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組織建設半年工作總結

(三)黨委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對牧場重大工程、土地發包等事項採取召開管委擴大會議,邀請民眾代表參加商討,舉辦招標競標會,提高了民眾對黨委、管委的信任度,增加了場機關辦事透明度,辦事民主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針對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場黨委組織全場中層以上幹部帶感情、帶熱情、帶責任,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切實為民眾解決實際問題。

幾年來,通過各種措施解決關係民眾生產發展、生活環境的實際問題。比如牧業隊貸款難的問題,場裡早動手、早安排,積極與金融部門聯繫,通過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牧民的資金困難,改變了前幾年農牧民發展生產缺少資金的局面。針對農業生產中,農戶長期採用地膜種植,遺留在耕地中的殘膜不能及時回收,對農業生產後續環節帶來影響,影響了作物生長,降低糧食的產量,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白色污染。為了及時消除這種污染,實現耕地的可持續利用,確保耕地的優良性,場黨委出台殘膜回收工作制度,為提高農民的生態意識,實現耕地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農三隊民眾反映吃水難問題,場黨委高度重視,共協調投入50萬元資金,在農三隊修建一座水塔,使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徹底改變了農三隊多年來吃河壩水的落後狀況。20nn年為了保證恰合吉牧場場區300多戶人民民眾的飲用水安全,確保飲用水安全工作落到實處,經牧場黨委積極爭取,恰合吉牧場防病改水工程於6月5日啟動。為了順利開展此項工程,場黨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宣傳防病改水的意義,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此項工程是牧場自建場以來最大、最深得民意的民心工程,為不耽誤民眾生產,採取以資代勞的形式,總計20餘萬元,由場僱傭車輛開挖,所有資金實行單獨核算,接受民眾監督,目前,農區(包括牧業三隊定居點)民眾已經吃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過去場區民眾出行困難,遇到融雪季節和下雨,路難走時常困繞著民眾生活,今年黨委下大力氣對場區進行了規劃和整治,疏通道路10條,沙石硬化6.4公里,瀝青攤鋪1.6公里,鋪設道路排水防滲渠3.2公里,修橋8座,埋設涵管160米,多年來民眾最關注吃水、出行難問題,在黨委的努力下得到解決。

按照地委及市委六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關於牧民定居工作精神,為徹底改變牧民以往遊牧轉場的落後生產方式,提高牧業抗災能力,20nn年選擇規劃了距離場區和定居飼料地相對較近,且水、電、路等配套設施便利的定居點,由場裡統一規劃,並由場機關幹部黨員及村隊幹部負責定居牧民的飼草料播種工作,從而解決了轉場牧民的後顧之憂;20nn年繼續加大牧民定居工程力度,按照"先定居、後規範;先種植、後蓋房;先定畜、後定人"的原則,結合實際,發動牧民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就地取材建設新居,自建家園,通過牧民自己動手建設和國家政策扶持,來彌補定居因經濟條件差、缺少資金和貸款的不足,同時積極開展"一幫一"活動,即一名機關、站所、村隊幹部幫扶1-2戶牧民,幫助牧民解決定居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目前我場80%的牧民實現了定居,其中牧業三隊已實現100%定居。

(五)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農三隊黨支部根據本村經濟發展現實,制定了"因地制宜,發展勞務經濟"的思路,強化對職工勞務創收工作的組織領導,有計畫、有組織的將職工逐步從農牧業生產中解放出來,鼓勵富餘勞動力從事勞務創收,自20nn年以來,湧現出以哈族婦女巴合提為代表的務工小組5個,全村90%的青壯年勞動力積極參與到勞務輸出,全村人均收入的40%來自於勞務輸出,在巴合提的帶動下,整天圍著鍋台轉的婦女積極投身於勞務輸出。全村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100人以上,勞務收入1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三、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加強制度建設

1、場黨委成員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作為一項政治紀律執行,貫穿整個工作的主線,擺在突出位置,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專負其責,民眾積極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廣大黨員幹部能夠顧全大局,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各黨委成員長年和廣大幹部民眾工作生活一起,密切聯繫民眾,艱苦奮鬥,實事求是,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農牧民解決生產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