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赤水風景名勝區導遊詞

赤水市不僅是一塊英雄的鮮血染紅的土地,同時也是一方山川秀美、氣候宜人的綠色家園。因為赤水市位處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遞降的過渡地帶,市境地跨東經105º36′-106º15′,北緯28º16′-28º46′,東西軸線長61.85公里,南北軸線長55.35公里,海拔高度從1730米突降至200餘米,自然生態原始古樸,野生動植物種屬豐富,珍稀保護動植物生存良好,是地球上同緯度地區保存最好的常綠闊葉林帶,因擁有竹類40餘種、楠竹40萬畝而榮獲“全國十大竹子之鄉”的稱號。全市境內,瀑布千姿百態, 神韻各異,舉目皆是;丹霞奇觀,秀峰幽谷,竹海綠波,古樹巨藤,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隨處可見;桫欏、小金花茶等珍稀瀕危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生長良好。因此赤水市以擁有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而成為全國唯一以行政區名稱命名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被評為國家重點生態示範區、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從而獲得了“萬瀑之市”、“夢幻之境”的美名。今天和明天,我們將遊覽其中最負盛名的四洞溝、燕子岩和十丈洞三個景區,體驗“走的是長征路,喝的是茅台酒,看的是大瀑布,吃的是熊貓餐,祭的是英烈魂”的赤水旅遊的浪漫與神奇。

二、四 洞 溝 景 區

【赤水河】從赤水市城區出發,到達四洞溝景區僅15公里,需半個小時的時間。在我們前進方向的右邊,這條河便是著名的赤水河。赤水河發源於雲南省鎮雄縣豆戛山箐,於四川省合江縣注入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全長近500公里,流域面積為20438平方公里。流經雲南的鎮雄、威信,貴州的畢節、金沙、仁懷、習水、赤水,四川的敘永、古藺、合江等縣市;支流旁及重慶的江津,貴州的遵義、桐梓等縣市。

赤水河古稱大涉水、安樂水、赤虺河,河床從海拔1500米的發源地遞降至海拔203.1米的入江口,落差比降很大,汛期河水渾濁呈赤紅色約八個月,灘險水激,河岸峰巒疊嶂,溪壑縱橫,自古以險要著稱。明代詩人吳國倫在《赤虺河》一詩中對赤水河作了生動的描述:萬里赤虺河,山深毒霧多;遙疑驅象馬,直欲搗岷峨。筏趁飛流下,檣穿怒石過;勸郎今莫渡,不止為風波。

赤水河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新石器時期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明、清和民國時期成為川鹽入黔的重要口岸的首岸“仁岸”,貴州境內的出境黃金水道。1935年1月至5月,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這裡神出奇兵,四次飛渡,寫下了以弱勝強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因此,赤水成為名揚中外的“革命老區”、“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遵義會議後,黨中央率紅軍第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於1935年1月19日離開駐地遵義地域,分兵左、中、右三路縱隊向赤水方向挺進,揭開了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中央紅軍先後三次進出赤水縣境,在赤水河上架設16座浮橋,橋船兼用,經過22個渡口,四次渡赤水河,迂迴轉戰三個多月,行程一百餘里,與從四面八方合圍而來的數倍於紅軍的敵軍巧妙周鏇,進行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鬥,成功地進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戰”,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勝利實現了戰略轉移任務。這次戰役是遵義會議後有毛澤東組成的中央軍委三人指揮小組指揮的第一場戰役,為扭轉危局、打破重重包圍、實現戰略轉移任務起到了關鍵性的重大作用,也為在全黨全軍中樹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權威奠定了基礎。

【大門口】好啦,各位朋友,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四洞溝景區的大門口。四洞溝景區於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2004年9月被百龍旅遊集團託管經營。請大家抬起頭來,我們的面前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門樓,上書“四洞仙境”四個大字,這是著名的書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赴朴初老先生生前來四洞溝觀光遊覽後留下來的墨寶,意思是說四洞溝景區內峽谷幽深、溝壑縱橫、滿山滴翠、飛泉成瀑,宛若一處美妙的仙境。

來到赤水之後,大家心裡肯定在納悶,赤水怎么這么多“洞”呀?實際上,在貴州黔北地區,“洞”是古漢語的遺留用語,我國最古老的文字工具書《說文解字》上解釋說:“洞者,疾流也!”從這裡可以看出,“洞”並不是指山洞或溶洞,在當地人的口語中,“洞”就是指瀑布之激流,“一簾瀑布”就是“一洞”。那么我們四洞溝景區就是一條由四個大的梯級瀑布組成的幽深峽谷,總長4.5公里,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壯觀的瀑布,還可以欣賞翠竹、綠樹、繁花、桫欏和緩緩流淌的小溪以及千姿百態的丹霞奇石。請大家來到四洞溝景區的導遊圖前來,圖上清晰地標示了我們今天所要欣賞的四個梯級瀑布:水簾洞、月亮潭、飛蛙崖、白龍潭。等一會兒我們便從這個大門進去,沿著溪流兩岸的游道,忽左忽右,宛如當年的紅軍四渡赤水一樣,不時地跨過閔溪,溯溪而上,去欣賞四洞溝的美麗景色,約需4個小時的時間。

【天恩橋】在驗票口的前方,溪流之中,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進入景區的第一個景點:天恩橋。您看,兩座巨型石板橋橫臥溪流之上,恍若上天所賜,專為大家的到來而精心鋪設的一樣,故名天恩橋。實際上,天恩橋的每塊石板均重達5噸以上,修建於160多年前,耗費了當地老百姓300多個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