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徵婚弊大於利 開篇立論

電視徵婚弊大於利 開篇立論

謝謝主席,大家好:

感謝對方辯友的精彩立論,但我方不得不指出以下幾個錯誤:

第一,對方辯友認為電視徵婚擴展了徵婚渠道。我方承認,擴展渠道也是一個好處,但這就說明了利大於弊嗎?現如今,我們看到的是無數的作秀充斥著電視徵婚的舞台,這不是以偏概全,而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第二,對方辯友認為,電視徵婚更好的解決了剩男剩女的問題。請問對方辯友所謂“更好”的標準和比較對象是立足於何處呢?首先人有一種偽裝性,電視徵婚要面對社會公眾,因此這種偽裝性會表現的更明顯,這在行為心理學上也已經得到證實。請問,在這樣的環境中,徵婚者實現了更好的交流嗎?

第三,對方辯友認為,電視徵婚豐富了百姓的娛樂文化生活。而健康的娛樂生活應該給觀眾帶來樂趣並有積極的啟發性。但現如今多數電視徵婚節目只是靠製造噱頭來吸引觀眾眼球,對社會還有不良的價值導向。所以對方辯友這一論點是否合理實在有待商榷。

同時,對方辯友也忽略到,電視徵婚節目還涉及到三個主體——電視台、觀眾和徵婚者,我方將以此一一進行論證:

電視台作為一個經濟實體,受市場基礎性調節的,這雖然有很大優勢,但市場的自發性使電視台為了收視率而要徵婚節目吸引眼球。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吸引眼球呢?當然是製造熱點,使節目具有爭議性。那當這樣的節目播出之後,觀眾對此的態度不管是認同也好,否定也罷,其客觀效果都表現為節目收視率高、反響強烈、爭議很大。所以,電視台收到這樣的客觀效果之後,其實它追求收視率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而作為一個經濟實體,電視台也具有趨利性,因此電視台會繼續追求更高的收視率而更加製造賣點,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也許大家會說,當弊端暴露出來之後,我們還有政府進行監管啊。不過就徵婚節目而言,雖然廣電總局做出整改措施,但是難於制定明確的界限而導致監管難的現狀。由此觀之,徵婚節目的弊端是愈演愈烈啊。

電視徵婚節目對於徵婚者而言又是怎樣的互動呢?我們可以用行為心理學原理來解釋:當某一行為的成功率很低,但仍是大眾行為的話,說明推動此行為的根本原因不是該行為本身,而另有其他原因。眾所周知,電視徵婚成功率極低,但還有如此多的人願意花時間參與,說明大部分人參與的根本原因不是能徵到婚交到友,而是可以上電視。那么,這類人在電視節目上的所作所為不就正可以製造更多話題,更具爭議性嗎?這難道是一個良性的互動嗎?

作為主辦方的電視台不僅是一個經濟實體,更是一個文化載體,應具有傳播良好價值觀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我方判斷利弊的標準是:主辦方電視台有沒有違背應具有的社會責任感。而經過剛才的論證得出,目前主流電視徵婚節目確實違背了社會責任感。由此觀之,我方堅持認為,電視徵婚弊大於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