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譽千古《敕勒歌》,天堂草原“敕勒川”導遊詞

把目光投向遠方,遠方除了無邊的茂草,就剩下漫漫的蒼穹了。陰山的主峰大青山如一道高大的屏障擋住了漠北乾冷的大風,黃河在河套地區的迂迴又為此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因此,土肥草美,林茂水沛。雖然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但對一個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而言,這裡無疑就是自己最美的家鄉。因此,敕勒人便選擇了這裡,讓那茂盛的草原和無邊的蒼穹把自己的生命變成了草青草黃的重重複復,一代代地就在陰山腳下這片廣袤的大草原上輾轉流動,以牧人的情懷譜寫著壯麗的詩篇。  《敕勒歌》不僅再現了敕勒川大草原的自然風光,而且也使人充分體現出敕勒民族純樸豪邁的胸襟。那么,這首流傳千古的民歌的作者或演唱是誰呢?  它是一個叫斛律金的敕勒人在軍旅中為鮮卑將士和鮮卑化的漢人主帥高歡振臂唱出的一首《敕勒歌》,讓歷史記下了這個民族,也讓這陰山腳下有了“敕勒川”這樣一個響亮的名字。  斛律金生存的年代,是我國歷史上群雄爭霸、社會大動盪的南北朝時期。那時曾雄霸我國北方、其勢力一度擴張到中原腹地的北魏王朝也被分裂為了東魏和西魏。這個時期,在今呼和浩特、包頭的後山地區曾產生了許多英姿勃發、桀驁不羈的英雄豪傑,當年曾分別從陰山北麓的懷朔鎮、武川鎮起家,並先後竊取了東魏、西魏政權的高歡和宇文泰就是產生在北朝後期的這樣一對死對頭。曾經創造過雲崗和龍門燦爛石窟文化的北魏王朝此時已是名存實亡了,後來高歡的兒子廢東魏建立北齊,宇文泰的兒子廢西魏建立北周;再後,北齊被北周所滅,而北周至宣帝時又由其國丈揚堅執掌大權,楊堅廢北周滅南朝陳國建立隋朝,華夏從漢末始至此歷370年又歸一統。這就是那一時期的歷史主脈。與這首《敕勒歌》有關的,還應該說說這個誕生於白道地(今呼和浩特城北壩口子村附近),起家於今包頭固陽境內的北魏懷朔鎮,曾篡奪了東魏大權的大丞相高歡。公元546年,雄心勃勃的高歡曾集中了東魏全部的精銳之師去討伐西魏,志在一舉消滅對手進而雄霸天下,不料想卻在位於如今晉南稷山縣的玉壁城下遭西魏名將韋孝寬重創而潰不成軍。為整頓軍紀,振奮士氣,共度難關,老謀深算的東魏軍主帥高歡特請出了軍中老將斛律金,要他用歌聲來激勵軍中士氣。敕勒人斛律金當即用鮮卑語揮臂吟唱出了這首東魏將士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敕勒歌》。氣勢雄渾、蒼勁高昂的歌聲剎時間隨戰場廝殺的風塵飄蕩于軍營上空,震撼著全軍將士們的心。歌聲把他們帶回了“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大草原,帶回了陰山下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故鄉。一般來說,思鄉必厭戰。不知何故,這思鄉之歌倒激勵了士氣。歌聲讓他們個個飽含熱淚,軍旅剎時群情激奮、士氣高昂。回想起多年轉戰馳騁的草原,以及多次戰勝敵人的那些難忘的歲月,此時的軍中主帥高歡也禁不住老淚縱橫了。雄渾的歌聲拂去了將士們萎靡不振的神色,也盪去了高歡心頭的鬱悶。就是這樣一首歌,使東魏大軍沒有被因攻城而自致慘敗的氣氛所瓦解,而是順利地返回了自己的國都鄴城(今河北邯鄲)。一首依附鮮卑族的敕勒人在平時的生活中讚頌自己美麗家鄉的歌謠能有這么巨大的感染力,這也許是那東魏的統治者們怎么也無法想像到的吧!據《樂府廣題》推論,當年斛律金在玉壁城下唱出這首大氣磅礴的《敕勒歌》時用的是鮮卑語,後來才譯作“齊語”(北齊立國後國語為漢語),那是因為當時東魏的達官顯貴們多是鮮卑人,而北齊王朝的奠基者高歡則為鮮卑化的漢人。《敕勒歌》被譯成漢語,這就是千百年來口口傳誦的《敕勒歌》。我想,斛律金肯定也會用敕勒語吟唱這首歌,但是這沒有被史書記載下來。我們不知道這歌詞經過這其中多次的翻譯,那原來敕勒語的歌詞究竟是怎么樣的?還有那激越豪邁的曲調又是如何譜寫的?這些也象眼前這古老的敕勒川一樣離我們遠去了,留下的僅是讓今人聯翩的浮想和不盡的遐思。 現在大家能夠聽到的《敕勒歌》是由我區蒙古族著名歌手騰格爾演唱的。敕勒歌雄渾壯闊,悠揚高亢的氣勢與南朝詩歌嫵媚纖巧的風格恰成對照。這種壯美的審美意識,後來成為內蒙古文學藝術的傳統。敕勒歌至今仍膾炙人口,成為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流傳千古的《敕勒歌》可謂是婦孺皆知。但是真正的敕勒川文化,卻並不被太多的人知曉。現在我們正在努力挖掘、弘揚傳承已久的敕勒川文化。據有關史書記載,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古敕勒川地區以遊牧經濟為主,但由於鄰近中原,受農耕文化逐漸北移以及明代中晚期以來蒙漢民族逐漸融合等諸多因素影響,當時較先進的農耕經濟逐漸“蠶食”遊牧經濟,到清朝光緒年間,農耕已成為這一地區的主要經濟形式了。草原孕育了古代遊牧民族,歷代人傳唱的這首“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歌見證了古時敕勒川草原迷人的景致。而今,我們唱著《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追尋夢中依戀的碧野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