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總結

無照經營是一種較為嚴重的違法行為,筆者所在的**鎮雖經多次專項整治,但無照經營行為仍屢禁不絕,其已成為影響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形象和建立良好市場秩序的“頑疾”。如何根治無照經營這一經濟毒瘤,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結合整治無照經營的工作實踐,筆者對當前無照經營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對無照經營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

一、**當前無照經營的現狀及特點

今年以來,筆者所在的**工商所組織各巡查組工作人員對轄區無照經營進行了專項整治。在以片區為單位的摸底排查過程中,共摸查各類經營戶523戶(企業38戶,個體工商戶485戶),其中證照齊全的191戶,占到調查總數的 %;無照經營323戶,占到總數的 %;超出核准的經營範圍開展經營的5戶,占到總數 %;另外還有執照過期(XX年年11月創衛期間所辦臨照)的243戶;未年檢驗照的76戶;未懸掛營業執照的94戶。

通過調查,不難發現,**當前無照經營違法行為仍然非常嚴重,並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從分布的區域看,農村的情況比較嚴重。在摸底排查中,我們抽查了主幹道周邊經營戶325戶,發現無照經營97戶;抽查農村經營戶198戶,發現無照經營103戶,無照率分別為 %和 %。

(二)從分布的行業看,主要集中在需前置審批的行業。在排查發現的323戶無照經營戶中,需辦理各類前置審批手續的為47戶,占到總數的 %。

(三)從存續的時間看,無照經營處於動態發展中,取締一批,又出現一批。去年年底,分局在**組織開展了查無照專項行動,僅一個月時間,就排查無照經營近5000戶,補辦營業執照達4000多戶。但不到一年,無照經營的數量又呈現增加的趨勢。在檢查發現的無照經營戶中,除創衛期間所辦臨時營業執照外,開業超過一個月的只有25戶,其餘254戶全為新開業戶。

(四)從查處取締工作來看,工商部門單打獨鬥、力不從心的局面沒有改變。在排查中我們發現,**鎮政府主要以查稅為主,對查處取締無照經營沒有專門安排,工商所主動匯報、協調各方、爭取支持的工作也很不夠。無照經營的治理仍然存在組織不力、協調不夠的問題,有關部門之間難以形成執法合力。

二、無照經營存在的原因分析

根據當前**無照經營及查處取締的實際情況,形成目前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是:

(一)片面追逐利益和法制意識淡漠是無照經營存在的主觀動因。無照經營進入市場的準入的成本為零,並可以自由地進入和退出市場,一些經營者法律知識缺乏、信用意識淡薄,不顧國家法律政策的規定,擅自從事經營活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法盲戶,此類經營戶文化素質較低,不懂法律,不知道經營需要領取有關照證,更不知道辦什麼證照、如何辦理照、為何要辦照,是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重點;

二是觀望戶,此類經營戶多為新開張經營,主要是看別人是否有證照,有“他人不辦,我也不辦”及“混過一天算一天”的僥倖心理,是查處取締無照經營戶的熱點;

三是釘子戶,此類經營戶一般經營時間較長,有些還從事一些非法經營活動,公開抵制監管、對抗執法,是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難點;房屋出租者為了出租利益保護無照經營。出租者出於個人利益,對租房戶大包大攬,對執法部門的檢查督導設法阻攔,甚至圍攻、謾罵。經營戶得到房東的保護,也與監管部門對抗;

四是關係戶,此類經營戶多與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有某種牽連,認為自己有關係,故意不辦理有關證照,影響面大,是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焦點。

(二)前置審批體制不科學是導致無照經營存在的主要的客觀外因。由於審批體制上的原因,導致某些前置審批成了經營者順利進入市場的障礙。主要表現:

一是審批項目繁多。《行政許可法》頒布實施後,雖然經過多次清理,但目前國家工商總局下發的企業登記前置審批參考目錄中仍然有112個前置審批項目,而實際工作中涉及的審批項目遠不止這些。有些項目是否需要前置審批,執法人員也很難搞清楚,影響投資者依法登記的積極性。

二是審批費用過高。大量的前置審批提高了市場準入的門檻。例如:從事飲食行業領取《衛生許可證》,連同餐具抽檢費、健康證費、加之地方硬性規定的裝修費等,每戶就需要近千元。對農村一個只賣“一條煙、兩瓶酒、三瓶飲料、四斤糖”的小店,無疑費用過高。

三是審批部門協調不足。審批工作不統一,不同步,影響了市場準入。有些經營項目涉及到多個審批部門,前置審批檔案的有效期各不相同,給經營者帶來諸多不便,也使工商部門無所適從。有的業戶營業執照還未領到手,前置審批手續已經過期;有的部門只核發證件,不履行監管職責,使行政審批流於形式。例如:從事飲食業的服務人員處在時常變動的狀態,當初開業時衛生部門核發了健康證的人員早已變動,而新從業人員根本沒有健康證。但因為後續監督跟不上,使健康證及衛生許可證的發放流於形式。同一地址的衛生許可證,只因人員變動,卻很難辦理衛生許可證。在營業執照申請中需提交計生證,但隨之而來的是暫住證、治安費等幾百元的收費。經營戶是合法做生意,不能因為超生或者辦證不方便就不給予辦理營業執照。

(三)各部門市場管理制度的不協調是無照經營存在的制度因素。諸如醫療等許多原本由政府包辦的行業推向了市場,社會分工的細化又帶來了許多新的行業和經營模式,針對這些行業的管理制度往往比較滯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體制不順暢、管理不銜接的問題,形成了一些“政策性”、“制度性”無照經營。例如**由於外來人口多,受利益驅使,加之當地衛生部門嚴格限制個體診所核發許可證,形成很多黑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