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長朋友:

我有一些真誠的心裡話想對您說。

我首先感謝您把自己的孩子送進慶雲一中,我認為這是您對我校的信任。我和我校的全體老師一定盡我們的全力不辜負您的信任!我完全可以理解,當您把孩子送進我校的那一天,就對學校的老師寄予了厚望,希望您的孩子能夠在老師的教育培養下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但是,不知您是否想到過,其實,孩子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首先不是取決於老師,而是取決於您這位家長!

我一直堅持認為,一個孩子的成才,主要功勞不是學校而是家庭。道理很簡單,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庭氛圍如何,家庭教養如何,家長的素質如何,都將決定孩子的人生!

這裡我所說的“家庭氛圍”“家庭教養”“家長素質”,不一定和文化程度有直接的聯繫。在我的看法中,有的博士家長依然“培養”出了罪人,而大山里一些目不識丁的老太太卻培養出了一個個有出息的孩子。我國著名生物學家、原北大副校長、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就是一個例子。他出生於農村,父母幾乎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因此他也談不上什麼早期的文化啟蒙,九歲才讀國小,但因為他的父母首先是一個善良、勤奮的人,於是一粒科學家的萌芽便在這對農民夫婦的手中開花了。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也是教育者――不管家長是否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或是否學過教育學,只要有孩子,你就是教育者。這樣看來,我、教師和家長本質上就是一種同事關係,因為我們都是教育者啊!因為我們都有著共同的教育對象――您的孩子啊!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期盼著您的孩子成為有用的人才啊!

我校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您的孩子就能夠相應的成為我們所期待的人才,這是毫無疑問的!作為孩子的家長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您的孩子就會相應成為您所企盼的有出息的人,這也是不容置疑的!

可是,是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是適合於孩子成長的環境呢?您的家庭里有沒有這樣的場面呢?――晚上(或周末),孩子在書桌前痛苦而心不在焉地看書,旁邊,孩子的父親在和一群哥兒們喝酒聊天;另一旁,孩子的母親正和一群人在桌上大呼小叫地搓著麻將;而在廚房,孩子的爺爺或奶奶正在洗碗;父母的聲響干擾了孩子的學習,孩子有點不耐煩了,從書桌前站起來想出去玩電腦,這時父母開始呵斥大罵孩子……

我可以斷言,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絕對不可能有優秀的學習成績,更不可能成為有用的人才!當然,我相信,你家庭不會是這樣的;而且我還相信,慶雲一中的學生家長都是合格的家長!但是,作為校長,我還“得寸進尺”地希望,我們慶雲一中的所有家長不僅僅是合格的家長,更是優秀的家長!

我的體會是,和孩子一道成長,是最好的親職教育。所謂“和孩子一道成長”,說起來就是兩點:第一,和孩子一起閱讀;第二,和孩子一起寫作。也就是“共讀”和“共寫”。

因此,我真誠地建議您,從今天起,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有趣有意義的書。從現在起,和孩子一起寫成長日記。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反思然後不斷超越的過程,而寫作就是最好的反思。孩子通過文字,可以寫自己的苦惱與喜悅,你通過文字可以寫出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寫出自己對自己教育的感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家長和孩子一起寫作,是最好的成長方式。您也許會說:“我文化水平低,寫作能力差,哪能寫呢?”這話錯了!最早開始成功實施家長寫教育日記的是河南焦作市,那裡全市的中國小生家長都給孩子寫教育日記。在這些家長中,相當一部分人連國小都沒畢業,有的家長甚至是一邊翻字典一邊給孩子寫教育日記。正是通過教育日記,許多讓家長老師頭疼的孩子成為優秀的學生。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

為了您的孩子,我相信你是什麼都願意付出願意犧牲的,那么,就犧牲一點業餘時間,從和孩子“共讀”“共寫”開始你新的親職教育吧!

請記住: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我相信您能夠成為成功的家長,而只有您成功了,您的孩子才能成功;只有您和您的孩子都成功了,我們學校的老師才能真正有成功感。

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