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學習傳統文化倡議書

XX學習傳統文化行動倡議書

各位父老鄉親:

中國的傳統教育文化,重點是孝行的教育。“百善孝為先”,一個“教”字就是孝之文化。她涵浸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尊敬長輩,孝親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孝與和諧相伴,與愛心同行。孝是敬,孝是順。只有敬和順方可和諧。是我們每個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尤其在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當下,我們上泥灣村兩委會開展“學習傳統文化、力行孝老愛親”系列活動,旨在弘揚傳統孝德,引導人們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諧泥灣。因此,向全村父老鄉親、男女老少誠肯發出如下倡議:

傳承優良傳統,爭揚孝德之風。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們就把孝道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在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我們的孝德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淡化甚至遺忘。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羔羊亦知跪乳之恩。面對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對孝文化的斷層危機,我們呼籲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孝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完善我們的人格。讓我們傳承孝德傳統,爭揚孝德之風,讓孝行天下,德澤萬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親起於自身,敬老見於小事,事親行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即便如此,實難報達父母大恩之萬一。“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人子女的我們,已經習慣了享受父母無私的愛,卻常常因農活忙碌、生活奔波而忽略了對老人的關懷和回報。有多少人在醒悟要對父母盡孝時,卻只能空留永遠的遺憾和愧疚。盡孝須趁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懷一份感恩的心。孝親不一定非要有偉大作為和豪情壯志,需要的是長久堅持和無悔付出。從給老人洗腳做起吧,從清晨問好臨睡晚安做起吧!如果把一個家庭比作一棵大樹,那父母就是樹根,兒女就是樹幹,孫子女就是枝葉果實。孝親就是用甘露之水澆灌樹根,只有樹根不缺水,根系發達,枝幹果實才能旺盛。可是今天的一些人給自己的孩子幾乎傾注了全部的愛,把生我養我的年邁父母置於腦後,有的指桑罵槐,有的甚至於直接打罵父母。好的據為自己,賴的推給父母。這純粹是本末倒置的把甘露水澆向枝葉而不澆樹根,試問這樣的培植大樹的方法對嗎?試問這樣的家庭能培養出人才嗎?試問這樣的家庭吉祥嗎?孰不知,自己行孝,就是對自己子女最好的關愛;自己孝行就是對自己子女最好的教育。孝行行孝是最真實、最究竟、最大的投資;孝行行孝是最好的、最究竟、最真實的富有和最好的傳承。孝敬父母,讓我們從根上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娃娃抓起,在生活細節中體現。一杯茶、一碗飯,點點滴滴見真情;一件衣、一床被,絲絲縷縷連愛心;一個電話、一封家信,字字句句顯孝心。

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也要關愛我們身邊的所有老人。特別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以及殘疾人。多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我們要以兒女之心孝敬全村的每一位老年人,以父母之愛呵護全村的每一位孩子,以兄弟姐妹之情對待全村每一位同齡人。要知道,兄弟和睦姊妹幫扶是孝的延續和升華。在日常生活中給予關心,提供方便,切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舉手之勞讓人心中總是春天。授人香草,手留余香。相信我們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付出,世界便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美好。古人云:孝子能感召天地;孝子能交好運。也就是說:孝親會使自己身心愉悅,因此,孝子本身一定能感召到吉祥如意、身心快樂!

全村動員參與,夯實孝德之基。孝道文化是調節人際關係,實現家庭和睦,構建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倡導孝道文化需要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我們要全村動員,積極參與,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努力營造敬老愛老的濃郁氛圍;要創新載體豐富內涵,切實推進孝道文化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單位,走進村莊的每一個角落;要最佳化敬老服務內容和環境:努力做到老有所養有保障,老有所助有陣地,老有所樂有載體,老有所為有途經。真正將孝道文化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為構建和諧泥灣作出應有的貢獻。

婆婆,您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讓媳婦進門來報答。這句話滿口含香;岳母,您把女兒無怨無悔抓養大而進了我的家,女婿我知道怎樣來報答!這是彩虹般美的感恩之情。

“親恩不可忘,百善孝為先”。孝子、媳、孫是中天皓月,是東方杲日。是中華民族的天心地膽。親愛的村民們,讓我們一起攜手,傳承美德,弘揚孝道,共同創造泥灣和諧美好的明天。

XX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倡議書

家長和同學們:

下面是《弟子規》部分內容,我們大聲地誦讀出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老人,他(她)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尤其利於自己的子孫後代。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教給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技巧,卻很少告訴我們學習和工作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做人的標準是什麼?生命的價值怎樣衡定?……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沒有真正了解金錢的意義,不懂得該如何與人相處,社會公信力的喪失,善、惡、美、醜價值觀的混亂乃至腐敗猖獗,物慾橫流……不可否認,我們已因一味追求享樂而異化為物質和金錢的奴隸,逐物而迷心,精神上的壓力與心靈的苦悶卻與日俱增。然而,當今教育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意想中的快樂和滿足,相反,問題少年、問題青年、校園暴力、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已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相信古代這種儒家文化,及至佛家,道家,只要被我們吸取一點點,都不會出現今天這么多道德淪喪的問題。

中國的傳統教育文化,重點是孝行的教育。“百善孝為先”,一個“教”字就是“孝”文化,她涵浸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尊敬長輩,孝親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孝與和諧相伴,與愛心同行。“孝是敬,孝是順”,只有敬和順方可和諧,這是我們每個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弘揚傳統孝德,引導人們“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上海楓葉國際學校向“上海楓葉國際學校的全體家長和同學們”誠懇發出如下倡議:

傳承優良傳統,爭揚孝德之風。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們就把孝道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在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我們的孝德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淡化甚至遺忘。“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羔羊亦知跪乳之恩”。面對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對孝文化的斷層危機,我們呼籲“上海楓葉國際學校的所有家長和同學們”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孝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完善我們的人格,讓我們傳承孝德傳統,爭揚孝德之風,讓孝行天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親起於自身,敬親見於小事,事親行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一個家庭比作一棵大樹,那父母就是樹根,兒女就是樹幹,孫子(女)就是枝葉果實。孝親就是用甘露之水澆灌樹根,只有樹根不缺水,根系發達,枝幹果實才能旺盛。可是今天我們給自己的孩子幾乎傾注了全部的愛,卻常常把生我養我的年邁父母置於腦後,這是本末倒置的把甘露水澆向枝葉而不澆樹根,試問這樣的培植大樹的方法對嗎?試問這樣的家庭能培養出人才嗎?試問這樣的家庭吉祥嗎?

“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人子女的我們,已經習慣了享受父母無私的愛,卻常常忽略了對父母的關心和回報。有多少人在醒悟要對父母盡孝時,卻只能空留永遠的遺憾和愧疚。讓我們懷一份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從根上做起,從自身做起,在生活細節中體現。一杯茶、一碗飯,點點滴滴見真情;一件衣、一床被,絲絲縷縷連愛心;一個電話、一封家信,字字句句顯孝心。孝親也不一定非要有偉大作為和豪情壯志,更需要的是長久堅持和無悔付出,讓我們從給老人洗腳做起吧,從臨睡晚安做起吧!

孰不知,自己行孝,就是對自己子女最好的關愛;自己行孝就是對自己子女最好的教育。

行孝是最真實、最大的投資;行孝是最好的、最究竟、最真實的富有。

家校動員參與,夯實孝德之基。倡導孝道文化需要家長、老師、孩子的共同努力。切實推進孝道文化進家、住校;真正將孝道文化落到實處,收到實效。“親恩不可忘”,孝子、孫是中天皓月,是東方杲日,是中華民族的天心地膽。親愛的上海楓葉國際學校的所有家長和同學們,我們作為“天心地膽”從今天開始每天誦讀一遍《弟子規》和《朱子家訓》,對照反省,真正做到:“德日進,過日少”。讓我們一起攜手,傳承美德,弘揚孝道,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明天。

更多文章
2016弘揚傳統文化倡議書
學習傳統文化倡議書2016
關於保護傳統文化的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