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路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我局下轄12個養護單位、168個養護道班(所),管養市境內2條國道、9條省道和75條縣、鄉道共2128.746公里,其中油路879.943公里,水泥路322.218公里,砂路926.585公里;管護公路橋樑356座,擁有各類養護、工程機械設備1200餘台(套),總值7000餘萬元。

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基礎的一年,是全面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完成“十五”計畫的關鍵之年。半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關心重視與大力支持下,我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建養並重,養護乃重中之重”的工作方針,繼續突出公路養護的基礎地位,突出養護創一流思想,突出公路養護形象,攻堅克難,負重奮進,加壓拼搏,彰顯優勢,立特創新,不斷改善乾支線公路路況,提升公路養護質量和路況整體水平,力保了公路暢安。經自檢,全局雨季幹線好路率達82.96%,支線好路率達65.81%,綜合好路率達74.99%。

回顧半年來的工作,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是:

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挑戰困難,“多措並舉”抓養護

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局公路養護工作出現三大嚴重“危急”。一是路況嚴重“危急”。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們的養護質量和養護管理成績比較突出,但我們與相鄰或相隔的市州比,公路基礎差,底子薄,大部分國省幹線油路老化和超期服役現象嚴重,水泥路也進入周期性衰變期,加之受我市是全省超限運輸“重災區”的市情影響,大量超限運輸車輛毀損公路、橋樑和沿線設施,使油路、水泥路爆發大面積病害,交行不暢,路況瀕瀕告急。二是工程建設任務“緊急”。今年我局計畫完成大中修50.3km,按市政府要求6月底必須完成16條通鄉公路169.994km,啟動通鄉公路15條153km。工程點多、線長、面廣,建設任務重,管理難度大,時間緊,要求高,資金到位遲,形成工程擠占養護人力和經費的矛盾。三是經費嚴重“危急”。主要是由於“八五”、“九五”期實行養路費包干政策時對路網建設大投入大改造所形成的歷史負債和受超限運輸嚴重影響造成的超前投入負債以及歷年負債貸款而形成的利息支出,還有首長工程、條子工程造成的無計畫負債,另外,省廳幾十年來一成不變的計畫經費控制,切塊經費嚴重不足,大中修、新改建實行適當資金補助辦法,全靠負債實施等等,導致我局累計負債3.2億元,造成我局包袱沉重,經費極度緊張,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開展和行業思想穩定。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我局領導以求真務實精神,幾次召開會議,認真分析各種情況和問題,深入細緻地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針對大家對創一流信心不足和畏難怕難的思想,局黨委書記陳治中引用“彈簧理論”教育啟發大家,說“困難像彈簧,你軟它就強,你強它就軟”,鼓勵大家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針對大家對抓養護工作認識不足的問題,局長李智勇在各種會議上強調“公路養護是公路職工安身立命之本和內在職責要求,也是我們立業穩局的根本。無論形勢如何進退轉化,抓養護的領導力度不減,工作勁頭不減,工作力度不減”。為此,市局提出了“節衣縮食抓養護,克難攻堅創一流”的口號。全局上下積極回響,深入宣傳,廣泛發動。為了推進公路養護競賽活動深入開展,半年來,全局共召開全市性養護管理專題會議3次、流動現場會1次、現場辦公會4次,大力營造抓養護促養護的工作氛圍。同時,大力強化抓養護的各項措施,通過下發檔案、組建機構,優先保證養護經費,制定考核辦法,簽訂養護目標管理責任狀,實行市局對縣局、縣局對道班兩級聯繫點制度,組織養護巡查,下達整改意見和工作指令,形成全路動員、黨政工齊抓共管,協同作戰,強力推動抓養護的良好勢態。通過“多措並舉”,促使各級抓養護的聲勢越來越大,各單位挖潛增效抓養護的辦法越來越多,打造特色、爭創一流的意識越來越濃。

二、堅持以提質達標為標尺,精耕細養,認真抓好“四大養護”

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省局提出的“七無三有”總要求,以提質達標為標尺,狠抓規範養護、科學養護、專項養護和全面養護,全力打造郴州公路“亮點”,提升公路特色和品位。

(一)全力抓好規範化養護。

各養護單位搶抓時機,突出路面養護中心,嚴守操作規程,調集人力、物力,以工藝人的手筆,展開機械化、規範化修補大會戰。繼續採用路面病害劃線放樣開挖、切割機開槽、衝擊夯破板、機械拌料、壓路機上路作業、技術人員跟班指導的做法,嚴把基層開挖處治關、材料級配關和碾壓關。同時,以大中修的手段,做到零星病害連片修補,大面積病害整段罩面,確保了結構合理、材料規格、配比準確、尺寸方正、平整密實、銜接平順、外形美觀。半年來,全局共處治油路病害12.4萬平米,處治率均在95%以上,處治質量較往年有新的提高。

(二)努力推進機械化養護。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立足科技興路,大力推廣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今年正計畫投入294.36萬元,為永興、資興、桂東、嘉禾等局配置養護和工程專用機械設備63台(套),投入80萬元大修設備,投入100萬元進行了站場建設,繼續推廣了加溫式運輸油罐開發、小型平板雙向振動夯研發、動環式碎石機研發、乳化瀝青加工、割草機運用、熱鋪板機試點運用等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提高了全局機械化養護水平,提高了工效,有效降低了成本。組織研究了特殊路段的處治方案,力抓了乳化瀝青用於冬雨季、潮濕狀態瀝青路面的修補。各局還結合自身實際,多元化集資新添了一批養護工程等多種機械設備,建立了中心混合料拌和場,實現了瀝青灑布、中心拌和場可輻射範圍的混合料拌和、修補壓實等養護工序上的機械化。同時,注重預防性、日常性養護研究,建立和完善了水毀信息報告制度和應急預案,確保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