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導遊詞參考

中和殿在明朝的時候曾經叫做華蓋殿和中極殿,在順治年間改為中和殿,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殿名體現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明清兩代舉行大潮禮的時候,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員朝賀。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時候,還要在前一日閱覽祝文或者檢查種子農具。清朝規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譜,也就是玉牒,在修訂好以後,就要在中和殿內讓皇帝閱覽,並舉行存放儀式。

過了中和殿,我們就來到了保和殿,明朝這裡曾經叫做謹身殿,建極殿,順治年間改為中和殿,名稱來源與太和殿相同,都是保合大和之意。保和殿在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時候,在舉行冊立大典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內更衣。在年底,還要在此宴請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時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舉行宴會。而且這裡還是清朝舉行殿試的地方。在保和殿後,有一個巨大的雲龍石雕,是艾葉青石雕刻而成的。清朝乾隆年間,將原來明代所雕刻的花紋去掉,重新雕琢。石雕高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達200多噸。在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紋,下端是海水江牙紋,中央是飛雲簇擁的九條蛟龍。製作非常精美,是難得的石雕珍品。這塊石頭是來自北京的房山,搬動這塊石頭的時候動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不過這塊石頭為什麼會在保和殿後面,史料上是沒有記載的,根據專家推測,可能是因為這塊石頭運過來以後就放在這裡,想要重新移動非常的困難,所以就放在了這裡。

遊覽完了前三殿,就來到了後寢區的正門乾清門。在後寢區中共有15宮,專家認為,這與天文學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徵性的關係。

在清朝康熙年間,乾清門就是舉行御門聽政的地方,而在西側還有一排連房,就是軍機處,他是在雍正年間設立的,直到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才被廢除。軍機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凌駕於內閣之上,但是當時為了防止泄密事件的發生,督察院每天都要派御史到軍機處旁邊的內務府值班,監視這裡的活動。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乾清宮了。乾清二字取自唐代韓愈《六合聖德詩》中的詩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寢宮一直都是這裡,到了雍正皇帝以後,就挪到了養心殿,從此,乾清宮九成了皇帝聽政的地方。在每年過節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宮舉行慶典活動,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還在宮內舉行了“千叟宴”。而且“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而且皇帝死後,必須要在這裡停靈,祭奠15日,表示壽終正寢,之後才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在乾清宮內正中設有金漆寶座,後面還有屏風,上面刻有先帝的聖訓。在寶座上方還高懸著“正大光明”的匾額。在雍正皇帝即位以後,對於爭奪皇位的種種弊病,他發布了秘密立儲的上諭,從而改變了封建王朝公開冊禮太子的制度。此後,皇帝親自寫儲君諭旨兩份,一份兒放在這塊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邊,另一份兒則自己藏起來。在皇帝去世以後,拿出兩份詔書核對無誤以後,即可生效。

在明朝,圍繞著乾清宮還發生了三大疑案。就是壬寅宮變,紅丸案還有移宮案。壬寅宮變就是在明朝嘉靖年間,皇帝正在乾清宮中睡覺,宮女楊金英等16人一起下手,想把皇帝殺死,但是在慌忙之中卻把繩子打成了死結,所以沒有成功。結果這些人就全都被處死了,這年正好是壬寅年,所以稱為壬寅宮變。自此以後,皇帝不敢在乾清宮中居住,直到臨終前一天才回到了這裡,但是當天就死了。紅丸案的發生是在明朝萬曆皇帝朱翊君死了以後,他的兒子朱常洛即位。但是不久他就病了,服用了進貢上來的紅丸,吃了一顆感覺很不錯,所以有吃了第二顆,結果就死在了乾清宮內,前後只作了29天的皇帝,所以被人們稱為一月天子。移宮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後,他的愛妃李妃有野心相當皇后,所以就堅持要和即將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一起住在乾清宮,以此要挾群臣。但是這些大臣設計把太子從她手中騙了出來,可是他還是在乾清宮不走。直到太子即位前一天晚上,大臣一起到門口斥責他,就這樣,他才被迫離開了乾清宮。

在乾清宮的後邊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經》中的天地交泰,象徵著帝後生活和諧。在殿中央放有25顆寶璽,上方高懸著康熙皇帝御書、乾隆臨摹的“無為”匾額。東側陳設著我國古代人民發明的計時器——銅壺滴漏,西側陳設著大自鳴鐘一座。此在,在每年皇后的生日,皇后都要在交泰殿接受慶賀禮,就連皇太后還有皇帝都要來這裡慶賀。在每年皇后到先蠶壇舉行儀式的前一天都要在這裡檢閱採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