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東山)導遊詞

(來到聚仙台)我們眼前這個平台是聚仙台,大家可以稍事休息,聽我講一講。我們剛剛走過的峽谷叫棲霞谷,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呢?是因為:清晨,太陽穿過薄霧,透過六坪塔和靈狐峰照射下來,谷中霞光萬道,蔚為壯觀,相傳白石山有許多仙人,經常跑到這個台上來聚會、休閒,現在我們大家來到這裡,不妨也沾點仙氣。請往下看,前面那座直上直下、壁立萬仞的山峰就是靈狐峰,神奇的是在山的半山腰有一座石頭小屋,傳說有隻靈狐得道成仙后變幻成白石仙女就住在那座石屋中,早晨常常坐在旁邊的石頭上梳洗打扮。回頭朝西邊望,這座山崖叫豁然崖,穿過豁然崖的石縫,眼前豁然開朗,峰林奇觀會盡收眼底。在豁然崖上端座著一位妙齡少女,正好扭頭梳理著自己如瀑布般的秀髮,在向遠方的客人們微笑致意,這個峰因而被稱神女峰,在她的身後,有一隻調皮的猴子,立於懸崖邊上,正蹺著二郎腿在那裡抓耳撓腮,鬧著玩呢。其實白石山上的許多山峰從不同角度都如人、如獸、大家都可以張開想像的翅膀,盡情去發揮您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編撰出許多動人的故事。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兩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白石山南麓的雲盤洞。雲盤洞位於南面那座孤峰的半山腰的峭壁之上,海拔1100米處,洞並不深,僅有十幾米,是一個天然的溶洞,依洞建有一處廟宇,崖壁上生長著許多千年古柏,洞的右側有一根高達4米的石筍,洞前的院落里橫躺著一棵燒焦的菩提樹,尤其一提的是石壁上有幾個洞穴用石頭壘著,據傳是在那裡修佛、修道的人圓寂後被藏於洞中。第一故事是邊老道成仙。清末有一個老道姓邊,長期在雲盤洞修行,道行極深,能夠掐草為藥,四方百姓常找他看病。一日做一奇夢,夢見洞口白雲滾滾,看上去金光閃閃,遠處玉皇大帝端座於雲朵之上,向他頻頻招手。一覺醒來已是日上三竿,老道忙起身到洞外觀察,發覺洞前雲海茫茫,波濤翻卷,遠處小山如蓬萊仙島,天上太陽金光燦爛,宛若夢中一般景象,很是驚異。馬上喚來徒弟,將夢學與他聽,並說,看來玉皇大帝真是接我來了,話音剛落,便縱身跳入雲中。這一跳老道靈魂升入了天國,可肉體卻摔下懸崖。小徒弟發現師傅已經升天,便翻山到縣城向縣官報告。縣太爺聽後很是驚訝和婉惜,騎著驢子繞道銀坊來到了雲盤洞下,當時正值暑期,而且已是第五天,可令人稱奇的是邊老道真身一點也沒有腐臭,縣誌載稱“蚊蚋不及”,就是說蚊蠅沒有下蛆,縣官深受感動,便捐出自己的奉祿為這一方善人在洞旁空地中修墓安之。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義和團和紅燈照的,上世紀初,京津地區為抗擊洋人,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淶源地區也受到影響,城北金家井村有個木匠叫郭逢春,他拉起了一面“廣昌團練”的大旗招兵買馬,鬧起了義和團和紅燈照。很快便形成了勢力,橫刀立馬、殺富濟貧。1902年清政府聯合洋人,對義和團進行圍剿,將京津地區的義和團紅燈照很快消滅殆盡。淶源的郭適春迫於形勢的壓力,不得不退出縣城,跑到了白石山南麓的吉河村躲藏。當時他們20多個人在村里教功布道,教當地的年輕人練刀槍不入之功。半年後,有一個小伙子聲稱得到了真傳,練成了刀槍不入之功,於是擇吉日、打開場地,給村里人演武。他拿著砍刀朝自己肚子上連砍數刀,只留下一道道白印,於是壯著膽子喊到,拿槍來,照著我肚子打。同堂練武的一個小伙拿出鳥統朝著他肚子扣動扳機,結果這個小伙子應聲倒在血泊中斷了氣。老百姓一看出了人命,便跟義和團的人打起來,什麼刀槍不入,原來是邪教。無奈之下,郭適春帶著人馬躲進了雲盤洞落草為寇。1903年春天,清政府怎么也不能容忍這伙官府的反叛力量存在下去,於是勾結德法聯軍,對白石山雲盤洞進行圍剿。聯軍靠當地放羊的老頭引路,在火炮掩護下,分兩路向雲盤洞包抄,從山頂點著澆著煤油的柴禾燒。郭適春等人雖然武藝高強,終因寡不敵眾,20多個人除郭適春外,其餘全部被殺,其中女的被割下乳房。郭逢春被聯軍用鋼絲穿上鎖子骨,被帶到保定府大西門斬首示眾。廣昌團練的大旗被德國人獲得帶回了德國。1952年民主德國總理科羅提渥訪華時,將這面旗幟送還給了周恩來總理。現在這面沾著英雄們鮮血的大旗被保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

好了,現在我們出發,前方出豁然崖就會看到峰林景觀了。

現在,我接著給大家介紹白石山的景觀特色。白石山總體上是山嶽型景觀,它的資源規模大、品位高、類型全,可以概括為4個方面。

第一,峰林獨特。白石山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在全國是唯一的。大家都知道,在我國以峰林地貌而聞名的景區有張家界的砂岩峰林,有雲南的石灰岩石林,有黃山的花崗岩峰林,有廣東的丹霞峰林,也有西北黃河邊上的土林等,而大理岩的構造峰林,白石山在全國獨樹一幟。

第二,植被茂密。白石山森林覆蓋率為82%,植被覆蓋率在90%以上,全景區有高等植物739種,野生動物很多,是河北省生物多樣性三大分布中心區之一(其它兩個是霧靈山和小五台山),白石山是春有花、夏有果、秋有葉、冬有雪。

第三,天象莫測。白石山主脊線長達7000米,平均高度在海拔1900左右,而且呈北北東向走勢,與季風形成垂直狀態。再加上白石山南麓相對高差達1500米。因此,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白石山獨特的氣候。從東南方向吹來的暖濕氣流,被高大的白石山攔截在峰林巨壑間,經常形成雲霧、佛光。在雲盤谷的山脊線上冷暖空氣突然交鋒,雲霧飛速升上天空,這一景觀被稱為風雲際會。在升煙井,雲霧從底部被吹上來,沿崖壁直衝霄漢,象古代的滾滾狼煙,實為奇觀。由於冷暖氣流的作用,白石山上經常出現鋒面雨、地形雨,也經常出現藍天白雲映蒼山的景觀,白石山晴不如雨,雨不如霧,霧不如雲。所以“白石晴雲”是淶源的古十二美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