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景區導遊詞

現在,我們一齊朗誦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朋友們,上觀海樓!(觀海樓遠眺)

剛才,我們在竹林里穿來穿去,怎么也找不到 “海”的感覺,這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在,我們藉助樓台的高度,終於可以足踏青山之巔,傾聽這洶湧而來的竹海濤聲,擁抱這蒼蒼莽莽的綠色世界了!

大家不妨把眼光看得更遠一些,更遠一些;把想像的翅膀飛得更高一些,更高一些。在層層疊疊的山樑那邊、那邊、再那邊,全都是竹,我們的概念應該是180平方公里的山山嶺嶺,全都是竹海,這是中國大西南地區最大的竹海!

算起來,從乾隆三十四年黎理泰先生引來4株楠竹苗在赤水落戶,也才230多年,不曾料彈指一揮間,滄海變竹園。黎先生做夢都沒想到,就那一次萬里移竹的壯舉,竟然改變了赤水山水的生態,改變了赤水人民的生活,改寫了赤水經濟的歷史。

(遠眺天心橋窄脊)

請大家把目光轉向東方,那裡有一座海拔1400餘米的半弧形丹霞山絕壁,當地人叫天心橋窄脊。所謂窄脊,就是窄窄的山樑,是丹霞地貌特徵的一種類型。對面那座山的脊樑兩側是數百米高的斷崖絕壁,往下俯視,深邃莫測,環顧四周,滿眼竹海浮雲,乍看就像一座石橋架在雲層之上。這窄窄的山樑,自古為山民過往通道,由於危險萬分,就有人在窄脊旁建了座小廟,凡過“橋”的人必在小廟焚香祈求神靈保佑。傳說良心不端的人,過橋時必心驚膽顫,不少人墜崖而死。有人就在石壁上刻了“天地良心”四個大字,故把這窄脊稱為“天心橋”。

如果有時間的話,我願帶各位過一過這世上罕見的“天心橋”,也想趁此機會檢驗一下有沒有“良心不端的人”。

可惜時間太緊,就留個懸念吧!

〔提示:下樓,回頭觀樓〕

古來天下名樓傑閣,並非完全以樓層高度論高低,它必須以名園名城或名勝作平台依託,以名流名作作精神支柱,以神話傳奇作文脈根本,以詩詞賦對作靈魂生命,缺了哪一項,就好比那些蠻漢粗人,再高再大也不過是吃飯的人一個。岳陽樓成名,有范仲淹《岳陽樓記》;黃鶴樓成名,有李白黃鶴樓詩;大觀樓出名,有孫髯翁天下第一長聯;滕王閣出名,有王勃《滕王閣序》。當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曾專寫《求記書》,請范仲淹作《記》,他認為:“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環異者不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文,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結果,范仲淹欣然承諾,一氣呵成千古絕唱的《岳陽樓記》。

那么今天,我以觀海樓主人的身份,真誠地向各位朋友求記求賦求詩求對聯,入選者,將刻匾張掛,與樓台共垂青史!有意者,可直接與本導遊聯繫。我這裡拜託大家了!

(下坡·竹廊石級)

剛才在觀海樓看赤水竹海,一些朋友感到不可思議,黎理泰引竹種不過230多年,怎么會鋪天蓋地綠了幾百平方公里。前面說過,竹子屬於速生性植物,是速生桉樹的3倍,平均每天最快能生長1米左右,且成活率高,俗話說一年栽竹,二年出筍,三年成林,四年成蔭,五年賣竹度光陰。而且,種竹便宜,成本不高,一次種竹,代代受益。

竹子不僅長得快,而且長得高,上世紀八十年代,專家在葫市發現了中國最大的楠竹,高22.3米,胸徑達18.8厘米,可稱華夏楠竹之王。

(天鑼·地鼓)

下這360級台階時,請大家注意腳下有沒有一種奇怪的聲音。哪個第一個聽到了,他就是今天旅遊團中的幸運者。

——啊!這位女士(或先生)聽到了,恭賀你!請問像啥子聲音?

像雷聲?像鼓聲?再蹬幾腳!對,這咚咚咚的聲音就是從地底下傳出來的,山民們叫它地鼓。

赤水這地方也怪,就在大白岩上世外桃源的一段路上,也有地鼓聲。更奇怪的是,離這兒4公里處的甘溪盡頭,有一座呈弧形丹霞崖壁,高數十米,只要你往內一站,開口說話,聲音便在絕壁來回遊盪,像鑼聲一樣餘音不絕,當地人叫那為“天鑼”。199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原代理秘書長兼軍事博物館館長賈若瑜將軍回赤水老家探親,對天鑼地鼓景觀慨嘆不己,信口吟了一首詩:

虺江曲曲繞青螺,疑似瑤池落鳳坡。

綠海階梯鳴地鼓,丹岩絕壁聽天鑼。

迎風自有千山竹,伴月能無萬歲桫。

大好自然偏赤水,蓬萊仙境此間多。

咱們赤水歷史上好像沒出什麼巨人偉人,但“赤水三傑”卻是人所皆知的人物,賈若瑜將軍就是“三傑”之一,另外兩個是三十年代北方左翼作家聯盟創始人、黨團書記段雪笙和前人民日報社社長秦川。

提起段雪笙,中國前一輩文學界人士大都有一定印象。段雪笙,1901年生於赤水縣城,1925年在北京大學參加中國共產黨,後到廣州從事革命活動。三十年代初,到上海從事對文化界的宣傳組織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同潘訓、謝冰瑩一起在北平建立北方左翼作家聯盟,並任黨團書記。同時,創辦文藝刊物《前哨》、《北方文藝》,爭取了臺靜農、范文瀾等一批進步人士支持北方左聯工作。段雪笙與魯迅、陽翰笙等一批文化名流有長期交往。1931年回家鄉赤水,倡辦“流波社”(讀書會),創辦文藝刊物《流波》、《寒夜之華》、《少年大眾》。由於長期奔走於人民解放革命活動中,積勞成疾,1946年病逝於四川南溪,年僅45歲。作為三十年代中國文學界的一面旗幟,段雪笙列為赤水現代史上文化“三傑”,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