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七大新黨章心得體會

早在黨的八大時,鄧小平同志在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執政黨的地位,使我們面臨著新的考驗。黨除了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從各方面加強黨的領導作用,並且從國家制度和黨的制度上作出適當的規定,以便對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督。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鑒於“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訓,鄧小平同志高度重視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力主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工作制度,堅決徹底地革除體制、制度中的種種弊端。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十二大黨章為黨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建設揭開了新的篇章。從十二大黨章起,歷次修訂的黨章都為不斷完善黨的各項制度、消除制度缺失和各種弊端作出了持續的努力。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致力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中,把制度建設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號召全黨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頒布了同黨章相配套的一系列專門法規、條例及有關規定。在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強調,我們既要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制度建設和創新,不斷完善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又要加強黨內制度建設和創新,不斷完善黨內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從長遠講,要加強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著力提高制度的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事實表明,黨的建設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

十七大黨章在推進黨的制度建設方面,突出的特點是在黨章中首次規定了四項制度: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定實行黨務公開;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會定期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

在這四項制度中,有兩項屬於基本制度的範疇。十七大黨章增寫了“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定實行黨務公開”,這使“黨員對黨內事務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與”有了明確的制度規定和保證,有利於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和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明確規定“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這是對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的豐富和發展,突出了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性意義,有利於充分發揮黨的代表大會代表的作用。

另外兩項制度,即“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會定期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都是涉及具體職權劃分,具有實體意義的制度規定。一方面,加大了黨的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主要是下級領導班子的監督檢查;另一方面,在同級組織中擴大了委員會全體會議的權責,重大問題由黨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這些規定,有利於加強黨內監督,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有利於發揚黨內民主,充分發揮黨的各級委員會全體會議的作用。

制度建設是一門科學。我們黨歷來認為,制度建設要從實際出發,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有針對性地建立、完善制度。先有經驗,後作定規,把辦得到、行得通的事情辦好,將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做法上升為法規制度。要著力加強制度的系統性,統籌協調,成龍配套。既要重視基本法規和專項法規,又要重視具體法規乃至操作性很強的實施細則、辦法等,使之相互銜接,形成整體合力。要十分重視制度的權威性和約束力,抓好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對違反法規的行為必須堅決予以查處,切實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真正使黨內法規制度成為全黨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方面的主要經驗,也是十七大黨章所體現的重要精神。

三、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黨章是黨員加強黨性修養的根本標準,是做合格黨員、幹部必修的課程。十七大黨章不僅對黨員需要掌握的黨的基本知識作了系統闡述,而且對一個黨員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作出了明確規範。

十七大黨章關於黨員的條文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身;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這是自十二大以來就固化於黨章中的嚴格規定,是不可動搖和發生改變的。

十二大以來黨章關於黨員的基本標準從未降低、改變。而黨員的義務,隨著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變化,不斷有所補充和完善。十七大黨章在黨員義務部分,增寫了黨員要學習科學發展觀和學習法律知識、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這體現了十七大黨章的時代特色,體現了我們黨一如既往地堅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嚴格要求黨員遵守黨員的基本標準,努力加強黨性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