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境保護局科學研究院工作總結

XX年是環保“xx”規劃的關鍵年,也是眾志成城,勵精圖治的一年。我院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抗震救災工作,做好災後重建環保技術支撐,以全面提升我院整體實力為目標,以加強科研能力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科研項目研究和技術諮詢服務工作,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現將我院XX年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XX年度工作總結

(一)緊緊圍繞抗震救災工作,做好災後恢復重建技術支撐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我院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黨委政府關於加快災後重建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按照省市環保局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積極服務災後重建,確保環境安全。

1、“5·12”地震後,按照市局抗震救災工作統一安排,我院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啟動事故應急處置預案。迅速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書記為副組長,其他院領導及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抗震救災環境科技服務應急領導小組”並相繼成立了“危險廢物應急檢查組”、“ 核輻射污染防治應急檢查組”、“ 次生污染防治方案編制組”、“ 次生污染調查組”、“ 環境監測支援組”以及“震災援助後勤保障組”等7個工作小組,出動應急分隊19個,應急車輛107台次,人員357人次,分別奔赴都江堰、彭州、新都、崇州、大邑、雙流、青羊等區(市)縣開展工作,及時為政府相關部門在災區重建,環境安全保障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一是為確保次生污染環境安全,我院按照市局要求,成立了“次生污染防治方案編制組”和“次生污染調查組”。兵分三路,分別對都江堰、彭州、新都三市(區)的醫療垃圾、生活垃圾、遇難者遺體以及畜禽屍體的處理處置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編制完成了《次生污染防治方案及保險》並上報市局。

二是為確保重點污染企業環保全全,我院根據市局安排,組建了“危險廢物應急檢查組”和“核輻射污染防治檢查組”,分別對我市的危險廢物和核輻射源受災情況進行了調查並編制報告上報市局。

三是按照市局下達的災後市生態環境評估工作任務要求,院班子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生態所技術骨幹開展工作並分別奔赴彭州市、崇州市、大邑縣、都江堰市進行了現場踏勘與資料收集。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如期完成了《“5.12”特大地震災後市生態環境評估綱要》的編制並通過了專家評審,為下一步開展災後生態環境評估報告工作奠定了基礎,也為《市災後重建生態恢復規劃》提供了有力科學依據。目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市生態環境評估報告》初稿已編制完成,待進一步完善。

四是及時、積極地組織了全院救災援助活動。“院震災援助後勤保障組”在災後及時籌集價值8萬多元的礦泉水,食品等救災物資,分別對口送到了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和郫縣環保局。同時開展全院職工“我為災區獻愛心”活動,先後組織募捐活動3次,共募集資金32100元,新棉被71床,並對院內職工受災家庭給予了一定經濟援助。院黨支部也積極回響黨中央號召,交納“特殊黨費”11500元。同時回響局機關黨委號召,迅速組織成立了34名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抗震救災”黨員預備隊,並積極開展了災區重建“愛心勞動日”等系列活動,組織黨員服務隊一行40多人赴彭州市新興鎮災民安置點參加了義務勞動。

2、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對災後重建項目實行優先安排。為更好、更快地服務災區重建,我院集中技術骨幹力量,就科研、規劃、環評、工程等項目實施對口技術服務,同時莊嚴承諾並正式函告各區(市)縣環保局,對災區災後城市(城鎮)重建總體規劃環評提供免費技術服務,對其它項目提供優惠服務,為加快災後重建進度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

一是我院全面啟動災後生態修復工作,推進災後重建步伐。配合中環院編制《市災後重建生態恢復規劃》,目前已完成了初稿。同時獨立編制完成了《彭州市災後重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都江堰市災後重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大邑縣災後重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災區災後重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時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性意見。此外,按照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朱志宏的指示精神以及局黨組的工作要求,及時並積極地為市環保局對口援建的彭州市龍門山鎮提供無償技術服務,編制《彭州市龍門山鎮災後重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推進災後龍門山鎮建設“最生態、最環保”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二是按照國家環保部以及省環保局“關於做好汶川地震災後重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的總體要求,積極參與了市各災區災後重建環評工作。組織精兵強將,加班加點,免費承擔了都江堰市和彭州市的“災後重建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工作,及時地為災區災後重建政府決策和地方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二)整合科研技術力量,提高科研套用能力

按照國家、省市對市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我院緊緊圍繞市局總量減排、城市大氣與水環境綜合整治、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