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策劃書

擺放原則:“職位高者靠前靠中,自己人靠邊靠後”。

本次發布會可以這樣排放位置:

(1)一、二排:貴賓與企業領導,地位越高者趨於中間和前面,人員多時可考慮兩排,最邊上的位置空出。必要時有席卡,註明貴賓與企業領導的姓名,有時帶單位與職務。

(2)三排以下若干排:記者席,電視記者儘量安排在前,通道邊上,攝像機可正對主席台,也可以對下面的會場進行掃描。

(3)再次為經銷商席位。

(4)公司一般人員及旁聽席。

注意席位的預留,一般在後面會準備一些無桌子的坐席。

4、 相關設備在發布會前要反覆調試,保證不出故障。

5、 簽到與迎接:一般在大堂、電梯口、轉彎處有導引指示歡迎牌,一般酒店有這項服務。事先可請好禮儀小姐迎賓。

一般會議會要求與會者留下名片,準備好“請賜名片”盒。

九、 現場控制。

現場控制是體現總協調人應變能力的一環,事實上,一個好的協調人會將工作做在前面:首先是預防變數的發生。比如平時做一些培訓,事前做一些排練。從實踐來看,現場的突變往往是因為溝通不暢,考慮不周,以及禮節上的巰忽。應該重點重視這些方面;其次,要在事前準備好備選方案;再次,注意積累現場的靈活應變的處理技巧。

對於前來的官員、經銷商要有人陪同和溝通,對於前來的記者,應該一視同仁,不能對a媒體公開某些情況而對b媒體則保密。對於記者個人挖掘的新聞一般不宜轉告他人。

在氣氛的控制上,總協調人處於一個平衡的“重心”上,氣氛輕鬆活潑,與會者的心情也會舒暢。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主持人,如果是自己主持則會好一些,但往往是分身乏術,因此在發布會中,需要提前安排好一些事情,事先要與主持充分溝通,讓他(她)對整個會議的風格有個大致的了解與把握。

在產品的演示講解過程中,可以用一些現代科技手段,結合做好的示意圖、三維圖形、錄相、幻燈片等,以助與會者的理解。

答記者問上,一般來說,由一位主答人負責回答,必要時,如涉及到專業性強的問題,由他人輔助。

在國內,大多數記者不會提惡意刁難的問題,有時連善意刁難的問題都少涉及到,往往覺得太不精彩。事實上,提問能夠反映記者對會議內容理解、把握的廣度和深度,是記者站在大眾的立場提出爭議點、重點、難點和大眾關心的“點”,更有助於傳播。

發布會前一般會準備記者答問備忘提綱,並在事先取得一致意見,尤其是主答和輔助答問者要取得共識。

在發布會的過程中,對於記者的提問應該認真作答,對於無關或過長的提問則可以委婉禮貌地制止,對於涉及到企業秘密的問題,有的可以直接、禮貌地告訴它是企業機密,一般來說,記者也可以理解,有的則可以委婉作答。不宜采勸無可奉告”的方式。對於複雜而需要大量的解釋的問題,可以先簡單答出要點,邀請其在會後探討。

整個會議應有正式的結尾。本次發布會安排在11:30結束,則應該有午間酒會或自助宴會等,在會議結束時,由主持人通知時間與地點。

發布會後,宴會前,一般在貴賓室安排更深入的採訪。

值得說明的是,新聞發布會千頭萬緒,方法也盡有不同,尚有諸多細節不能在此反映,這只是方法的一種,更多的還待讀者在實踐中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