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景區導遊詞

〔提示:竹海公園與中國侏羅紀公園一般合成一條遊覽線,建議先去竹海,游完後在竹海吃正宗“熊貓午餐”,再下山游侏羅紀公園,返程。 出城導語參照“總導語”;自市區至金沙一段路途往返導遊詞可參照大白岩景區〕

(金沙)

這個小鎮叫大金沙,是金沙鄉鎮政府所在地。往赤桐公路方向前進5公里,就是大白岩景區的小金驛。繼續前進,可到達紅軍四渡赤水的重要戰場陛詔、元厚、土城。著名的青槓坡之戰就發生在前面幾十公里的土城。

金沙鄉是赤水竹鄉的核心部分,別看是個大山區,農民收入水平卻是全市的“大哥大”,屬於赤水市經濟較發達區域。大家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小鄉鎮沿街多是加工竹筷的小作坊,所以叫“筷子一條街”。

這條溪流叫金沙溝,赤水一級支流,全長11.9公里,據說沙子裡含有金礦而得名。去大白岩那個小金驛,就是過去淘金客居住和起運金子的驛站。但是,沙裡淘金資源畢竟有限,經過明清幾百年的掠奪性開採,金礦早已絕跡,只留下一些淘金客與江洋大盜和美女們共同炮製的噩夢與傳奇。這些充滿著血腥味的陰謀與仇殺,是足可拍出中國版本式的“西部牛仔”電影的。

(侏羅紀公園門票站)

現在我告訴大家一個信息:大家所嚮往的中國侏羅紀公園的主體就在這條黃金水道內面。不過,我們先要去參觀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山上的鄉親為我們早準備好了“熊貓午餐”,我已經明顯地感覺到它的香味了。

(上竹海公園的山坡上)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鏇。這是當年毛澤東登廬山有感而發的詩句。在赤水乘車登山旅遊,這是惟一一處。赤水是西南地區楠竹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是全國15個年產100萬根楠竹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十大“楠竹之鄉”之一。大家早已注意到了,凡所能進入眼球的山山嶺嶺,全都是楠竹。赤水有句俗話,叫“無水不綠,無山不竹”。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第一產竹大國,也是最早利用竹子的國家,被譽為“竹子文明國度”。據統計,全世界現有竹林面積1700萬公頃,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開發中國家。我國竹資源世界第一,約占世界總量的30%。竹子屬禾本科竹亞屬(科和屬是植物分類的專用術語),全世界竹子約150屬,1225種,我國大約有38屬,500餘種,我們赤水占了12屬,21種和2變種,變種竹如花孝順竹、金竹、箐竹、西鳳竹、玉山竹、寸八竹等,十分稀有。赤水的主要竹種如慈竹,是赤水分布較廣的風景竹,大同鎮、四洞溝、燕子岩等地為最多。慈竹又分尖慈、大葉慈數種;還有赤水玉山竹、寸八竹、紅殼箭竹、刺箭竹、小箭竹、箬葉竹、紫竹、斑竹、水竹、人面竹、狹葉方竹、苦竹、甜竹等,其中赤水玉山竹、刺箭竹和紅殼箭竹,是新近考察發現的珍稀竹種,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

而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還是楠竹,又名茅竹、貓頭竹、孟富竹,學名毛竹,毛主席的毛。因其竹節稀、竹壁厚、尖削度小、材質優良,用途很廣,因而成為竹中之王。赤水楠竹總面積達180平方公里,占全市竹林總面積的81%,年生產楠竹400萬竿,尤以葫市竹海公園最集中連片,是支撐赤水森林經濟的龍頭老大。

(進入竹海區)

現在,我們已進入竹海森林公園。這裡距市區40公里。公園占地面積10666公頃,其中楠竹面積3200公頃。竹海公園位於葫市鎮境內,1993年5月8日,國家林業部正式批准竹海公園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6年國家林業部又把赤水市評為“中國竹子之鄉”。

竹海公園核心景區分野竹坪、觀海樓、翠竹湖三大景點,周邊還有聖女瀑布、天心橋窄脊險峰等自然景觀。

{貴州導遊詞 ·貴州黃果樹瀑布導遊詞 ·織金洞導遊詞·香爐山導遊詞

(野竹坪)

〔提示:停車後,可引導遊人品嘗路邊山泉——“天鵝泉”(即今所謂“玉液瓊漿”),建議對此山泉進行高品位包裝,取名“天鵝泉 ”,以成一個小景點。無論春夏秋冬,應安排專門接待員,以竹筒捧水為客人“接風洗塵”,並講述一個關於白天鵝的故事〕

(天鵝池·竹廊橋)

〔提示:建議對野竹坪入口處現存竹廊橋及水池進行整治包裝,水池名天鵝池。塑一隻白天鵝立於池中,岸邊立白天鵝碑。另外,在竹亭長廊立黎理泰八千里引竹石刻圖,並刻同知陳熙晉詩及《仁懷直隸廳志》關於對黎理泰引種楠竹的記載〕

竹海公園所處的那座大山叫青山,這個水池,叫天鵝泉。相傳清代雍正年間,這裡還是一片火燒過似的丹霞石頭山,是四季不雨的爛岩殼,陽天白日鬼唱歌的“死亡之地”。或者說,那個時代赤水還沒有楠竹。到了乾隆年間,有個叫黎理泰的福建人,到山那邊的後槽村跟一位周姓老闆打工種藍靛草,以後就在這裡結婚成家。乾隆三十四年即公元1769年,黎理泰回上杭縣張芬鄉老家接母親來黔定居,母親不願遠行,黎理泰只好帶上三個弟弟,並挖了4株楠竹苗回後槽栽種,象徵黎氏4兄弟在異地安家落戶,不忘故土之根。他們把竹苗從福建陸運入江西,進湖南,再從洞庭轉長江入赤水到葫蘆垴,共費時3月,才把竹苗抬上後槽栽種,後來成活3株。

這段史實後來寫進了清代道光《仁懷直隸廳志》:“楠竹,出後槽,大者圍圓二尺余,廳境尚無楠竹,乾隆三十四年間,閩人黎理泰自福建上杭縣攜三竿竹種,今種者漸多。”

也許是赤水的氣候與土質的條件優越,這楠竹見風就長,不過數十年,就在赤水漫山遍嶺發展起來了。黎理泰早就想根治對面那座恐怖的“死亡山”,為百姓造福,於是率黎氏家族帶上楠竹苗上山來了。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費了整整一個冬天,把這一片荒山栽上了楠竹苗。哪曉得老天久旱不雨,竹苗都乾死了。黎理泰心理一急,病倒了。昏迷中,他好像聽見早已亡故的老母親對他說:“兒呀,趕快去旺隆鄉天鵝嘴,向那隻石天鵝三拜九叩,請它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