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支教活動策劃書

3. 地域優勢

團隊所有成員均來自湖南,對湖南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狀況自然比較了解。另外,團隊內還有3名來自支教目的地地區的成員。他們對支教目的地的民俗民風、自然地理環境等的特點有深刻的了解,並且他們都能夠流利地套用當地的苗族語言進行日常交流,這為我們團隊快速地熟悉當地的人文環境、快速順利地進行支教活動創造了有力的條件。

活動紀律

1、基本紀律

1..吃苦耐勞,有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友愛互助,聽從安排。

2.踏實認真,有責任心,做好備課、授課和調研等工作。

3.注意飲食和生命財產安全,禁止去野外游泳,有需要去時,一定要像團長說明。禁止亂吃野外食物。

4.尊重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儘量不介入地方矛盾,保持客觀冷靜的頭腦。

5.注重保持團隊及個人形象,注意言談舉止,不拿民眾一針一線。

6.活動期間不飲酒,因當地風俗不便拒絕時少飲不醉。

7.遵紀守法,遵守活動的基本紀律。

2、安全制度

(1)為保障全體人員的安全,所有支教團成員的一切活動均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則,儘量在集體中活動,不得擅自離開團隊。

(2)支教團成員須保管好個人財務及所攜帶的物品,成員之間也須相互照應:公共財務主要由負責人管理和照看,其他成員協助負責。

(3)支教期間有事外出須向團隊負責人請假,歸隊須報到。並且須兩人或者兩人以上結伴同行,夜間女生外出須男生陪同。

(4)支教期間所有成員的活動服從統一安排,不得擅自行動。

(5)支教期間成員須隨身攜帶必備藥品,如有出現不適須及時報備,方便就醫和治療。

(6)支教團成員在支教期間應儘量避免接觸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注意人身安全,不做容易造成損害人身安全的事。

(7)團隊各位成員須簽訂安全責任協定書,購買人壽或意外傷害保險,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詳細計畫:

活動時間:6月5日——9月1日

外出實踐時間:7月30日——8月21日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 (6月13日—7月14日)

6月5日--6月9日 了解情況,進行團隊組建,初步確定支教地點,並聯繫當地學校。

6月9日-6月14日  志願者招募,進行筆試,面試及相關教師技能的考核,並確定最終教師人員。

6月14日-6月20日 正式支教成員及內部成員結構組建的工作。討論支教相關細節問題,明確分工,完善部門設定,初步制定各學科的教學設計及確定調研方向和草擬調查問卷及訪談表。

7月5日-7月14日 活動準備階段總結及動員大會。製作條幅、隊旗,統一隊服。各教學人員備課,準備教案

第二階段:暑期活動實施

實踐安排:

7月29日  組員網上討論及確定次日見面地點及時間

由於支教時間在八月,支教人員都已回家,需在網上我們組建的qq群內進行相關討論,確定能一起去的人的路線,方案及到達時間,地點並在吉首市集合一起到達xx苗族土家族自治州鳳凰縣都里鄉中學。

7月30日晚——7月31日 啟程到達xx並調整適應當地狀況。與當地相關部門聯繫,並招募不限年級、以“提高學習興趣,拓寬知識視野”為宗旨的夏令營。

規定在到達後由xx本地支教成員吳金躍接應到達的各個支教成員,並一起到達目的地,以確保每個人的安全到達。到達都里鄉中學,安排支教成員的住宿及了解學校的基本情況,並準備第一天的教學內容。主要科目有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體育及課外實踐活動,周一正式上課。

8月1日——8月5日  步入真正的課堂,正式開始第一周的課程,並進入正式的為期三個教學周的教學過程。

8月20日,教學工作結束。與兩個教學年級及夏令營的同學一起舉行總結會議,對在支教期間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並與同學們合影留念,留下聯繫方式,建立長期的幫扶關係。並舉行一個捐贈儀式,進行我們力所能及的捐贈,盡我們一份綿薄之力。聯繫當地教育部門,建立長期的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基地,簽訂合作意向書

8月21日,組織支教志願成員安全返家、返校。

8月22日——9月1日,對整個志願活動進行總結,匯總材料,對調研所獲得的數據與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調研報告和論文。各成員作個人總結和心得體會。在學校內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成果展示,製作海報、展板,籌建屬於我們支教調研志願團附屬的公益性網站,鼓勵更多的人來投身到公益事業中來,為有志於公益事業的各方人士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實現各方愛心力量的有機聯合與對接,促進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促進國家的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