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屆畢業生畢業感言

大二下開始擔任班級學習委員,做人做事方面開始有了質變。做班級工作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什麼叫做‘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思想,尊重他人的選擇,尊重他人的言語,尊重他人的行為。而要做到尊重他人,在說話的方式,通知事情的方式,動員大家的方式等方面都學會了如何切實從他人的角度想問題。大四當了一年的黨支部書記,學會了如何高效地開會議,套用餘思維成功人土經驗系列講座裡面的方式,準時開會,準時散會,開有目的會,開會前布置好個人的工作,會議主題,會議材料都提前公布,每次會議都應有結果,可以得出由大家討論出的結果則甚好,沒有的話我會將我預先想好的會議後執行措施推銷給大家。本科期間及現在時不時都會經歷一些低效的會議,開會臨時通知,不準時開會,大部分沒有通知何時散會,更談不上準時散會,聽一大幫對會議沒有認真準備的人即興發言,交流到,學到的東西太少。當然以前開的這些會,我也沒好好準備,看了其他課題組的開會方式,自己嘗試著花3~4個小時做過一次有較充分準備的會議才發現為會議而準備ppt演示文稿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前面工作的總結,可以反思前面一個星期哪些工作是無用功,哪些工作是真正可以拿得出手向人展示交流的小成果。

大二下及大三上仍是認認真真地學習,沒有將考試看得很重。只是覺得既然要讀大學,那就該幹些大學階段做的事情。單純為了考試,為了保研,為了找工作而學習太狹隘了,會狹隘得讓人體會不到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么個不斷循環過程中的快樂。按照以前師兄師姐們的觀點,大學裡的知識並不多,認真學起來沒什麼難處的。我倒覺得,大學裡面要求學習的東西是不多,但若拓展起來,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讓人搞一輩子。就以任何大學生都要學的《微積分》為例,學華工版的兩本《微積分》書是必須的,但可以深一步想,同濟及浙大的微積分書編得不錯,是否也可以拿來看看,看過教課書式的教材之後是不是可以像學習馬列主義那樣去研讀萊布尼茨,埃爾米特等大師級人物的原始經典著作,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描述,並解決問題,欣賞這么一個過程,享受推倒出的數學公式所帶給人的美感。當然這么一個在純理性的世界中發現美的階段我還沒有成功經歷過,估計是還沒到那個水準,現在有能力做的是深入研習專業內泰斗級的人物寫得專著,以便有能力在專業領域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機械地跟著他人的步子走,完成他人布置得任務,我比較喜歡主動掌握自己的每一步行動而不是跟著他人的指揮棒。

大三下及大四這一年半18個月的時間是我收穫最大的階段,可以說是在前面兩年半的基礎上實現了質變。

大三下選專業課,對面寢室一哥們與我同樣頭腦發熱,選了9門專業選修課,加上4門必修課,共13門課,而那個學期滿打滿算也就19周。單純為了考試的話,13門課並不多。但為考試而學習早已不是我的工作作風,我期望能嚼透所選課程中的每一個知識點。整個大三下學期忙得很充實,感覺在仔細地嚼每一個知識點的過程中都有很大的收穫。最後考試的內容很簡單,考了一些不痛不癢,不著邊際,上不了專業台面的知識點。大三下學期我的專業知識結構進一步完善,有了13門嚼得很透的專業課做基礎,接下來無論是後期的學習還是後期在實驗室做項目都順利多了。每接觸一個方向在老師及師兄師姐的引導下都能很快地上手,很快地找到問題的所在及應該研究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