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派社會條件文學範文

逐步加強文化專制主義,對文人實行高壓政策,大興文字獄,這就使知識分子不敢抒發己見,議論時政,放棄與現實聯繫緊密的問題的探討,只能將精力放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上,尋章摘句,逃避現實。另一方面,清統治者又進行懷柔和籠絡,仍按明代舊制,採用八股取士。清政府注重和提倡對漢典籍的整理,以從中吸取營養,從歷朝歷代的興衰中尋找統治經驗。清朝前期不斷調整政策,經過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相對得到了緩和,在政局保持統一的基礎上,也實行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政策和措施,政權得到鞏固,經濟持續發展,日益繁榮。國家出現了“昇平”意象,到了乾嘉時期,基本上實現了滿漢兩大民族融洽共處的統一局面,社會安定。因為政治的相對穩定,經濟、文化、學術等的發展才有一個良好契機和優越的條件。加上清政府大規模集中全國各地人才進行編書和修志等活動,清帝南巡倡導風雅,既穩定了封建統治基礎,又為學術的繁榮,*學派的崛起,提供了大的背景和和必要條件[1]。

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

*學派的形成,也紮根於*悠久的歷史文化之中。*的歷史人物、重大事件、地理沿革、山水形貌、名勝古蹟和亭園街巷等等,都成了*學派諸多學者治學的寶貴素材,進而成為他們學術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以本區域歷史文化為研究對象而形成的專著,有汪中的《廣陵通典》,劉台拱的《寶應鄉賢錄》,焦循的《*足征錄》、劉文淇的《*水道紀》、劉寶楠的《寶應文征》等等。而考述*山石陵廟、街巷亭院等古蹟名勝的文章,也不少,如阮元的《摹刻*古木蘭院井底蘭亭帖跋》、《修隋煬帝陵記》、《曲江亭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