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擔保與擔保的區別

2、反擔保契約的當事人不同於擔保契約。擔保契約的當事人因擔保方式及擔保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由債務人自己充當擔保人的抵押、質押、定金擔保中,擔保契約的當事人與主契約當事人發生競合,均為債權人與債務人。而在債務人之外的第三人充當擔保人的保證、抵押、質押擔保中,債權人、債務人(被擔保人)、擔保人三者之間的關係分別由主契約、委託契約、擔保契約三種既有緊密聯繫又相區別的契約來維繫。其中擔保契約的當事人為債權人與擔保人,而債務人儘管與債權入之間有主契約關係、與擔保人之間有委託契約關係,並且也要受到擔保契約的效力作用,但卻不是擔保契約的當事人。在有關當事人未另外訂立擔保契約、委託契約,而只在主契約中訂明有關內容並由各當事人簽章的情況中,該契約實質上是主契約、委託契約與擔保契約三種契約關係的合併,債權人、債務人、擔保人三者之間的三種法律關係,仍是既相聯繫又相區別而存在的。

同理,反擔保契約的雙方當事人亦是債權人與擔保人,但該兩方當事人的擔當者卻與本擔保契約大有不同。反擔保契約中債權人是在本擔保中為債務人提供擔保並對債務人享有追償權的擔保人,即本擔保人;反擔保契約中的擔保人(即反擔保人),既可以由債務人自己充當,亦可以由債務人以外的人充當。主契約及擔保契約中的債權人不再是反擔保契約的當事人,也不是利害關係人,反擔保設定與否,方式與內容如何,均與其無關。反擔保人只對享有追償權的本擔保人負其義務,即使本擔保中的擔保人無力承擔擔保責任,如保證人無全部代償能力等,主契約債權人亦無權要求反擔保人對此承擔責任,例女口,乙向丙借款10萬元,甲為乙向丙提供擔保,丁又為乙向甲提供反擔保,那么在甲無能力全部承擔擔保責任時,丙無權要求丁承擔擔保責任。

3、反擔保的從屬性與補充性有特殊的表現

反擔保也是擔保,因而也具有擔保所固有的從屬性與補充性,然此二性在反擔保中具有特殊的表現。與擔保契約從屬於債權人與債務人間的主契約不同,反擔保契約從屬於擔保人與債權人間的擔保契約,它是擔保契約的從契約而不是主契約的從契約。即擔保契約相對於主契約而言,是從契約,但其相對於反擔保契約而言又處於 “主契約”的地位。反擔保的成立、效力、變更、解除等,並不直接決定於債權人與債務人間的主契約,(但主契約對反擔保契約可能有間接影響,)而是決定於擔保契約。同樣,反擔保責任的補充性也不是相對於主契約債務人的債務不履行責任而言,而是指擔保人在取得對債務入的追償權後,債務人不對擔保入之損失履行清償義務時,反擔保人方負代為清償責任。 反擔保在我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套用越來越頻繁和廣泛,其原因無非是債權人為避免自己行使抵押權,質權等繁瑣手續和麻煩而要求主債務人向其提供其認為滿意和更快、更好實現債權的保證擔保。而擔保人提供保證時,又擔心自己提供擔保債權的實現問題,故出現反擔保。實質上反擔保與擔保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在某一時間或某一案件之中,出現一個擔保的前提和基礎上,又在一個特定的情形下設定一個擔保的情況。本擔保與反擔保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繫,故反擔保也是擔保,或者說反擔保就是擔保,但在實際操作中,更應明確和保護反擔保中反擔保權人的利益保護,才能使反擔保發揮其更大作用,促進我國商業交往和經濟發展,使之真正成為“市民們增進自己及公共福利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