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玄奘故居紀念館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玄奘故里,參觀玄類故居紀念館。

大家知道,玄奘是唐朝舉世聞名的佛學家、旅行家和翻譯家,是中外文化交流傑出使者。他一生的思想和經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玄類文化。他的精神和成就,是中國人民的驕傲。1400年前,也就是公元600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玄奘法師出生在偃師市級氏鎮陳河村,也就是諸位腳下這塊景色秀美的土地。這座玄奘故居紀念館,坐落在陳河村中部,北依白雲嶺,南望伏牛山,占地25畝,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依照故居遺址原有的地勢層層北上。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能幸會各位與此,共同探討玄奘大師的人生歷程與思想真話,實在令人高興。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玄奘大師故居的門前。讓我們先來欣賞這一用漢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築吧--它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烏頭門”,和富麗堂皇的高大門閭交相輝映,成為這一儒學世家不同凡響的標誌。“烏頭門”的由來相當久遠,據說,它是由遠古母系社會群居的“衡門”演變而來。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門口,豎起兩根圓木立柱,上端加固橫樑,形成一個大門,立柱超出橫樑的柱頭部分被塗上黑色,“烏頭門”就成為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這種建築形式被達官貴人接受,建築材料被石質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顯示門第的高貴。唐代以後,這種建築形式逐漸消失。

請大家回過頭來共同欣賞一下大師故居的門樓。這是典型的隋唐建築風格。大家在廣場上已觀賞過石碑上趙朴初先生題寫的“玄奘故里”的精美書法,這裡門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學著名大師季羨林教授的手筆。這裡還有啟功、程思遠、王任重、劉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題詞和匾額,大家不妨仔細地欣賞這些精美的書法和豐富的內涵。

各位朋友,大家對面前這一別致的迎壁牆一定產生了興趣。迎壁上“六塵六識”四個大字,是台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題寫的。它是一個佛學用語,意思是指佛學造詣達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靜”的意思。因為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後面畫了一個和尚的坐像圖,而且是一筆劃成,代替他的署名。請往迎壁東邊走,繞過叢叢翠竹,有一座雅致的展廳,展示著玄奘家族的“世代書香”。

在玄奘故居紀念館內,這個展室相當重要。今天我著重給大家介紹的是玄奘大師的籍貫變遷和諸多“先輩”。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俗姓陳,陳留人也”。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傳》上說玄類的祖父陳康,“食邑周南,子孫因家,又為緱氏人也。”“周南”屬河南府,即今洛陽地區。就是說,玄奘一家從祖父陳康起,遷居河南洛陽緱氏縣。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陳河村這座大宅院裡。如今,陳河村的陳姓居民都是玄類大哥的後裔。

這幅圖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親,名叫陳慧,文獻上說他是個美男子,而且很有學問,富有正氣。圖中抱著小孩的婦女,是玄奘的母親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長史宋欽的女兒。兩家結親是標淮的門當戶對。公元600年,玄奘出生時,前面已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

玄奘原名陳褘,十三歲出家和稱法名玄奘。玄:深奧,奘:宏大。是一個很有氣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經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愛佛學,這個家庭研讀佛經的氛圍對玄奘走向佛門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口水井,被稱為陳家古井。據傳,此井為北齊年間遷居於此的玄奘的祖父陳康所開。井深25米,水質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說此水可使人聰明,玄奘就是飲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號稱“慧泉”。祖籍孟津的台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面對這口古井,深悟其妙,捐資4000美金,修建了這座古色古香的井亭。

再來看井邊這棵奇樹,這是一棵具有千載樹齡的皂角樹,需兩個大漢方能合抱,俗稱“望子樹”,又叫“慈悲樹”。

現在我們置身玄奘故居紀念館西展廳,主要了解大師玄奘怎樣在故鄉的土地上皈依三寶,步人佛門。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年方五歲的玄類經受了童年歲月第一次重大打擊,就是母親宋氏病故。第二年,玄類的父親一來不滿場帝的無道,二來中年喪妻,家有幼子,就辭去官職,回到緱氏故里隱居,他“早通經術”,辭官之後,很注重對少於的培養教育。因此,少年時期,玄奘就對以漢語為載體的儒家文化有很好的修養,為日後準確的翻譯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玄奘的父母信佛,對玄類的吸依三寶有很大影響,可以說從童年就播下了種子。

朱仙鎮導遊詞 ·中嶽廟導遊詞 ·岳飛廟導遊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公元609年,隋場帝大業五年,玄奘童年歲月經受了第二次重大打擊,正直的父親去世了。這年玄類十歲,在儒學和佛學的學習中,已明顯地熱衷佛學。加上二哥陳素早已出家洛陽淨土寺,法名長捷,在佛門有一定地位。玄奘也就跟隨二哥前往東都洛陽淨土寺,成了一個少年行者(也稱“童行”),開始學習佛教經典。公元612年,隋煬帝大業八年,十三年的玄奘正式剃度出家。

玄奘從十三歲起,以正式僧人的身份,在洛陽淨土寺研讀佛教經典,一直長到十八歲,沒有離開過洛陽。公元618年,隋場帝大業十四年,瓦崗農民起義軍攻占洛陽東北的興洛倉,與隋軍展開爭奪洛陽的大戰,十九歲的玄奘與二哥長捷法師就在這一年的夏天投奔長安,遠離故里,直到四十六歲取經歸來,才再度返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