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契約法全文

第二十七條凡發生下列情況之一者,允許變更或解除經濟契約:

一、當事人雙方經過協商同意,並且不因此損害國家利益和影響國家計畫的執行;

二、訂立經濟契約所依據的國家計畫被修改或取消;

三、當事人一方由於關閉、停產、轉產而確實無法履行經濟契約;

四、由於不可抗力或由於一方當事人雖無過失但無法防止的外因,致使經濟契約無法履行;

五、由於一方違約,使經濟契約履行成為不必要。

當事人一方要求變更或解除經濟契約時,應及時通知對方。因變更或解除經濟契約使一方遭受損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責任的外,應由責任方負責賠償。

當事人一方發生合併、分立時,由變更後的當事人承擔或分別承擔履行契約的義務和享受應有的權利。

第二十八條變更或解除經濟契約的通知或協定,應當採取書面形式(包括文書、電報等)。協定未達成之前,原經濟契約仍然有效。

第二十九條經濟契約的變更或解除如涉及國家指令性計畫產品或項目,在簽訂協定前應報下達該計畫的業務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條變更或解除經濟契約的建議和答覆,在雙方協定的期限內或有關業務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內提出。

第三十一條經濟契約訂立後,不得因承辦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變動而變更或解除。

第四章違反經濟契約的責任

第三十二條由於當事人一方的過錯,造成經濟契約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違約責任;如屬雙方的過錯,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違約責任。

對由於失職、瀆職或其它違法行為造成重大事故或嚴重損失的直接責任者個人,應追究經濟、行政責任直至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由於上級領導機關或業務主管機關的過錯,造成經濟契約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上級領導機關或業務主管機關應承擔違約責任。應先由違約方按規定向對方償付違約金或賠償金,再由應負責任的上級領導機關或業務主管機關負責處理。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一方由於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經濟契約時,應及時向對方通報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經濟契約的理由,在取得有關主管機關證明以後,允許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者不履行,並可根據情況部分或全部免予承擔違約責任。

第三十五條當事人一方違反經濟契約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如果由於違約已給對方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的,還應進行賠償,補償違約金不足的部分。對方要求繼續履行契約的,應繼續履行。

第三十六條違約金、賠償金,企業應從企業基金、利潤留成或盈虧包乾分成中開支,不得計入成本;行政、事業單位應從預算包乾的節餘經費中開支。

第三十七條違約金、賠償金應在明確責任後十天內償付,否則按逾期付款處理。任何一方不得自行用扣發貨物或扣付貨款來充抵。

第三十八條違反購銷契約的責任

一、供方的責任:

1.產品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和包裝質量不符合契約規定,或未按契約規定日期交貨,應償付違約金、賠償金。

2.產品錯發到貨地點或接貨單位(人),除按契約規定負責運到規定的到貨地點或接貨單位(人)外,並承擔因此而多支付的運雜費;如果造成逾期交貨,償付逾期交貨的違約金。

二、需方的責任:

1.中途退貨應償付違約金、賠償金。

2.未按契約規定日期付款或提貨,應償付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