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環境局園林綠化工作總結

(三)長效管護機制需進一步完善。

儘管市政府下大決心、花大力氣解決長效管理機制問題,但這項工作的開展很不平衡,少數鎮還沒有落實長效管護機制,部分鎮雖有責任制,但還停留在紙頭上,導致管護措施不落實,為鞏固全市綠化成果留下了隱患。調研中發現,部分新栽樹木倒伏較多,扶正修整不及時。新204國道兩側溝系不配套,大雨過後,長時間大量積水,影響樹木的成活或生長。

(四)綠化投入尚顯不足。

綠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必須要有穩定的資金投入做保證。目前城建經費財政撥款每年為4000萬,而每年用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就達4億多元,其中綠化建設和養護就達4000萬,資金缺口較大。各鎮財政狀況不一,有些鎮財本文來自小草範文網政狀況較為拮据,無更多的資金投入綠化,每年到了植樹季節,都要想方設法籌集資金購買苗木。由於資金問題,導致了苗木質量差、成活率不高等問題。投入不足還表現在人才的培養、引進不足,養護裝備落後。市建設局園林管理處有編制10人,除今年引進兩名研究生外,多年沒有進人;養護裝備也不能適應病蟲害防治的要求。

(五)林業執法難。

林業執法是現階段存在的難題,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不到位,涉及到綠化工作的法律法規多達20多部,公眾知曉率不高,導致少數單位和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觸犯相關法律法規;二是林業案件具有分散性和隱蔽性的特點;三是林業執法力量不足;四是林業案件查處難、執行難。因此,探索切合本地實際的新的執法方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幾點建議

(一)高點定位,提升完善綠化規劃。

我市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了決定性成果,但還存在薄弱環節,仍需乘勢而上,進一步完善綠化規劃。要按照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市和更高目標小康社會的要求制定新一輪綠化規劃,不斷提升綠化水平。綠化規劃要與“xx”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適應。規劃的制定要與如皋的“三張名片”相適應,體現長壽之鄉、花木之鄉、歷史文化名城的檔次。要在增加總量和提升品味上下功夫,做到量質並舉。特別要在地方特色上做足文章,鄉土樹種是千百年自然選擇的結果,是如皋寶貴的生物資源,也是如皋的地方特色,目前鄉土樹種日漸趨少,保護和利用好鄉土樹種已成當務之急。建議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視,做到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道路綠化選擇高大喬木為主體樹種,形成一路一特色。城市綠化沿街和小區增加落葉喬木,夏天可遮陰、冬天又不影響採光。銀杏、月季是如皋的市樹、市花,綠化規劃中要予以重視。同時要關注城鄉統籌發展,注重城鄉結合部的綠化。老小區改造要制定科學的改造規劃,在完善小區功能的同時,儘量保留和增加綠地面積。

(二)乘勢而上,鞏固發展現有成果。

一是挖潛力,做到應栽盡栽。還沒有達到全面小康綠化標準的鎮要利用今冬明春的有利時機力求達標;以繼續推進“綠色村莊”、“綠色家園”為栽體,緊密結合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乾群充分利用家前屋後、十邊隙地、閒置土地等綠化造林,做到應綠盡綠;力爭道路綠化全覆蓋,做到道路修建到那裡,綠化延伸到那裡;同時大力開展綠色單位創建活動,充分挖掘潛力,見縫插綠。二是抓鞏固,提高成活率。去冬今春植樹綠化以來,由於眾多原因,部分路段、林塊出現了死苗多、成活率低的現象。建議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利用今冬明春植樹綠化的有利季節,查漏補缺。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部分林塊樹糧混種、影響生長和引排不暢的問題。三是更加注重綠化的科學性。要充分遵循自然規律,做到科學規劃、科學移栽。在城市改造和道路修建時,先行考慮樹木在適宜季節移植,避免和杜絕“戴著草帽栽樹”的現象。四是實行嚴格的綠線和綠色圖章制度,確保綠化達到相關要求。

(三)完善機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市鎮兩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加強骨幹河道河床保護的決議》和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市政府提出《關於加快實施河道整治的議案》中的相關要求,推行骨幹河道河坡土地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相分離的改革,切實將一、二級國有河堤的確權定界工作落實到位,為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奠定工作基礎,從制度上為綠化造林工作理順關係。要繼續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措施,規範操作行為,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綠化造林。按照“誰造林、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大力推進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本文來自小草範文網制綠化造林。進一步制定激勵政策,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綠化造林。突出“合作造林、確權管護”重點,科學倡導林農複合,堅持不栽無主樹、不造無主林。全面確權落實責任主體,要進一步推進綠化管理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完善管養監督制度,以“四位一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推進為契機,構築“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護體系,多措並舉確保養護實效,力求綠化工程栽一棵活一棵,確保栽一片成一片。同時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要儘早做好各項應急預案,一旦發生病蟲害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和控制,不斷鞏固和提高全市綠化造林工作的成效。市綠委辦要發揮綜合協調作用,統籌城鄉綠化工作。

(四)增加投入,發揮財政槓桿作用。

綠化既能提升形象,又能改變生態環境,還是綠色銀行,能實現保值增值,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好事。實踐證明,投資綠化對改變城鄉形象的效果大大優於其他基礎投入。市政府要加大對綠化的財政投入,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積極引導外資、民資、工商資本投入綠化工程,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入綠化的積極性。在公共綠地、生態林建設上,用好每一筆財政資金,謀求效率的最大化。綠化工程上多栽大苗、少栽大樹;樹種選擇上多選鄉土樹種,這樣既達到了綠化的目的,也減輕了資金壓力。在經濟林等方面建設上,要完善相關激勵政策,增強對社會資本的吸引能力。要加大對林業科技的投入,撥出一定的專項經費,用於綠化科研、人才引進、設備添置,以滿足綠化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