建設創優工作的通知》,對創優工作任務、目標、步驟予以明確。市、縣兩級界線管理保障經費基本到位,界樁基座硬化及界樁警示牌設定的設計方案經層層選優已經確定,並開始實施。目前,共有10餘個市、縣級界線界樁落實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設定工作,慈谿市完成了“余慈線”界樁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設定工作。

通過開展市、縣兩級界線毗鄰雙方的定期走訪,加強有關界線跨界建設問題的協調督促,落實“四位一體”的界線管理長效機制,有力地推進了平安邊界建設。一些地區注重平安邊界建設的制度建設,江北區民政局協調區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平安邊界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強管界隊伍建設,海曙、江北、鎮海、鄞州、慈谿、餘姚等地相繼召開行政區劃界線工作培訓會議,頒發界樁管理員聘書,明確各級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