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文化節活動策劃方案

4、給孩童送香囊:在南方五六月的端午時分,均有給小孩掛香囊的風俗,香囊既精緻美觀,其藥效又有驅邪避瘟之效。給孩童送香囊,讓其佩戴,既有極強的審美效果和藥效保障作用,又是傳統優良習俗在現實生活的繼承與發揚。由於其免費發放性又會匯聚極大的人氣,增添新的商機,孩童們在體驗香囊美感和藥效作用的同時,更是對新時代醫療衛生有效保障的肯定和信任。(體現了醫療衛生保障的幸福之味)。

5、“屈原”發粽子:表現形式為一人扮作屈原,穿楚服、佩大夫劍、騎高大白馬,由一馬僮牽引、一衛士護駕,在濟川廣場上派發香粽(粽子可以是實物,也可以為飾品),每個粽子上要有“愛國愛民”的字樣,同時在“屈原”身後的馬脊上置一個讓人們反映國計民生的“建議箱”,這一活動既體現出當地人民政府以屈原的愛國情操為楷模,又體現出當地人民政府廣開言路、吸諍納諫的民本思想。讓愛國為民的高尚品格得以烽火傳承,又體現出平頭百姓言論自由、參與政治的平等民主思想,從而促進社會整個政治氛圍邁向和諧和穩定。(體現了政治參與自由的幸福之味)

6、粽子擂台賽----現場比武:以一定的方式手法現場表演包粽,並進行現場賽(體現了精神生活愉悅及實現人生價值的幸福之味)。

7、現場煮粽館:粽子是中國歷史文化上積澱最深厚的食品之一,先祖們在地上挖坑,坑中墊獸皮,注水入中,然後投入燒燙的石子使水沸騰或加溫,煨煮粽子。可以現場模擬此法,既古色古香,讓傳統文化的優良元素得以繼承發揚,又吸引了人們的新鮮好奇之感,既感染了傳統粽文化的細膩激情之處,又體驗到了煮粽吃粽時的那份快樂和喜悅。(體現了物質生活豐富的幸福之味和精神生活愉悅的幸福之味)

8、愛心損贈儀式:1、由領導和相關人士給老人損贈粽子,2、開展“萬粽風情萬種情”的愛心損贈活動,即聯合紅十字會,設立一個給失學兒童、殘疾之人、貧困地區的溫情傳遞、愛心惠贈的捐贈箱,讓人們在欣賞品嘗粽子的同時,把善意和愛心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令他們在真誠的付出當中,體驗到一種言猶味盡、舒暢輕鬆的快樂和幸福。(體現了人生價值體現的幸福之味)

9、展現“百粽宴”:此百粽宴是指用古典的藝術形式展現歷史有關粽子文化的寓言傳說、人物俚語、詩詞字幅,讓人們全身心地感受到中國上下數千年中所沉澱出來那種厚重而韻致的粽子文化,同時配以古箏或古琴之場,古箏和古琴,由人著古裝現場演奏為最佳,這樣既讓人們從聽覺、視覺等各方面深深地感受到濃濃的粽文化氣勢,又具有深深地觀賞品味之美,讓人有流連忘返、賞心悅目之感。(體現精神生活愉悅的幸福之味)

10、現場出展模型:包括屈原像、大粽子、艾葉狀等各具特色的模式,讓行人在觸覺上體味到粽文化的內涵,同時以絕對的安全糸數保證人們坐騎其上或倚仗其旁,拍照和玩耍時,都不存在絲毫的危險,這讓人們歡欣拍照或盡情玩耍時,從心靈深處感覺到一份安全和輕鬆。(體現了生活環境安全的幸福之味)

11、拜屈子、唱歌曲儀式:以古典形式祭拜屈原,同時讓孩子們(由政府組織當地國小生或中學生)現場演唱有關愛國歌曲,讓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深深地根植到祖國的下一代,從而讓孩子們從小感染和接受到優良的愛國主義教育,積極樹立起愛國主義高尚情操,也體現了當地政府關心教育、熱愛教育、重視愛國主義教育濃厚的政治色彩。(體現了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的幸福之味)

12、民俗物品的展出、民間藝人現場表演(體現了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精神生活渾然天成的幸福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