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課程畢業設計

2.3 基坑降排水

基坑降排水分為初期排水和經常性排水。

2.3.1初期排水

圍堰閉氣後基坑內的積水主要為原河道內的水、滲流的水及可能的降水量,此時的排水屬於初期排水,可根據初期排水流量,選擇一定容量的離心式水泵排水設備將水排除。初期排水流量可根據下式來確定: q=(3~6)(v1+v2)/t ;式中:q—初期排水流量,m3/s;v1—基坑積水體積,m3 ;v2-降水形成的積水體積;t—初期排水時間,s ;同時也要考慮水位下降速度的限制,注意基坑允許下降速度與圍堰的種類、基坑的特性和基坑內水深。一般下降速度限制在0.5~1.5m/d以內。

2.3.2 經常性排水

基坑開挖過程中,有滲流、降雨、施工廢水等排出;在建築物施工過程中,需要不斷降低地下水位,保持場地乾燥。這兩種排水是經常不斷進行的,稱為經常性排水。按排水方式可分為明式(溝)排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本工程屬於小型工程,排水設施主要採用明式排水,局部位置採用管井法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式。

明式排水的布置方法:1)開挖過程中,乾溝布置在基坑中部,乾溝深度取1.5m,支溝深度取0.5m;2)開挖結束後,修主體建築物,排水系統布置在基坑四周,建築物輪廓線外側,且距離基坑邊坡坡腳不小於0.3—0.5m底寬不小於0.3m,溝深不大於1.0m,溝底坡降不大於0.002;3)基坑坑底不在同一高程,採用層層攔截,利用水泵分級抽水;4)集水井布置在建築物輪廓線的外側,積水井的井底低於乾溝的溝底。在開挖邊坡較陡的地方施工時採用管井法排水,管井布置在基坑周圍。選擇合適的水泵將水抽入基坑坑頂處的集水井中。

明溝排水時,採用人工挖溝;管井排水時,採用造孔機鑽井。

2.4 基礎處理工程施工

2.4.1概述

水工建築物要求地基具有足夠的強度;足夠的整體性和均一性;足夠的耐久性和足夠的抗滲性。天然地基一般較難滿足上述要求,所以必須對地基進行處理。

地基處理的方法因具體的地基情況和建築物對地基的要求而不同。 此工程是在原河道處修建,屬軟土地基,需進行基礎處理,此處採用鑽孔灌注樁進行地基處理。灌注樁是用鑽孔機具在地基土中鑽孔,然後澆築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形成的樁體。

2.4.2施工工藝及控制措施

注意做好泥漿、鑽渣和廢水的排除,鑽孔灌注樁孔口必須埋設護筒。

施工步驟:(1)成孔,埋護筒,泥漿固壁鑽孔,清孔;(2)制樁:下鋼籠,導管法澆築水下混凝土;(3)鑿樁頭 。控制措施:鑽機平台應當築搗或搭架棧橋。護筒採用鋼護筒,鋼板4mm,護筒用挖埋法安設,護筒的頂端宜高出地面30cm,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1.5m;當鑽孔內有承壓力水時應高於承壓水的穩定水位1.5m。護筒底端應儘量埋入天然地層。在護筒底及周圍回填粘土,應夯填密實防止漏水。護筒與樁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於5cm。 泥漿作用有固壁,冷卻鑽頭,帶出鑽屑。泥漿系統是由泥漿製漿站、泥漿池、供漿管路和回收淨化設施等組成。製漿設備主要有泥漿攪拌機、泥漿泵、網篩和振動篩,以及水力鏇流器等。該工程須採用泥漿護壁,施工前應準備足夠的粘土。正式施工開始前應進行工藝試驗,檢驗鑽孔機具和工藝措施對地層的適應性。

2.5 鋼筋混凝土工程

2.5.1施工順序

施工總原則是先深後淺,先主後次,先重後輕,穿插進行。採取新技術、新工藝、分層分塊進行施工。工程施工分塊以設計分塊為依據,按伸縮縫分塊施工,採取間隔循環,流水作業。閘室主體部分分層施工:第一層為底板層,第二層為閘墩,第三層為工作橋、排架和交通橋。

2.5.2 模板及腳手架工程

混凝土澆築以組合鋼模為主,木模板為輔,搭設鋼管腳手架。內容:模板加工、模板安裝、模板拆除、腳手架工程。

該項包括模板加工,模板安裝,模板拆除,腳手架工程四個部分。

做好模板及支撐腳手架工程需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1)模板採用裝配式定型鋼模板,而且鋼面板一定要平整,光潔,以確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潔,模板製作高度根據建築物的高度制定的。2)模板底部與建築物接觸處,套用砂漿或其他軟質物填平嵌實以後方可澆築混凝土。3)製作模板時要求上下可以互換,採用抽樣組裝驗收合格後方可使用,而且要以規範允許偏差作為驗收依據。4)板在上部口內側應明顯標出建築物頂部高程。5)為了保證閘墩的外觀質量,上下節模板間的接縫應採用適當的襯墊物襯平,模板與模板口一定要接平。6)鋼模板在第一次使用前一定要塗足隔離油,但不得玷污鋼筋和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以後每次使用前都要剷除剩於模板上的混凝土,並塗隔離油或脫模劑,同樣不得玷污鋼筋和成型後的混凝土表面。7)腳手架,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致因拆模而損壞時方可拆除,一般應在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2.5mpa時方可拆除側模板。8)拆除側模板和腳手架後模板應及時清除灰漿,維修整理,妥善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