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聖地—成吉思汗瞭望山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成吉思汗瞭望山位於西烏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巴彥烏拉鎮西南20公里處,以成吉思汗的美麗傳說命名。該旅遊區占地一百平方公里,屬於草原中最典型的草甸草原。自古以來,西烏旗以盛產白駿馬而聞名。據老人們講,成吉思汗最寵愛的兩匹坐騎,便是西烏旗白馬中的精英。這兩匹馬自幼受到嚴格訓練,因而異常驍勇,奔跑起來風馳電掣,被成吉思汗視為貼身寶貝。相傳當年,成吉思汗南下征金,來到西烏旗,大概是這裡的草原太迷人了,兩匹白馬突然不知去向。成吉思汗心急如焚,他四處尋找,但毫無結果,失望之餘,他登上這座山峰。他驚訝地看到,那兩個調皮的傢伙正在一百公里以外的額吉淖爾邊悠閒地吃著草。失而復得的喜悅使成吉思汗更加珍愛這兩匹白馬,並下聖旨賜名這座山為“斯日古楞日阿圖山”,漢名又叫慧眼山,從此烏珠穆沁草原便有了這座富有傳奇色彩的聖山——瞭望山。也許大家會疑惑,成吉思汗終究是草原上的一代雄主,何以為丟失兩匹馬而心急如焚呢?成吉思汗戎馬一生,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每次出征時,與軍首並行的是一匹由人牽著的象徵戰神的白馬。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馬已經不是普通的動物,而成了一種聖物,一種包含能激勵人生的內容豐富的精神形象,一種美好人格的象徵。牧人們在馬上出生,馬上成長,也在馬上死亡,可以說,馬是蒙古人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成吉思汗西征歐亞大陸,馳騁蒙古高原,南下中原大地,都帶著自己的精銳騎兵。據傳,成吉思汗的坐騎大多是蒙古馬。蒙古馬是世界上較著名的一種馬,因長期在蒙古高原繁衍生息而得名。蒙古馬體質結實,頭比較粗重,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性情溫順,反應敏捷。這種馬體形不大,但四肢有力,骨骼堅實,耐力極強,猶擅長途賓士。經過調養之後,聽人指揮,不驚不炸,在戰場上更是臨陣不懼,勇猛無比,是理想的戰馬。對於蒙古人來說,馬背是他們生命的搖籃,馬鐙是他們人生的起點。他們這樣歌唱馬背生活:馬背上有朋友深情的問候,馬背上有歲月湮沒的春秋,馬背上有一條迷人的風景線,馬背上有牧人高昂的頭……  草原上關於馬的傳說不計其數,馬頭琴的傳說便是其中最為悽美的一個:  相傳很久以前,在草原上有個愛唱歌的牧人,名叫蘇和。他有一匹心愛的小馬,渾身雪白,皮毛像緞子般光亮,體態優雅而健美,輕輕嘶鳴起來,清脆悅耳的聲音便傳向綠色朦朧的遠方。光陰似箭,小馬在蘇和的摯愛中長成一匹膘肥體壯、充滿靈氣的大白馬。在一次賽馬會上,蘇和的白馬奪得冠軍後被王爺看中並據為己有,但白馬日夜思念著舊主人。有一天,王爺騎著白馬正在左右面前炫耀,不料被白馬猛然摔下。白馬掙脫了韁繩奔逃,卻不幸中了王爺的毒箭。當它用盡最後力氣跑到主人身邊時,終因毒液的浸入而死在蒙古包前。蘇和失去了心愛的白馬,痛不欲生,他日夜守護在白馬屍體旁不忍離去。這天,當太陽又一次升起的時候,傷心過度的蘇和終於迷迷糊糊睡著了,夢境中蘇和與白馬重逢了。白馬一邊向他歡快地跑來,一邊不住地嘶鳴,蘇和幸福地迎了上去,就在這時他醒了。舉目眺望,四野茫茫,蒼穹籠罩下的原野上,馬群騰越如曠野疾風,羊群悠悠像天邊白雲。一切都呈現著以往的祥和與安寧,但就是不見心愛的白馬,只有它熟悉的嘶鳴還在耳邊迴響。蘇和突然醒悟過來,他要捕捉住這最後的嘶鳴,讓白馬的英魂留在身邊。於是,他用白馬的全身各部位做出了草原上第一支馬頭琴,並按照白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的頂端。這把琴,演奏起來和夢中的聲音一模一樣。琴聲時而深沉哀怨,訴說著草原人的苦難;時而優美悅耳,傾訴著草原人對家園的熱愛和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此,馬頭琴便成了蒙古民族的心聲。鷹獵是蒙古人最古老、套用範圍最廣的狩獵方式。據載,成吉思汗的遠祖孛端察兒由於受兄長排擠,負氣離家出走。有一次,他看見一隻鷹正在吞食一隻野鳥,就捕住了那隻鷹,馴養起來,準備用它去捕獲小獵物。他故意不給鷹餵食,等它餓極了再放出去,捕捉野鴨和野鵝,而餓鷹捕獲來的獵物,足夠其主人維持生計了。忽必烈也飼養過許多兀鷹,它們身體碩大,極為兇猛。人們可能很難想像,這些鷹竟然是被訓練用來捕狼的。只要讓它們發現,不論多大的狼,都逃不過其鋒利的爪子。 每年六月份左右,草原就成了花的王國,而瞭望山周圍更是極盡奢華。說來也夠神奇的,這裡的花每隔半個月就會換一茬兒,所以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來到這兒,都會感覺草地就像川劇獨具的特技一樣,擅長“變臉”。風吹碧浪,花舞平原,不是仙境勝似仙境。花是大地的微笑,草原也因有了花香才更迷人。請看那草地深處“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芍藥花,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向著藍天白雲怒放,真是一道靚麗的絕妙風景!  芍藥花別名“將離”,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高可達一米左右,花大而美,香氣撲鼻,花色以白為主,還有粉、紅、紫等顏色。芍藥原產於中國北部和西伯利亞,喜偏涼氣候,為中國傳統名花,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如果