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務合作的情況範文

(1)勞動力價格相對於別國而言,占有一定的優勢。據《世界銀行》,2024年統計,1995—1999年,中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為729美元,而日本為31687美元,韓國為10743美元,分別為中國的43.5倍和14.7倍。在勞動力供求關係以及勞動力的技術熟練程度一定的情況下,勞務價格的差異是勞動力國際間流動的核心因素。

(2)中國34歲以下的勞動力占53%,而日本占不到40%。年輕人接受的教育相對較新且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3)在勞務人數不斷增多的同時,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的行業和服務領域也日益多樣化。

日本是東亞勞務輸入歷史最長的國家,1988年進入自身勞動力供給不足時代。按照日本政府的統計,要想使日本經濟成長保持在4%左右,每年就需補充1%的勞動力。目前日本的就業人數約為6000萬,那么每年需補充60萬個勞動力。但是日本國內勞動人口接近於零增長,這意味著日本正面臨著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勞動力缺口。據日本預測,日本2024年的勞動力缺口為260萬,20lo年將達到910萬。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70%左右的企業人手不足,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勞動力嚴重不足。據《東京商工》1990年1月發表的數據表明,1989年由於勞動力不足而倒閉的企業有242家,占日本倒閉企業總數的3.34%。造成日本勞動力短缺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日本人口自然增長率偏低,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2)經濟結構的調整加速了勞動力供求矛盾。建築業、汽車、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擴張,都使得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膨脹。隨著日本經濟服務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服務的個性化與多樣化和家政服務的社會化及普及化的提高,湧現出大量新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